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上半月,共完成14篇文章(点击文章题目可阅读):
2021.2.1《性格色彩分析卡牌初体验》
2021.2.2《打开僵化的思维,放开心胸拥抱未来》
2021.2.3《新手妈妈可能遇到这样的困境》
2021.2.4《你讨厌迟到吗》
2021.2.5《背负了太多期待而丢失自己的人》
2021.2.6《理解是教育的前提|育儿反思周记》
2021.2.7《相信自己,有时需要摒弃专家权威》
2021.2.8《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成长和生活》
2021.2.9《在普通写作者和职业作家之间》
2021.2.10《从恋爱到婚姻,再爱一次》
2021.2.11《除夕随感》
2021.2.12《从现在起,别再为自己的人生设限》
2021.2.13《好好爱自己|情人节之际,写给容易受伤的女孩们》
书评:让梦想照进现实|荐读《无限可能:快速唤醒你的学习脑》(尚未公开发布)
总体上看,从今年1月1日起日更写作至今,尚未断更。
特别是过年休息的几天,用小时候妈妈形容我的话,真可以说是“白天悠悠走四方,黑夜熬油补裤裆”。连日来,几乎都是白天走亲访友,吃喝玩乐,晚上安排孩子睡觉后,自己从迷迷糊糊一跃而起,完成当日写作。这和职业作家相比当然不值一提,但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却也算精神可嘉。
由于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又需要保证睡眠,不能太晚睡觉,最近不少文章内容篇幅缩小,有几篇文章完成得略为紧张,但字数仍然全部都在千字以上,确实做到了提笔就能写。唯独留下一个小遗憾是,上周亏欠孩子一篇育儿反思周记。
接下来,说说我在最近半个月中的写作心得。
第一个感触是,写作有助于自己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比如说,前阵子我和一位朋友聊天,说起一对新婚夫妻如何解决家务矛盾。
我一向不喜欢为别人提建议。因为尽管大多数人寻求建议,但果真收到了建议又不会“听话照做”。我不喜欢权威崇拜,也就不希望别人对我的话“听话照做”。所以,在这样的聊天中,我最多说说自己生活中的做法和感悟,至于能给对方多少启发和帮助,便不去管它。
但聊天过后,我实在认为,新婚夫妻解决家务矛盾,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应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因此,我把它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以此为话题,创作了《从恋爱到婚姻,再爱一次》这篇文章。
创作过程中,我学习李子勋老师的写法,以楠楠和贝贝为夫妻命名(李子勋老师曾在他的著作《婚姻的烦恼》中,为男女主人公起名叫东东和西西)。事后我想,这或许是我在向李子勋老师致敬的方式。
再比如说,在另一次聊天中,遇到恋爱烦恼的朋友反复问我,“到底怎样好好爱自己”。
我感到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我为她提出的“好好爱自己”可能就是一句空话。那几天,我心里一直拖着一个包袱似的,觉得有必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因此,情人节的晚上,我以此为题,创作了《好好爱自己|情人节之际,写给容易受伤的女孩们》。因为时间紧张,没能做特别充分的论述。但是总算是对这个问题有所交代。我心里也算一块石头落了地。
如果不是因为写作,对这些朋友间聊天的内容,我不会再接着做严肃认真的思考。而写作却使我有机会沉淀自己的思想,寻找问题解决之道,从而带给别人更多的帮助。
第二个感触是,没打算写小说的我 ,竟然在生活中开始有意识地留心收集故事。
尽管我写的都是观点文,但是最近我常常不由自主地在其中引入一些故事,使文章引人入胜、生动易懂。
一直以来,我很羡慕小说家,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写小说所需要的天赋。但我也知道,这是我自身的限制性信念,我需要放下它,任自己的写作自然发生。而我确实在不由自主地在文章中添加各种各样的小故事。(后来我了解到,短篇小说的故事和观点文中的故事是不一样的,观点文中的故事只是故事的梗概。)
作为一个计划长期写作的人,我不能总是围着自己知道的故事打转,所以我开始留心别人讲述的故事,留心在阅读中看到的故事。看到书桌上那本《小说写作教程》,我一直觉得好奇,什么时候,我会打开读你呢?
第三个感触是,不用羡慕爆款文。
在1月份上半月的写作复盘中,我提到要分析爆款文章。但毕竟我还是感性多一些,这一个月来,并没有认认真真分析过爆款文章,最多在阅读时多留心写法而已。
为什么呢?不是为自己懒惰找理由。而是不希望自己在分析爆款的时候有挫败感,也不希望用爆款文框住自己的思维。每个人个性不同,有的人就适合分析爆款、写爆款文,而我感到,我更适合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思路,在写作路上慢慢探寻。
另外,我也鼓励其他写作的新手朋友,不要试着对比别人和自己的文章,因为对比的意义真的不大。
文章的初稿和定稿,可以说是完全两样。曹雪芹十年辛苦写成《红楼梦》,十年前的初稿和经过十载修改后相比,恐怕早已是面目全非。
我所有的初稿文章,也是像狗屎一样难看。只有靠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理顺逻辑和逐句修改。时间充裕,就多修改两遍,时间不够用,至少也要花三遍功夫。
我认为,如果说别人的文章有参考价值的话,更多也是在框架上。如果自己实在是没有一个写作框架,那么可以试试拿别人的来用。等一种框架运用熟练了,再去发展其他的框架。
总之,不能被套牢在一种写法里,不能让自己的文章变成套路极深的八股文。写文章最重要的还是跟着自己的情感流动,真诚而理性地交流思想。
如今,面对“爆款”,我的心态更多是这样:你写你的,我写我的。我们本来就是不同的人。我首先要做好自己,才能学习别人。而不能丢了自己去模仿别人。这样就不叫“我手写我心”,而叫“东施效颦”了。别迷信任何老师的话,只有自己先写起来,写上一阵子,才能知道到底怎么写作自己感到最快乐。
第四个感触是,写作习惯需要刻意练习,而写作内容却需要自然发生。
培养写作习惯,需要日复一日地践行自己制定的目标,需要牺牲一定的娱乐和放松时间。而产出写作内容,又需要注意不把生活安排得过满,需要为大脑留出闲暇时间、创造思考空间。这两者之间需要实现平衡。
我感到自从写作以来,我开始注意平衡自己的生活,绝对不让自己陷入盲目地忙碌中。为了不写出枯燥乏味的说教文章,我需要让自己多沉浸在某种情境里,多沉浸在生活中。我亲身体验到,写作绝对增强了我的反思能力和体验能力。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往后可能会有更多更深的体悟。
第五个感触是,我不自觉地受到作家情怀的浸染。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很多作家都有这样的情怀,他们甚至把写作看作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都应该力所能及地为大众做些事情。除了日常工作,我倘若还有余力,便是写作了。写作不限时间地点,只要有电脑、有手机、哪怕有个笔头和纸片,都可以随时随地地记录和书写。每当看到自己写成了一篇又一篇文章,我的内心便会涌起一阵莫名的快乐,哼唱一首轻快的歌谣,就像是我送给这个世界一份礼物,施比受更为有福。
(无戒学堂,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