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元宵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脍炙人口的诗文,描写的正是元宵节的美景。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也就是农历元月,宵就是夜,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所以取“夜”。

元宵节起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在西汉时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世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节真正作为节日在汉魏之后,盛行于唐朝,这主要是由于唐朝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一般止于元宵节,元宵节就是春节期间的最后一个节日 ,过完元宵节,人们就真正进入正常的生活秩序,该开工的开工,该上班的上班,出远门的也就一般定在元宵节之后出门,算是给春节画了个完美句号。

元宵节又是古代一个浪漫的节日,相当于情人节。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元宵灯会也给未婚男女提供了一个相识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相遇而一见钟情。

《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

戏曲来源于生活,这是生活的再现。

元宵灯会在唐宋尤为隆重,文人墨客留下诸多诗篇为证。

上元夜效小庾体

(唐·陈嘉言)

今夜可怜春,河桥多丽人。宝马金为络,香车玉作轮。

连手窥潘掾,分头看洛神。重城自不掩,出向小平津。

这不就是“我在桥上看风景,楼上的人却把我当风景”?

上元雨

(宋·陆游)

城中酒垆千百所,不忧不售惟忧雨。

今年上元灯满城,曲巷深坊闹歌舞。

这些商家就担心元宵节下雨,下雨了,原准备在元宵节大赚一笔的心意就落空了。

当然也有喜欢人间烟火,不做生意的商人:

吴门田家十咏其七

(宋·毛珝)

村村鼓笛乐秋成,露未凝霜水未冰。

无赖酒家偏罔利,隔年早挂上元灯。

也不是人人皆大欢喜的,也有个别触景生情的人,就像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云: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要说众多描写元宵节的诗词中最有意境的,莫过于这首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佳节,灯笼、月华,银光流泻的长街上,豪华马车上不时步下头顶步摇、衣袂飘香的妙龄女子。

上阙尽情渲染了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火树银花,达官贵人与平民百姓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景象。

下阙描写了一对恋人不知不觉走散了,男的穿梭人群,在面前走过的一拨又一拨美女中仔细辨认,突然回头,看到了那在灯火阑珊处独自站着的恋人,喜从心头来。

热闹非凡的背景下,美人踯躅在忽明忽暗的灯火斑驳处,这反衬的意境着实出世脱俗。

就如辛弃疾的清白作风,遗世独立。

元宵节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留下的佳话当然数不胜数。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吃汤圆”的习俗始于宋朝,又名元宵、圆子、乳糖元子,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皆取和和美美,红红火火之意。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等。

元宵节作为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自是赏月的好时光。天文预报显示,2021年元宵节的元宵月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最圆时刻出现在27日。

待到元宵佳节时,唯愿:月色偏于今夜好,乐声齐奏万年欢。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诗词中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