2020年4月2日伤寒太阳篇学习小结(牙痛的治疗方)

      昨天的内容是细辛,六经头痛的特点。今天主要是对于牙痛的治疗。

1、 在《黄帝内经》的思考中,上牙床和下牙床各属于手足阳明经。

2、 苦参煮水漱口是历史记载比较早开始治疗牙痛的方法,但是不能长久拿来刷牙。太过寒凉。

3、 元朝朱丹溪、李东垣提出了治牙痛“宜辛散、忌凉遏”的原则。这个原则的思考,将经方的治疗思路在临床上提上了日程。

4、 用苦参的角度是清热、消炎。用细辛治牙痛的思考角度是:就像我们身体有多余的热可以从汗孔出来,而牙齿就像肾的专用毛细孔,如果牙齿受了风寒,牙齿被束住了,里面要排放的热气排不出来,就会闷在里面牙龈烂掉。所以在用类似麻黄汤证和大青龙汤证的角度在看待牙痛,那么肾的麻黄汤就是细辛,用细辛煮水漱口,就可以把牙痛打通。

5、 临床上,很多归纳为发炎、发热的东西,可能都可以从六经辨证的角度来治疗,而非直接“消炎”的思路。如牙痛要“从治”的思路,就是先顺着这个热,把这个热泄掉,而不是直接消炎。那从治的方法,就像我们平常用桂枝汤、麻黄汤帮助我们抵抗力这一边把寒邪推出去。

6、 华佗治牙痛的方、元朝《御药院方》中的“漱口沉香散”、陈希夷刷牙药、元朝《卫生宝鉴》中的“遗山牢牙散”、宋朝柳枝汤。(JT讲伤寒第三期159页--164页)

7、 牙痛之青主派治法:傅青主、陈士绎的医派,把牙痛分六种。清朝陈士绎《辩证录 牙齿痛门六则》(JT讲伤寒第三期164页--169页)

      第一种:牙痛痛到要哭,涕泪俱出,痛到牙根肿起来。用治牙仙丹的方,玄参和生地各一两,两个药都是很凉又很润又很滋阴的药。

      牙齿上火有实火、虚火之分,一般来说脏火都是虚火,腑有火是实火。脏火是因为没有办法收摄能量,所以火才散出来,因此称它为虚火。

      上下两颗门牙总共4颗是属于心包火,然后再旁边一颗是肝、胃、脾、肺、然后最后面是肾,所以要分经退火。玄参和生地等于是凉肾火的药,如果是心包火就加黄莲、肝火就加栀子、胃火加石膏、脾火加知母、肺火加黄芩、肾火加熟地。

      第二种:牙痛就是确确实实就是蛀牙蛀穿的那群人的那种牙痛。用五灵脂、白薇、细辛、骨碎补去漱口。

      第三种:牙痛久了,上下牙床都腐烂了,变成没有办法吃饭。是胃火太盛了,阳明火,就用仲景方的竹叶石膏汤,再加上一些其他清热散火的药。

      第四种:到了晚上就特别痛,上半身很热在发炎,可是膝盖是冷冷冰冰的那种牙齿痛,代表肾脏不能收纳阳气,所以肾火浮越上来。用“引火归源法”,就是煎一大锅八味地黄丸然后放冷了喝。

      第五种:一开口吹风就会痛得不得了,然后闭起嘴巴就觉得好一点的牙痛。是“牙齿的麻黄汤、桂枝汤证”。牙齿受风邪了,所以束住了在发热。

      第六种:上下牙都痛,然后张开嘴巴吹凉风比较不痛,然后闭起嘴巴就难受。是湿气太重造成的牙齿被闷住的感觉。所以用祛湿来治疗。

8、 长齿法、固齿方。(JT讲伤寒第三期170页)

      今天的内容,刚开始我看的时候,脑子里就飘出一个念头:“为啥我要用整篇的内容来学一个治疗牙痛呀?是不是太浪费时间了呢?”,后面看着看着,才发现,原来在从古到今治疗牙痛的思路转变中,看到了经方派和青主派思考角度的不同。

      “我们学经方派的人,常常会面对看病角度的选择”这句话好有魔力,我想到了跟“在经方的世界中来思考”这样的表述一样的有魔力。从JT的描述中得知,他蛮认同经方派和青主派这两个派系的优势和结合而出的火神派。经方的思考是抓主证,青主派是像房子里装潢细节的那种很精细很惊喜的感觉,听着挺有意思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年4月2日伤寒太阳篇学习小结(牙痛的治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