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了却来“翻旧账”:别错过ta的“求救信号”!

1

在我们街道的社区里,50多岁的刘大姐一直是让人羡慕的存在:老公在事业单位当领导,她自己早早内退照顾家庭。两年前女儿以高分考上了西安的大学,只有假期才回家。家里人口简单、事情清闲,为人爽朗热情的她总是主动帮这居委会张罗各种社区活动,是小区里有名的热心肠。

最近几次见面,刘大姐却总皱着眉头,平时大老远就挥手打招呼的声音也不那么欢快了。一问才知道,刚上大二的女儿近半个月来频繁的打电话回家,跟她们两口子吵架。

“每次说来说去都是一件事儿:她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被老师冤枉了,她觉得当时我和她爸没有站在她这边儿保护她,给她造成了特别大的伤害。”刘大姐说,要不是女儿提起,五六年前发生的这个事情她压根就不会再想起。但女儿在电话里反复强调:“你们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儿给我带来了多大的伤害!我现在所有的不顺利、不开心都和初中那次经历有关!”

刘大姐想不明白,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这些年来也一直没看出什么影响,女儿怎么忽然就开始“翻旧账”了?

2

听完刘大姐的吐槽,我告诉她:从她家女儿的年龄来看,“翻旧账”这事儿还真不能说是孩子“无理取闹”——二十郎当岁的孩子,在外上大学一年多,看起来已经“顺利独立”,但她的内在却可能非常矛盾。这状态和学步期的婴儿有点像:内在的驱动力让他想要离开父母,情感的依赖又让他舍不得放心离开。

虽然我自己的孩子还小,在实际经验上没啥发言权,但这个判断也不是我随便得出的。在这本名为《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的书中,孟馥、姚玉红、刘亮等几位经验丰富的家庭治疗专家,用他们长期以来的临床观察经验,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家庭阶段父母可能会面临的具体养育问题,其中就包括“离家独立期”的孩子可能会面临的心理挑战。

个体发展周期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认为:18岁左右的子女一般以离家求学或其他方式为标志,开始学习独立,具体包括与家人以外的人建立亲密关系、独立处理生活中是的各项事务、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等。……越是在子女独立的关键时刻、越是要检验家庭对子女的支持力度是否足够。

“我们还不够支持她呀?”听到这里,刘大姐都有点委屈了。“从小到大,我们一直都鼓励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别说是过年的衣服选什么款式、假期想去哪个城市旅游,就连高考志愿报哪个学校、选什么专业,我和她爸都充分尊重她的意愿。要是这还不算支持,那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不怪刘大姐委屈,她已经有意识的为女儿的健康成长做了很多努力;不过孩子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父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问刘大姐:你女儿提到的、她初中被老师冤枉的那件事儿,不谈对她的安抚,就问真实的想法,你是怎么看的呢?

“认真回想一下,当时我真没觉得这是个多大的事儿。虽然那个老师的态度是比较强硬,但我总觉得老师做事儿肯定是有原因的,做学生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呗,就算真受点委屈也算不了什么呀。”

“那现在呢?看到女儿说她这么多年一直对这事儿耿耿于怀,你的想法有啥不一样吗?”

“嗐,一开始她刚提这个事儿的时候,我还真跟她掰扯掰扯道理,告诉她那么想太钻牛角尖了,可是她说我‘根本不理解她’,还哭得特别厉害,我只好跟她道歉,说‘是我当时做的不对’,但她还是很激动,又嫌我‘太敷衍’。左也不对右也不对,你说这该咋办?”

听到这里,我想小姑娘的感觉是对的:妈妈虽然嘴上改口承认了当初的“错误”,但心里看待当年那件让她受伤的事情,却并没有什么改变——她要求“拨乱反正”的强烈愿望不仅没有被重视,甚至根本没有被承认。站在她的角度,“不被支持”的感觉是有道理的——至少在她认为很重要的这件事情上,妈妈不仅没有表现出支持的举动,还在心里认为这根本不重要!

3

当然,这并不是说,刘大姐必须改变她对于已经过去五六年的那件事情的真实看法——这也太强人所难了。但如果我们知道,独立期的孩子“翻旧账”,可能是在发出“求救信号”,家长的做法是不是就会很不一样了?

我们可以把“翻旧账”看成一次大检修,是子女在信心不足、预感失败或不顺利时告知父母的免责声明和求救信号:万一我没做好,不是我一个人的锅,你们也有责任!

