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第266天,12.14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266天

原文阅读:

12.14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译文讲解:

子张问为政之道。孔子说:“在位尽职不懈怠,执行政令要忠诚。”

启发思考:

        前面学过,孔子曾说“为政以德”,那是从大的原则出发强调礼治。这里回答子张之问,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居”是居心的居,“行”是行动的行。这两句,前者讲心态,后者讲行动。也可说,“无倦”是一种敬业精神,“以忠”是一种责任担当。

        子张是颇有锐气的弟子,有锐气的人往往开头很用心,到后来就不免懈怠,容易有始无终,如同新官上任三把火。而且,工作做久了也容易倦怠,是人之常情。

        孔子就有针对性地指出:如果你身居官位,那就要勤政爱民,尽心公事。以仁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礼的原则治理国家事务,执行政令则要切实努力,这样才算是一个好官。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短短两句话,却意味深长,非常值得深思玩味。我们知道,在孔子的儒家学派理论体系中,为学之道(“多学而识之”)、为人之道(“忠恕而已矣”)和为政之道(“为政以德”)是三位一体的,“忠”的观念是其仁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忠”既是一种公正无私的做人品质,也是一种勤勉谨慎的处事态度。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关于“忠”的内容,如孔子说,“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他还把“为人谋而不忠乎”作为“吾日三省吾身”的重要内容之一。篇幅所限,本文先不对“忠”多做阐释。

          今天我们重点思考和感受一下“居之无倦”。朱熹说:“居,谓存诸心。无倦,则始终如一。”怎么始终如一呢?要始终都不倦怠,不遗余力,稍一懈怠,就不能一以贯之了。但是, “居之无倦”,太难啊! 郑玄注解说:“身居正位,不可懈倦。”《诗经》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开始的时候,没有不励精图治的,到后来慢慢就懈怠了,这是人性啊。 历代英主,除了死得早的,都难以做得到啊。

        一代英主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经济财富、军事外交,人文教化、社会风气,都达到历史巅峰。史书记载,从广东走到西域,你都不需要带钱,一是一路都有人家,二是家家都会高高兴兴接待你,给你解决食宿。但他晚年懈怠了,发生安史之乱,盛唐衰落不起。   

        康乾盛世,康熙当然是一代英主,在位61年,晚年也懈怠了,68岁去世,给雍正留下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烂摊子。雍正励精图治,45岁登基,居之无倦,勤政操劳,58岁就死了。乾隆25岁登基,在位60年,晚年自我满足得不得了,号称十全老人,而清朝之亡,祸根正从他开始。

        “居之不倦”,不仅是对于当政者的提醒,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需要警醒。现在人们常说的“中年危机”,也是一个居之不倦的问题。过去的追求目标实现了或者实现不了放弃了,新的目标又没有,人容易失去了继续努力的根本动力!还有不少人出现的“职业倦怠”,感觉身心疲劳、能量耗竭,出现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对工作和生活都失去了兴致。

        一句“居之不倦”,值得每个人反复思考回味。用历代注家的话说就是:“后学者当熟玩焉!”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反观对照自己,多多思考和体会,如何保持初心持续不懈,或化解倦怠重启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第266天,12.14居之无倦,行之以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