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明想要好好学习,为什么又在玩手机?
制定了那么多计划,为什么无法做到?
生活中有太多“控寄不住我寄己”的情况,只因为我们不够了解真实的自己。
2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有一个“冰山理论”。
人类能自我觉察的那部分思维活动——也就是「意识」,只占全部思维的1/10,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罢了。
水面之下、体积巨大、不被我们觉知的部分,才是我们的思维主体。它的名字叫「潜意识」。
试问,通过移动冰山一角,能够推动整座冰山前进吗?
——不能。
相反的,水面下的部分,才拥有不为人知的巨大能量,推动着我们不自觉地产生各种思维、语言、行为。
弗洛伊德说,人类70%以上的行为都是潜意识决定的。但现实中,我们往往过分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也就是「意识」的能量。
3
揭开潜意识的面纱,你才能够真正了解你自己。
潜意识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要追溯到生物课上我们学过的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工作人员给自己调了个闹钟,每次铃声响起、便给狗子喂食。如此喂养了一段时间,Duang,有一天铃声响却发现狗粮木有了!
但他意外的发现:这狗子和平时喂食的时候没什么两样,也是高兴得两眼放光,不停摇尾巴,兼口水直流。
原来“听到铃声”这个刺激,和“狗子流口水”这个反应之间建立了某种自动反应!
于是人类第一次认识到了“条件反射”原理:
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通过一个学习过程,也就是把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同时给予,使他们彼此建立起联系,从而在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之间建立起的联系,叫做条件反射。
4
经过心理学家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发现,人类的「潜意识」,恰恰以“条件反射”为主要内容。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因为“蛇、以及像蛇的物品”这个刺激,和“恐惧害怕”的反应之间,建立了条件反射。
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多半是因为过去在沟通表达上经常受挫,在“和别人谈话”这个刺激,和“自卑、逃避”的情绪反应之间建立了条件反射。
爱因斯坦小时候明明是个白痴,为什么长大了成为物理天才?
有史料证明,小时候的爱因斯坦没有任何小盆友愿意跟他玩,导致他性格孤僻,非常自卑!唯有一位理科大学生,每周四给爱因斯坦讲各种物理学家的故事,还带他到叔叔的电机厂介绍各种物理学知识!每到这天,爱因斯坦都特别兴奋,活泼,头脑活跃!“探索物理学知识”这个刺激,和“趣味、兴奋、有成就感”的情感反应之间,建立了牢固的条件反射,与此同时,爱因斯坦在其他学科、在人际交往上,依然等于弱智。最后他用一辈子的时间,把所有的注意力聚焦在能够获得快乐的物理科学知识上面,成就了旷古烁今的巨大成就!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积累了无数个“条件反射”,其中有正面积极的,也有消极负面的。
5
首先我们探讨一下「条件反射」的形成机制。3种情况下,容易形成「条件反射」,让一种刺激进入我们的「潜意识内容」:
1、较强的刺激。如前文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较长时间的刺激。有个女孩子坐长途车晕车,姑姑拿个橘子给她说吃了压一压,一直没吃,一路上闻着这橘子味。后来女孩一辈子没吃过橘子!
3、较高频率的刺激。如上文巴普洛夫的喂狗实验。
往深处想,你会发现自己的很多习惯、乃至性格,本质上都是「条件反射」在自动化运行的结果。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任何事件,必有另一个事件作为起因。明白了这一层,我们就可以向内挖掘,觉察自己的思维、语言、行为的缘起。
这才是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途径。不必靠猜。一切必有根源。
6
其次我们再看看「条件反射」的运行过程。
当年的巴普洛夫只看到了狗子的生理反应——每次敲铃铛就流口水!
而实际上,所有的「条件反射」都包含4个层面的自动反应。
1、情绪层面:一遇到刺激情境,会自动升起兴奋、愉悦或者恐惧、焦虑等情绪!比方说一考试就紧张、焦虑!
2、认知层面:自动浮现某些想法。比如,假设你害怕公众表达,那么一到此类场景,你会不自觉地冒出很多自己说不好出糗啊、别人嘲笑自己啊这类念头。
3、生理层面:包括体内激素的分泌!唾液、汗水、心跳的变化等!如一紧张就出汗!
4、行为层面:自动产生一类行为反应!比方说摸到烫的物体,就会下意识地缩手!
由于“条件反射”具有自动化、无需思考的、快速激活等特点,所以我们往往意识不到,或者即便意识到了却控制不了。
这就是前文说「潜意识」决定了我们大部分行为,而「意识」不过是冰山一角的原因。
7
「潜意识」能量巨大,它就像一匹烈马。
我们不用害怕它,相反的,它越烈说明它越强!
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压制它,打死它,而是要学会和这匹烈马做朋友,让自己骑上这匹千里马。
有个说法:大成就者、一切天才人物,都是擅长驾驭「潜意识」的人。
他们纯粹、专注、大多数时候都显得兴致盎然、自得其乐。
他们精力旺盛、活力无限,因为他靠潜意识在驱动自己、而不需要消耗意志力。
如何驾驭「潜意识」这匹烈马,我们下次有机会详细说,ha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