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之间-李克富点评训练营57/90

同样是厌恶疗法,怎么老师的就能另辟蹊径?不仅有惩罚,还有奖赏。对7岁男孩长达两年的吸吮左手大拇指的行为(连睡觉都不能停止),先不去深究成因,不去探求这个行为所对抗的背后的内容,直接针对这个具体的行为。并且,不是简单粗暴的制止吸吮,而是用了奖惩并用的措施,只是不在大拇指吸吮,从大拇指转移到食指,再向中指转移,从而弱化这个行为。辣椒和蜂蜜同时使用,制止这个但是允许那个,我想有这两点好处:

1.让男童本人有可替代的渐变过程,不是激烈的制止,有蜂蜜的奖赏,他会尝试转移这个行为的对象,从而发现,自己的这个行为并不是完全固着不可转移的。而且这个奖励,会将他原本吸吮的目的转移一部分对甜味的追逐上,而对吸吮这个行为原本带来的执着所淡化。

2.让男童的父母从原本坚决制止的态度变相的变成对吸吮行为的接受,只是换个手指,父母的情绪也不会像原先那样如临大敌和绝望,而看到孩子被蜂蜜吸引着转变到其他的手指,父母也会觉得看到了希望,从而内心对吸吮这个行为本身就更为接纳了。而如果原本孩子行为的目的就是在对抗父母的不接纳,那么刺激物也随之渐渐消失了,对孩子也是正向的良性的影响。

奖励和惩罚的对立统一,应该不是简单的“打一巴掌给个甜枣”,最直接的理解,是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从而实现的统一吧。形式上是对立的,内核是统一的。行为本身是否不要过多关注从而造成强化,通过奖惩这种行为主义的原则对好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和反馈、对不好的进行阴性的负刺激和反馈,或者干脆忽略,直到一个新的习惯替代原有的习惯。《认知行为疗法》买来有段时间了,到现在封皮还没拆,实在是汗颜,所以今天感觉就是自己乱分析,没有章法。恰巧看了一点点《禅与心理分析》,里面有句话是“西方致力于变圆为方,东方则致力于使圆等于方。对于禅来说,圆是圆,方是方,而同时方是圆,圆是方。”觉得原本这个案例在其他心理咨询师那里进行的治疗都是旨在“变圆为方”,而到李老师这里就成了使方圆等同调和,颇具禅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方圆之间-李克富点评训练营5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