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来了:2小时能变幽默么?

幽默的人在哪里都占据C位焦点,备受欢迎。

天生没有幽默细菌(胞)的人,能在2小时内变幽默么?或者说2小时内提升幽商(幽默商数)?

能,也不能。

怎么讲?

先来了解幽默的原理:我们为什么会发笑

心理学家Patricia Keith-Spiegel/'spi:ɡəl/ 发现,人们发笑的原因有两个:

  • 意外
  • 优越感**

意外,或者说出乎意料,是幽默的前提。没有意外,就没有幽默。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大脑喜欢模式,也喜欢意外。换句话说,我们跟人交流、看书、看文章,习惯脑补——这是模式在起作用;当脑补和看到、听到的东西不一致,我们就觉得好笑,大脑喜欢这个意外,幽默就产生了。这就好比一列火车在轨道上行驶,我们清楚知道它开往何方——这是模式;如果火车突然出轨,意外就产生了。

举个例子:
借朋友的车开,朋友说还的时候记得加油。
还车时,我冲车鼓了鼓掌。

“冲车鼓了鼓掌”有没有让你觉得意外——还能这样给车“加油”啊?

这是意外,幽默产生的第一个原因。

幽默产生的第二个原因是优越感。

吐槽、贬低别人会让听者产生优越感——只要被吐槽的不是TA。感觉就像跷跷板,贬低你自己、贬低第三方,听者就觉得高高在上了,这就是优越感,优越了,自然开心。
比如马云曾自嘲:“说我‘瘦马’的有,说我‘俊马’的很少,说我‘俊’,说明你的眼光真的很不一样。”

马爸爸这样自嘲,你有没有产生优越感呢——虽然口袋里钱不多,至少我这张脸,比2020中国富豪榜第二名强。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没有幽默细菌的人,能在2小时内变幽默么?
能,那就是自黑。
找找你的缺点,时不时自黑一把,就能人别人笑、让别人喜欢你——这是幽默速成法宝

速成后,还可以怎么精进呢?
介绍一个“速成”精进幽默的方法:模仿。

幽默是有结构的,了解了幽默的结构,就能解构段子,模仿段子。

什么是段子的结构呢?根据格雷格·迪安的《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每个段子,都有一个故事1、一个故事2,故事1是听众根据铺垫脑补出来的情形,故事2就是笑点、包袱,故事1和故事2不一样,这就是意外。
比如说:

我老婆和我最好的朋友跑了,天啦……我好想我哥们儿。

这里:
故事1:我好想我老婆。
故事2:我好想我哥们儿。

故事1和故事2之间会有关联,格雷格·迪安把它称为连接点。
这个老婆和哥们儿跑了的段子,故事1和故事2的连接点是什么呢?是老婆和哥们跑了之后,这人的反应。

找到连接点,我们就可以模仿着写出新的故事2来,想想,这人还可能有哪些出人意料的反应呢?这些反应,就是我们可以模仿写出来的新的包、新的故事2。

比如,

我老婆和我最好的朋友跑了,天啦,我好想给我哥们儿发个红包。
我老婆和我最好的朋友跑了,天啦,他真是我的好哥们儿,急我所急。
我老婆和我最好的朋友跑了,天啦,我真为我哥们儿担心。
我老婆和我最好的朋友跑了,天啦,我哥们儿顿顿都得吃泡面了。
我老婆和我最好的朋友跑了,天啦,我得找到他们的地址……把家里的搓衣板给我哥们儿寄过去。
……

所以,模仿幽默,是找到故事1和故事2之间的连接点,由这个连接点出发,模仿写出更多的故事2。

再来看个例子:

过节了,城里面对放鞭炮有争议。
记者问一位老奶奶:“对在城市随便放鞭炮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啦?”
老奶奶答:“我还能怎么看啊?就是趴窗户上看。”

这个段子里,故事1是什么呢?是我们脑补的:
老奶奶答:这件事,我认为……
故事2是老奶奶说,“我还能怎么看啊?就是趴窗户上看。”
故事1 和故事2之间的连接点是“看”,对这个字的不同理解。

有次去去外地参加一个活动回来,我们几个小伙伴在火车上玩游戏,把便利贴贴在脸上。
我把这个图发在朋友圈,有个小伙伴留言说,“我想知道火车上其他人怎么看”。

我回复她,“伸长脖子看呗”。
火车上其他人怎么看?

这里,我就模仿了前面这位老奶奶,用“看”制造的意外。

利用“看”这个连接点,还可以写出很多故事2来,下次别人问你怎么看,你就可以一本正经回答:我坐沙发上看/我在监控里看/我戴眼镜看……

这就是精进幽默的方法:找到你喜欢的段子,琢磨它的笑点(故事2),和你脑补的内容(故事1)比较,找到故事2、故事1之间的连接点,由这个连接点出发,编出更多的故事2。

所以,幽默细菌这回事,有人天生有;生而没有的,后天能长出来。
愿你的幽默细菌越来越多,抖一抖,落一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问题来了:2小时能变幽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