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台湾的那些日子

在台湾学习与生活的那段日子,不论什么时候忆起,都是有意义的,值得追忆的。
就如高中时候一位印象很深的老师所言:“一次经历,一次收获”,在台湾度过一段不长但也不短的日子,扪心来讲,应该是收获了些什么。
18年9月份去的铭传大学,直到将近我们离开时的19年1月份,我们1万6的学杂费住宿费差不多从郑大划款缴交完毕。除了学杂费昂贵以外,台湾学生用的教科书价格也比较高,普通的一本教科书差不多要人民币100元,(这个和他们注重知识产权、台湾物价水平以及书本身的精装质量有关),这些还不包括平时用的笔等文具(在台湾,普通的笔一般要折合人民币5,6块)。总体感觉下来,在台湾接受大学教育,与我们郑大相比是更为昂贵的 。
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首先是教师水平(当然,这些不是吹嘘,也会有些个不优秀的老师),就我们接触到的老师,很多都有丰富的海外留学(或者研学,或者生活经历)经历、职场实践经历,听他们讲课无形中就开阔了视野,能够感受到职业经历对他们授课的影响。其次是贴近教学实践需要的硬件配置,可以说很齐全。以餐旅管理专业为例,学校配有烘焙房、咖啡实验室、教学旅馆(由学生管理)、学生自营咖啡厅等硬件设施,能够更贴近社会现实,满足专业需要。最后是住宿条件,够用的衣柜空间、舒适的椅子、更为宽敞的个人空间等。
以上这些很关键,但也很现实。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有很大联系,不得不承认,台湾(与我们郑州或者河南相比)是更为发达的,人们能够买到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所以,在这方面我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说说台湾的老师吧,就我所接触到的台湾老师,她们多数都很不错,当然也不乏一些对学生不够负责的老师。这里,你可能会问“难道郑大的老师们就很差劲吗?”当然不是的,在郑大多数老师都很敬业负责,但是文化原因,我们的老师缺少与学生对话与互动的能力,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互动交流,缺乏情感联系。而且在有些时候,我们的老师在做事上趋向保守,不会主动做出一些能够促进教学创新与改变的举措。在台湾的老师,(可能是海外经历的影响)会主动“俯身”“蹲下”与学生交流,向学生靠拢。她们会带小零食给我们,会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会帮助我们体验之前没有体验过的事物,会认真积极地帮我们解决问题。
当然,如果你要问我这趟学习之旅有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答案当然是有的,因为一旦你成为那个短暂相处后不久就要离开的人,你对于别人而言,显得似乎就是个麻烦。而很自然的,在我们所接触到的人中并不都是那么满怀真诚与温暖的。会有不那么好声气的秘书,会有听着台湾同学向往“日韩”,却对大陆提不起兴趣的无奈,等等
但是,去过了台湾、逛过了夜市、看过了海,能够拥有这些美好的回忆,足矣。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于台湾的那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