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0.3.23,晚上10.13,补记录周末的阅读摘记。
这一章节,讲到了怀海特的教育三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阶段。同时讲到了在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是循环经历,但又是螺旋式的,即每一次重复到达浪漫阶段时,都是不一样的起点。除了无数个小的螺旋外,这些小的螺旋又组成了一个大螺旋。
第二章 教育的节奏
当学生的智力发育达到适当的阶段,他们应该因时制宜地学习不同的科目和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先易后难的做法并不可靠。
(感悟:例如学科知识和项目式的活动,前者是先易后难,而后者是难中拆简。当下的教育环境开始更多关注后者,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有铺好路的先易后难,而是直接一个难的问题,看你如何拆解,把它变成简单的问题逐一击破。)
优先原则:
我的理解,就比如要学习哈姆雷特这本书,常规做法是,去学习语言、阅读、历史背景,然后才能去阅读这本书。但是我们可以打破这种方法,找一个可以翻译的人,制作成电影、动画、音频,再通过看电影、动画或音频来学习哈姆雷特书中试图传达的东西,也是可行的。
(感悟:达到一个目的的方法,不仅顺序结构,必须有先后,也可以通过选择分支的结构,选择一个当下最适合的方法,来达到目的。)
智力发展同样有着微妙的周期,它们循环往复,但我们从一个周期进入另一个周期时总会有所不同,尽管在每个周期内都会重现各个附属阶段。这就是为什么我选择“节奏”这个词,它的基本意思是,在一种重复机制中传递差异。
(感悟:终于更清晰地理解所谓的螺旋上升,即在一个循环的学习模式里,重复,但是每一次到达都和前一次有差异。)
智力发展三个阶段称为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阶段。
* 浪漫阶段:
* 从认知单纯的事实到开始领会事实之间那些未知关系的重要意义,这种转变所引发的兴奋就是浪漫情感的本质所在。
* 教育本质上必定是有序地整理头脑中已有的那些活跃而纷乱的思想。
* 你无法教育一个头脑空无一物的学生。
* 精确阶段
* 对知识的精确阐述相比把握知识见的广泛关联更重要。
* 这是重视逻辑的阶段,包括语言的逻辑和科学的逻辑。
* 这一阶段须不断着力于使学生逐渐接受一种特定的分析事实的方法。
* 综合阶段
* 在各种观念得到分类并增加相关技能后,又回归到了浪漫。
循环的过程:
* 每次教学都应该形成一个小型的螺旋式发展的周期,并引导出它自己的后续过程。
* 学习任务没有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进行安排,缺乏节奏,孩子得不到阶段性成功带来的激励,对学习也就失去了专注。
青少年时期的浪漫阶段
* 我指的是童年时代的大约4年时间,一般情况下,差不多是在8-12岁或13岁之间。这是儿童对母语、对得到开发的观察能力、对操作能力进行时间运用的第一个重要阶段。
语言的掌握
* 12-15岁这个时期,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学习语言。
* 诸如历史这样半文学性质的科目,很大程度上应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教授。
* 在这一时期,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应该处于浪漫阶段。他们应该从事的是独立的观察和实验。
* 所有的科学训练都应该始终贯穿着研究活动,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相关内容。
专注于科学
* 超过15岁,到16岁左右。
* 精确阶段的学习内容总是学生已经理解但还亟待严谨阐述的东西。
大学教育
* 综合精神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主导思想。
* 中学生的精神集中于课业,大学生则应该具有更开阔的眼光。
* 中学生经过艰苦努力,从把握个别事实进步到开始理解一般观念;大学生则应该以一般观念为起点,探究它们如何应用于具体情形。
培养思考的能力
* 无论你教给学生什么细节,他在以后的生活中碰到这种细节的机会都很小,即便真的碰到了,届时他也很可能已经忘记你教给他的东西。
* 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让学生理解若干普遍原理,而学生所拥有的理解完全基于他们如何把这些原理应用于各种具体情形。在后来的实践中,学生会忘记你说过的具体细节,但会凭借一种无意识的常识记得如何把原理应用于眼前的事例。
* 大学的作用就在于让你摆脱细节去掌握原理。
* 完全渗透你身心的原理与其说是一种外在的陈述,不如说是一种思考习惯。
* 培养思考能力无非就是让头脑在开展活动时以良好的方式运转。
* 大学的理想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能力。
* 大学的任务是把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一个成人的能力。
成长的节奏
* 智力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节奏,包含紧密相联的多个周期,这些周期构成小型的螺旋式发展,其整个过程又是由一个具有相同特点的更大的周期所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