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盘点 ——友情篇

   自己先做一个好人,然后找和你相仿的人做你的朋友,能如此,友谊才能稳固成长。——西塞罗

          寒假里,好闺蜜带着孩子去北京陪读了,原本约好的结伴旅行就此搁浅,但,我对此没有一点埋怨和不满,更多的是对她的心疼,担心和牵肠挂肚,每天都要发信息让她给我发她女儿学习情况的照片,询问她在北京冷不冷?吃的好不好?有没有钱?其实,她在驻马店时,有时间一个星期我也不会和他联系一回,但她一走远,我才知道原来我把她放的那么深,这种浓烈的关系让我用强烈的被需要感。

        另一个是相识二十多年的朋友,同学三年,毕业既分两地,前些年两三年不见一面,但更多的是,每年过年回来见一次,每次相见都会充满期待和小确幸,把酒言欢,时隔多年,从事的职业,结交的朋友,生活的圈子都不一样了,但每次聊天还是很轻松,有说不完的话题,即便有那么一个时刻,不想说话,就那样静静的待着,也不觉得尴尬。这种温润的关系令人舒心。

       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给我感受最深的友谊,是圣地亚哥和曼诺林两人的忘年交。圣地亚哥对待没有血缘关系的曼诺林倾尽所有的温情,带他出海打渔,教给他捕鱼的技巧,给予诺曼林绝对的信任,牵挂和慈爱。而诺曼林呢,也同样回馈了这样的厚爱。老人出海时为他准备吃的,喝的,孩子很喜欢,很渴望和老人一起出海,即便是知道老人在捕鱼方面不太幸运,他也很苛求和老人的相处,奈何,父母不同意他跟着老人出海。而圣地亚哥也出于对孩子的爱,选择让他跟随更幸运的人,但在海上和鱼、鲨鱼搏斗的时刻,老人无数次的想起曼诺林,想证明给他看自己虽然年纪很大了,但依然可以捕到大鱼,这种收获的喜悦,老人想和自己最爱的人分享。每一次想起曼诺林我觉得都是友情的升温。在老人回到海港时,孩子早早去看望他,从此处可见,孩子应该每天都会去看望老人,在这中间,他一定是担惊受怕了几天,当他看到老人受伤的手时,便哭了起来,他悄悄的出去弄咖啡,但一路都在哭着,他不在意别人看到自己为老人而哭,这种发自内心的心疼,让人为之动容。孤独的老人在故事中所表现的坚强,“硬汉”精神,让人忽略了他对亲情的和友情的需要,但,曼诺林的出现弥补了老人所有的感情需求。从中也让我感受到友情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在于永正老师的《我的教育故事》中,关于友情的表述也让我为之动容。于老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弟子(也应该是一种友情)和朋友,用各种形式帮助他,宽慰他,书中讲的常勇每周都去于老的家里帮他打字,帮它整理家,听到于老走了的消息,他哭的像个孩子,他们对于老的感情亦师亦友,处处体现真诚。《我的教育故事》这本书大致内容写的是于老和学生的故事,寥寥几笔就凸显出先生的周围围绕在一群志同道合的友人,在困难时给予帮助,在面对疾病时,给予陪伴。

      在《干校札记》这本书中,关于友情就显得更加高贵和弥足珍贵。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就连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师生之间都充斥着背叛,诬陷,更不用说友谊了,当父母,兄弟,妻子,孩子都选择抛弃顾准时,而作者的妈妈选择相信他、帮助他,接济他,让他相信这个世上还有人间温情,这种友谊的可贵给予的是活下去的勇气,而顾准这个经济学教授,讲究原则,不畏强权,对朋友仗义豪侠,从不因朋友的荣辱升降而有所改变,也许正是他这种高贵的品质,才得以和作者的母亲成为好友,携手扶持,直至他去世。想想顾准走时想见自己的女儿,而女儿却因为他的右派身份拒绝相见,此时的亲情和友情相比真是相形见绌。

         友情作为亲情,爱情的补充,让我们在众多人际关系中感受人间温情,在《小王子》这本书中,狐狸说:“对我来说,你无非是个孩子,和其他成千上万个孩子没有什么区别。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无非是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只狐狸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你驯化了我,那我们就彼此需要。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我对你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在长长的一生中不断的在驯化人,也不断的被人驯化,有亲人,有朋友,因为驯化了,彼此就有了需要,有了牵挂,珍惜这种成千上万人中的彼此驯化,彼此需要。

       对于在身边的朋友,我想说人生交结在终始,莫以开沉中路分。对于在远方的朋友,我想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你可能感兴趣的:(假期盘点 ——友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