再翻译一下,她想要表达的意思可能是:我觉得现在的生活有点复杂,自己处理很可能会出问题。我就是想确认一下:如果问题真的出现了,你们不会怪我,而是会想办法帮助我,会和我一起面对!

你看,被“翻旧账”的那件事儿并不见得是关键所在。它或许只是一个借口,孩子只是想要借由它来确认“我无论怎样都会被父母接纳”的安全感。

但这个“表象”确实不大容易被看破。即便被掰开了讲得最最直白,刘大姐们也常常感到委屈和无奈:想要确认我们支持你,为什么不能直接好好说呢?一定要又哭又闹,让大家都痛苦吗?

即使是面对家人,示弱和求助也是一件有些冒险的事,特别是当家人间信任度不够时。如果得不到理解怎么办?如果不但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反而被教育一通:“都是你自己造成的,这么大的人了,这些还不会”,那又该怎么办?因此,先找出对方的错——“你也有错”“你错在先”,看看对方的态度,再决定下一步怎么走是比较保险的做法。

倒不是我们非要用“阴谋家”的视角来解读孩子的内心戏,而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已经出现过太多次不能全然信任的失败经历。刘大姐并没想过,一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看起来合情合理,其实就是在说:“无论是不是你的错,你都必须接受犯错误应受的对待”。而对于自认为“我并没有犯错”的孩子,这理所当然是不公平的!

4

其实,已经离家的成年孩子“翻旧账”,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在他彻底独立离开之前,你还有一个好机会来重铸他内心对原生家庭的信任和安全感,而不是直接变成一个“不安全的成年人”。

该怎么做呢?在《从出生到独立》书,姚玉红老师借由德国心理学家舒尔茨·冯·图恩提出的“倾听四耳模式”,给刘大姐们提出了跟子女沟通的实用建议:

倾听的结果氛围四个层面:事实层面,即话语在字面上表达了什么;自我暴露层面,即话语在情绪感受层面表达了什么;关系层面,即说话时把对方看成自己的什么人;需求层面,即说这样的话究竟想达成什么目的。

父母可以帮助子女区分情绪和事实的表达,分辨别人或自己的意见和情绪,肯定子女所有真实表达的合理性,同时帮助他们扩大感受和认知领域,以开放的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感受和意见。

为了更好操作,我请刘大姐列出了“女儿说的、最让你戳心的三句话”,分别针对性的写了几张“小抄儿”给她。

戳心三问之一:你们当时根本就不关心我,要不怎么可能没发现我(我那么受伤)?

层次判断:这是情绪反应,不用直接在事实层面做回答,直接听关系和需求层面的内容即可

父母可以这样回应:你当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我们作为父母居然没有发现,你确实有理由生气。

戳心三问之二:你们嘴上说得好,从来都没有真正改变过!

层次判断:这是带着情绪的需求表达,表面上女儿是在指责父母,实则是对父母缺乏信心。她需要重新信任父母是说到做到的人。

父母可以这样回应:是啊,以前我们确实有很多没做到的地方,让你失望了,真的很抱歉。谢谢你提醒我们,让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我们愿意继续努力,一定可以越来越好的。

戳心三问之三:你们当年连自己的女儿保护不了,才让我现在过得不顺利、不开心!

层次判断:这句话中隐含了父母和女儿的关系,也体现着女儿的信心不足:你们是大人,都无法保护我;现在只有我一个人,我怎么可能过得好?同时这句话还传递了女儿对关系的认可:你们(父母)对我(女儿)很重要!

父母可以这样回应:爸妈也是现在听你说了才知道,当年我们没做到的事情对你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你也是把我们的支持看得很重要,才会一直这么难过。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肯定会想办法认真改进。我们在你这么大的时候,根本没有你这么清楚的意识,所以我相信你未来一定会胜过我们……


刘大姐拿着我给她的“小抄儿”,不仅没有抱怨拗口和别扭,还马上就带上老花镜、一遍一遍练习着读起来,努力让自己说得更自然一些。

看着她认真到有点吃力的样子,我忍不住鼻子一酸眼睛一热: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父母从来都不是完美的,但永远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努力。

所以才会有,每一代人,成长中虽然有缺憾,却依然幸福的长大了;

并且还能,从出生到独立,将这种幸福一再地传承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大了却来“翻旧账”:别错过ta的“求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