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中国书法之乡”的书画文化传承历程

【寿州“中国书法之乡”的书画文化传承历程】(经典赏阅@上官皖儿)

寿县,早在2500以前就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春秋战国时期,地称州来、寿春,先后为蔡、楚两国的建都之所。秦汉时曾为九江郡治、淮南国都、扬州州治。东晋时改名为寿阳,隋唐时称寿州,1902年后称县。1986年,寿县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寿县文化灿烂,有“十古”和“八最”之亮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朱元璋、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都来过,这里是楚文化的故乡,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淮南子》的诞生地。

寿县人民热爱艺术,尤其热爱书法艺术。宋代黄庭坚、米芾、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等在这里留下了数十方刻石。清代以来,在淮河流域就有“怀诗寿字定文章”的美谈。【怀诗寿字桐文章,更出彩!】

寿州“中国书法之乡”的书画文化传承历程

据史料记载,清代著名书法家梁巘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应寿州知州张佩芳之邀,到寿州任循理书院山长,时间长达十余年,邓石如、萧景云、姚莲府、王鲁庵、许春林等皆出其门下。

寿县名家辈出,孙蟠、薛鸿、张熙芝、孙家鼐,张树侯、柏文蔚、汪以道等都十分擅长书法。建国后,淮南涌现出司徒越、上官皖、余国松、牛耕田、王家琰、春卉、刘蔚山、陈孝全、梁启忠、张煜等许多颇具影响力的书法家、画家。

寿州“中国书法之乡”的书画文化传承历程

2012年5月14日,寿县申报书法之乡办公室正式办公,寿县申报书法之乡办公室设在县委大院原文明委院内。12月,《寿县书法图录》作为《 “中国书法之乡”申报书》的辅助材料出版。图录共分领导关怀、组织建设、活动交流、场馆设施、教学研究、产业市场、创作成果等七个篇章,近百张照片。

2013年4月2日至3日,是寿县“中国书法之乡”申创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法名城(之乡)联谊会副会长顾亚龙、戴小京、胡崇炜等一行在寿县考察 “中国书法之乡”创建工作。

2013年7月20日,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命名寿县为“中国书法之乡”,授牌仪式在文化馆举行。中国书协副主席、秘书长赵长青亲临授牌。

寿县申创“中国书法之乡”的成功,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寿县悠久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底蕴。近当代一大批寿县书法家、画家、书法理论家、装裱家、美术工作者为弘扬传统文化而做出的贡献,也正因为有了对书画文化的敬畏者、追求者,才让中国书画的文脉得到延续和传承,各级教育和培训得到普及,书画艺术才有了可持续发展,这更是推动寿县书画文化市场繁荣的有利条件。(文/淮南九公)

寿州“中国书法之乡”的书画文化传承历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寿州“中国书法之乡”的书画文化传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