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你能好好说话么

“老爸当年哪有你这条件,你啥都有,咋就不行呢?”

不知道有多少父母都有这样的口头禅,可孩子却一句都听不进去。乖的,闭目塞听;有点性格的甚至站起来就走了,撂下一句“我不如你,行了吧。”

图片来自网络

有句话叫做“对事不对人”,可现实中,每一个人都是事情背后的真实载体,说事就是说人。好好说话这件小事就像一个普通人每天的吃饭睡觉一样,可大多数人不注意怎么好好说话,越是亲近的人越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刀子嘴”。

时至高考的盛夏,是很多孩子旧生活结束和新生活开始的日子,亲子沟通在这段时间更是紧张、压力大。

这几周都忙着和初高中家长开沙龙,很多父母都关心孩子的升学问题、成绩问题,比如怎么选择学校,怎么提升成绩,怎么把考试考好。很少有家长会去在意,好好和孩子说话。而这件小事,才是解决升学大问题的地基。

图片来自网络

孩子的成长是从与父母的共生关系开始的,到初中阶段,孩子们渐渐心智成熟,走向独立自主的心理发展路径。但父母往往还没做好心理准备,有的家长恨不得每天都和“宝贝”缠在一起,有的家长会用另一种形式,比如找能够提供“保姆式服务”的学校。

而等到孩子一上大学,反而觉得成人是个即刻发生的事情,突然就放手了。一直都“被服务”“被自律”的孩子一下子失去主心骨,又没判断力和动力,大学是否顺利甚至要看结交朋友的运气。

初高中正是学生开始需要“客厅里的家长”的时间。所谓客厅里的家长,意味着孩子已经有足够独立能力和心智发展水平,不需要家长随时陪伴,但他们心理还不够成熟,需要陪伴和倾听。这时候家长就像随时坐在客厅里,让孩子知道你一直在,但是你并不想打扰他/她。

有的家长说,“我们现在很难管孩子说他,他也不听。“

这样的问题我一般会反问“您和孩子以前有足够的情感储蓄么,是否有建立信任关系?“

在孩子幼年时期我们不少家长都正面临着职业晋升,在这段时间我们很可能疏于对孩子的亲密感建立,往往是交付给家里的老人。前期情感储蓄不足,后期突然要管,孩子的反抗就会非常激烈:在他/她心里,你可能并不是来帮助他/她的,而只是怕他/她的成绩或者升学成果不能让你在同事面前吹嘘。

我遇到过一个家庭,妈妈常年出差,孩子童年妈妈基本是缺失状态。突然在孩子高中升学阶段妈妈觉得很重要,放下一切陪伴孩子。结果孩子不仅不感恩,还觉得妈妈事无巨细,是无法容忍的控制狂。

早些年,我们一直在讲“有效陪伴“,而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最有效的陪伴就是长期陪伴。孩子的重要成长阶段不要错过,你和他/她一起飞纸飞机比过生日只送他/她一块大蛋糕,更让他/她信任你。

图片来自网络

有的家长说,“我们可没少陪,这不还是孩子懒得听我们叨叨。“这就涉及我们开篇的好好说话了。和亲近的人把话说好,非常难。很多领导在单位能够很好的处理同事关系,和下属讲话和颜悦色,讲究沟通的技巧。

回到家,看到孩子的成绩,就能一蹦三尺,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出来,还带着高八度的嗓音。有的家长甚至说,自己家都得讲究说话技巧,未免太累了,毕竟是自己儿子/女儿。对孩子好好说话,考验的是人的深层素养,一样的内容,用不同方式表达,起到的效果完全不同。而我们说话的目的就是让对方听进去不是?

打个比方,开篇家长的话,翻译过来就是你条件比我好,为啥结果比我差。这是典型的以自己的经验给别人提忠告,还有点贬低他人的意思。如果想真正帮助孩子,我们可以先“移情倾听”。

我们知道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比如小A会觉得舍友小B常常晚睡,就是因为小B贪玩,生活不规律,不懂得尊重他人。但小B对于晚睡的想法却是自己白天安排非常紧凑,晚上适当放松,是劳逸结合的方式。所以所有的沟通都先要进行移情,你可以问“小B, 我说的可能不是客观情况哈,但是我发现你经常晚睡。灯亮着,我想睡觉就有点困难。”这样的问话,给对方提供了解释的空间,避免了“你不睡觉烦死我了!”造成的冲突。

图片来自网络

理解他人之后,我们才会进入协助解决问题的沟通环节。对于父母来说,如果这件事最后还是要孩子去解决,就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一味地把问题直接拿过来,解决之后会发现孩子还是什么都没有学到,孩子以后还是要栽更大的跟头。

既然是引导者,家长就要深入发掘原因,引导孩子成为解决方案的角色。沟通中有一种叫做说服,而说服的核心就是让“我说服了你”变成“你说服了自己”,让“我打败了你的观点”变成“你优化了自己的观点”。显而易见,说服一定不是说教,而是通过充满善意给出选择的方式进行的。

比如当你了解到儿子这次成绩差是因为很多家庭作业没交,主要原因是门英语课程的授课孩子很难接受。

你可以说“儿子,虽然这次没考好,我们还是有时间的。”(先建立信心,让他知道你和他是站在一起的)

“既然难点你觉得在英语上,我们是不是有啥办法把这个障碍拿掉?”(善意提意见,而不是上来就说“你必须去补习!”)

这时候孩子可能会说他自己想到的办法,只要他是正向的就要积极支持,如果他反问怎么办才好,你就可以给出选择了“现在有两种方式,一种呢是校内暑假有补习,得问问老师这次的课程具体补习内容和方式;还有就是外界的补习,我看到了xxx资料。”让孩子自己进行选择。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不是一蹴而就,很多时候孩子会先闹一顿脾气,这时候请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我们成人都知道脾气一上来,是没有理性可言的,孩子对于自己的情绪控制力更弱,需要给他们一个情感发泄的渠道,只要做好“客厅里的父母”就好。

三胎政策开放了,我们做父母的发现难的不是生孩子,而是养育子女。养大容易,养成人难。难在每一次重大的选择,也难在日常好好说话这件小事。和各位父母一样,我也是边学习边吃亏边成长,我们彼此勉励,和孩子共同成长吧。

本文借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好好说话》

特别感谢本文的作者:蒲公英生涯-Tina老师

8年海外大学升学指导工作经历|生涯规划师|优势指导讲师

她坚信: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孩子,你能好好说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