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的画家达芬奇,至今也有关于他的新闻,这就是体现了一个大艺术家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的体现,也体现他的艺术价值是不会被人遗忘的。这个新闻就是2021年7月9日,《熊的头部》在伦敦佳士得以885.75万英镑,约合8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下达•芬奇素描画新的拍卖纪录。
对于大众而言,了解达芬奇都是知道他是以画画出名的,事实上,他不仅在绘画艺术方面很有成就,此外他在思想是深邃的,学识是渊博的。除了擅长绘画,他还在雕刻、发明、建筑而言成就斐然,他也通晓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学科。可谓是百科全书式的全才级别的博学家。而关于达芬奇的人物传记都是有很多个版面的。而这一次,笔者最近读到的由美国出色的人物传记作家迈克•兰克福德所写的《成为达•芬奇》,就是从客观和更立体有血肉地全面地,更是用科学依据的方法去剖析了这么一位神奇而博学的达芬奇。
这本书是以时间为顺序,并分别以他人生中的大事作为时间段,继而讲述了达•芬奇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这部书的亮点在于没有先入为主,而是客观地对达芬奇这个人物,不管是人物性格,还是兴趣爱好、学术领域、思想抱负等彰显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伟大艺术家形象。如作者从人物的成长过程的方式,达芬奇进行“人物塑造”,我们知道他是私生子,自然是不受人过分爱戴的,但多亏他家族是做陶器作坊的,并在叔父等亲人的帮助下,慢慢走向了艺术之路。而关于他的人生第一次并发火花的自然是做陶,此外达芬奇是因为见多,尤其亲近大自然多了,他就意识到每一件东西都有他用途,而且有其秘密,于是就其他的对自然万物的研究之心。这样的童年经历,是贯穿他整个人生的艺术生涯,以及博物生涯的。因为他亲近大自然,他就鼓励人们向大自然学习,到自然界中寻求知识和真理。他认为知识起源于实践,只有从实践出发,通过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而在第二章,就讲到了15-16岁的达芬奇开始了真正学习艺术的求学阶段。在讲述求学阶段青少年时期,作者通过自己的务实的写作,就拿出引用了瓦萨里的《艺苑名人传》做对比,其中就讲到达芬奇与盾牌的故事,就批判了瓦萨里为了吸引读者而使用夸张的风格叙述了达芬奇的该段经历,而事实上是怎样的呢?他的性格是遵循了导师列奥纳多,以及叔父的教诲,满足于慢工出细活、孤独而专注的艺术态度,如此也练就了他不在乎别人议论的独立人格。
然后来到第三章,达芬奇是16-23岁,就当时背景他是成年的青年小伙子了,对世界充满满腔热血的,于是他迫不及待想在艺术以及各行各业干出一番事业,这的原动力不仅是追求荣誉感,而更是达芬奇的求生所需,因为作为私生子面对各种有形无形的其他,自己的经济独立才是硬道理,更何况他父亲死了他也没有获益,穷家孩子早当家自然就使得达芬奇更加积极面对不如意的人生。当然,作者也当然说明了虽然有天赋的达芬奇的早起作品也是有不好的情况,如在《基督洗礼》之后关于宗教类的画作中的天使画也是没有那么好的。当然,这个时期,他的《天使报喜》就展示了他早期复制黏贴的技巧。
如果说达芬奇的性格以及艺术走向受到什么影响和刺激的话,那就是他在24-25岁之间关于他被囚禁的经历了。作者也从史料的角度说明了1476年的4月初他被捕的经历是最为有考究的历史事实的。那么受到监狱之苦的达芬奇他的性格如何变化的呢。他自己说“越敏感,越受伤”就是他的真实写照了。之后他出狱后,不仅完成了工作任务,完成了大教堂纪念碑,他还对机器的迷恋已经开始消耗他的精力和时间了,他绘制机器、研究机器开始了除了绘画他也走向博学家之路。如他也研究了运河等。
之后达芬奇1482年应聘到米兰后,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可见达芬奇是一个漂泊艺术博学家。在宫廷创作中,《荒野中的圣者罗姆》《三博士朝圣》等就彰显了他后期绘画的重要方向。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但达芬奇得知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实际统治者洛伦佐•德•美第奇准备大礼包,作为艺术家的达芬奇自然也要自我推荐加入阵营,其中他的献礼是一个神奇的自我改良的鲁特琴,这样就写出了达芬奇其是也是热爱音乐的,作为同为热爱音乐的作者而言,自然通过引经据典地说明了达芬奇也是热爱音乐的(如第七章来自佛罗伦萨的音乐家就是有力证据),由此这也就是这本书的与众不同传记的独特的写法之一。这里也说明了达芬奇虽然怪癖,但在大是大非,以及关乎自己前途命运的光节点上,他也做到了情商上线高的一面。
