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房子的往事《房老虎》作者:邵明

改开后——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苏醒

暗流涌动的购房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初从暗地里通过灰色通道买房的一般都是改善型刚性需求。

如原来住在三层阁的五口之家, 儿子要结婚了没办法只能托“房老虎” (特指房管所的工作人员)帮忙买一间亭子间(都是买卖双方的私下交易)。

有的住了亭子间的孩子要结婚, 只好到棚户区买一间私房。 有的老大搭个三层阁结婚了, 老二没有房子了, 只好到城乡 结合部买农民房。

还有就是大批知青回沪拖着老婆小孩的也要房子住, 刚性需求嘛。 办法总比困难多, 通过灰色通道买房解决住房困难, 政府也只好眼开眼闭。

当时下只角的旧式里弄房或者简房的三层阁、 二层阁也只有四、 五千块一间。棚户区的私房一、 二千块一间。 如到城乡 结合部当时的浦东塘桥、 南码头、 周家渡、 浦西的北新泾、 桃浦、 宝山等农民房只要千把块就解决问题了( 当时工资四、 五十块, 买一间房也是蛮吃力的) 。 经过这一阶段, 上海人尝到了房子买卖的甜头。

“买房等动迁” ( 我也搞不懂这是算投资呢? 还是算投机? 还是算钻国家的政策空子) 的现象是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上海的大拆大建之后。 先是在房管所做的“房老虎” 发现动拆迁补偿要比原来买一间房子再转手好赚的多, 还有就是经过一次动拆迁尝到了甜头, 就到中介专门买棚户区的二手房等拆迁, 这些都是业余的。

有些中介( 与动拆迁公司“吃进关系”的) 是专业户, 靠买老房子等动迁都发了财。

老式旧里房子在20世纪90年代初只要万把块就可买一间, 如遇动迁可分配到新工房一室半, 卖掉可拿七万五千块左右。

20世纪90年代后期简房或旧式里弄房6到8平方的二层阁只要二万五千块一间, 报三只户口等到动迁就可分配到新工房一房一厅十只米( 十万元)左右, 越往后动拆迁补偿费越多。 世博动迁一户人家( 三口之家) 要一百多万块了,现在木有三、 四百万块一户侬动也不要动。

如果当时买几套动迁房, 侬现在就算不是大户, 侬下半辈子吃穿肯定都不用愁了。 上海滩有句俗话叫“穷人翻身靠动迁” 。 当时使用权房十只米左右就可以买一套( 走灰色通道用四联单) , 而商品房至少贵出一倍, 所以投资商品房的不多。

到了新世纪就不一样了, 国家出台了许多鼓励购买商品房的政策, 首先是在动拆迁的政策上执行了实物补偿和货币 补偿, 使一部分动迁户可以用货币补偿款购买商品房, 其次是停止了实物福利分房而在机关事业单位改用货币 补贴购买商品房, 再就是购买商品房的退税政策, 同时又执行了售后公房政策使使用权房并轨为产权房( 增加了流通) , 开放了上海商品房市场( 内、 外销并轨) , 商品房市场空前活跃, 投资客和投机客进入上海房地产市场。

下面这一段是摘自 著名财经记者、 作家吴晓波的文章《 自由与理想》 :

1990年代末, 在财经世界浸淫多 年的我, 对照欧美和亚洲列 国的经验意识到这将是一个长期行情, 而一生中也许只能经历 一次。 于是, 我将几乎所有的稿费积蓄都投掷于购房。 这是一个特别单纯的行动, 无需寻租, 无需出卖。 你只要有勇 气和懂一些货币 杠杆的知识, 购入即持有, 持有即出租, 一有机会便抵押套现, 再复循环, 财富如溪入壑, 水涨船高。

听说伊2003年就解决了个人财务问题, 做一个独立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伊除了是一个记者、 作家、 还是一个成功的房产投资者。 当时我不认得伊( 现在也不认得伊人, 但是伊的粉丝, 有个新媒体节目 叫吴晓波频道, 我每期都看) , 否则现在我也成了一个成功的房地产投资者了。

我当时算神经搭错了听了啥国忠和啥刀“砖家” 讲: 房地产有严重的泡沫, 几年里要破裂, 我想“砖家” 讲的闲话总不会错的, 结果失去了赚铜钿的机会。 我还算好自 己的住房买好了, 人家准备结婚买房的小白领, 听了伊拉的闲话倒霉了, 房价上去了买不动了, 房地产泡沫木有破裂, 想结婚的女朋友感情破裂了( 没有房子女朋友跑脱了) 。

我两个朋友等了十年迪个房地产泡沫也木有破裂,房价却从六、 七千块一平方涨到现在的六、 七万块一平方, 害得小囡( 儿子、 女儿) 结婚房子也木有。 侬讲这些“砖家” 害人伐。 如果说专家能准确的预测投资产品( 房产、 股票) , 迪个社会还会有人做生活伐。 所以在此我呼吁这些“砖家” 不要再在各种媒体上发表害人的预测性文章, 做个有良心的公共知识分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海房子的往事《房老虎》作者: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