此外此书既然是传纪文学,作者也不忘记带有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达芬奇蜕变的情节,如写到第六章就到“他马上就要像蛇一样退掉那层皮,变得色彩斑斓,光亮照人”这就是文字语言的魅力,为这样的传记写作增色不少,也更为立体地反映了达芬奇的人物变化过程。此外,在第十三章《列奥纳多的分解图》一章中,作者也通过对达芬奇的人物描写就形象刻画了观察他的学徒朱利奥从而测定了自己的分解图的想法,这样生动的文笔自然也是作者的亮点之一。
而到了达芬奇的壮年时期,就介绍了成熟之作祭坛画《岩间圣母》,也介绍了展现全新的一种视觉真实,也是他的有力代表作之一《维特鲁威人》,该画作轮廓优美,肌肉结实。就充分反映了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这个观点。
之后因为瘟疫的发生,使得他关心了人体,以及公共措施建设,关注民生。于是他关心了米兰的高地下水带来的问题。如为了排除泥沙,他作了疏通亚诺河的施工计划。他设计并亲自主持修建了米兰至帕维亚的运河灌溉工程。由他经手建造的一些水库、水闸、拦水坝便利了农田灌溉,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些水利设施至今仍在发挥作用。作为工程师的他同样如绘画一样为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委实功不可没。
上文提到作者写达芬奇是与瓦萨里的《艺苑名人传》做对比的,其中当然有批判,但也有作者同意瓦萨里的看法的,那就是达芬奇对自己的天赋一直都是懵然不觉的,甚至可能有所误解,不同的是,作者还在书中通过举证说明了这一点,由此看来作者是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待这一次的写达芬奇的传记的。
再后来在1502年,达芬奇离开桑蒂西马•阿努佳塔后,就曾在声名狼藉的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之子凯撒•波吉亚手下担任过军事建筑师及工程师,这个时期他也创作了很多有名的绘画作品,如《安吉亚里之战》等,其中也提到了为《蒙娜丽莎》《圣母子与圣安娜、圣约翰》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的问题。于此有人会发问达芬奇这样是在蓝费时间吗?作者的答案是否定的,他也那牛顿和达芬奇做对比,说明了他们时间没浪费,而且过着的是充实人生。此外,文中和解释了达芬奇对飞行行业的实践,也肯定了他医学解剖学的贡献。这些都是通过的书中丰富的手稿书影可以见到了,当然还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维特鲁威人》等名画作的书影都收入其中,因此此书也是很有艺术收藏价值的。
最后,作者从人性与环境的关系上研究了达芬奇之所以成为达芬奇的原因,正是达芬奇的成长背景和环境,使得达芬奇需要社会作为对立面来点燃他叛逆和创造力,成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伟大的博学家。达芬奇是在逆境中去求生,去求他心中的艺术之美,这是十分令人敬佩的。
这本书,迈克•兰克福德通过他优美的笔调,已经深入浅出的对比论调,并从遗忘的历史中打捞关于达芬奇的事迹,就是这样通过另外一种补充的方法,带我们各位全面和立体地了解达芬奇的为人和处世,也一窥这个天才的天赋和才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达•芬奇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人类为了纪念他才有了达芬奇镇。他是一个执着而热情的博学者,将艺术、科学、技术和想象力融为一体,不知疲倦地发明创造。这是人类的神奇的天之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