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一座城,可以因为一个人,亦可因为一本书

      报考志愿的时候,外婆极力推荐我选择杭州,原因无他,这位从没到过杭州的老人家心心念念从小听过的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魅力不止于此,连丰子恺都说,“我走遍中国,觉得杭州住家最好。”

      知道吴晓波,是以前读书群里有位姐姐,特别喜欢安利他的财经观点。没想到这位财经专家,写出来一本让很多人爱不释手的城市史。他说,《人间杭州》这本书是他个人关于杭州的私人记忆,我不同意,明明是大家的记忆,毕竟那么多人物、胜地,谁不知晓一二?我也很同意,正是他的娓娓道来,让那些不为人熟知的细节生动起来,灵魂丰满起来,历史平易近人起来。去了那么多次杭州,一定要跟着这本书,再多去几次,最好再生活一段时间才叫过瘾。



        推荐理由一:跟作者去体会杭州这座城的哲学——“如何好好地活着”

      吴晓波在书中写道,“这里出忠臣不出猛将,出文士不出哲人,出商贾不出赌徒,出谈禅者不出苦行僧,甚至偶尔出了一个国王,也缺一颗逐鹿中原的雄心。”

      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我却以为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在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厮杀。明朝灭亡后,张岱披发入山林著书立作。他写出了《西湖寻梦》,也留下了《陶庵梦忆》。“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雪中的西湖原来是这样一幅惊艳的水墨山水画。

      有英雄如岳飞,也有小人如秦桧。杭州人,用吃食来表达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把油条叫“油炸桧儿”,表达对秦桧的痛恨与愤怒,把油条和小葱裹在面饼内,在铁锅上压烤或油炸至脆黄,叫“葱包桧儿”。



        推荐理由二:跟作者去亲近杭州这座城的灵魂——或爱或恨或怨的男男女女

        读书时便跟着课本念,“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白居易的诗啊!一篇篇传颂千年的诗篇,记录着他在这个城市生活过、流连过的情思。谁又知道,力主修筑西湖长堤以解水患的他,还在离任之际,将自己大半俸禄留下,支持后来的刺史在修湖时弥补资金不足,这居然渐渐成为了传统,持续了五十多年。爱一座城,不止于关心它的现在,还操心它的未来,这样的城,放眼神州,又有多少?

        与骗子二婚后定居杭州的李清照,不惜坐牢也要离婚,回望历史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而与秦桧及其家人的沾亲带故,又会给本就处在风暴之眼的她带来多少困扰?如果她是与青梅竹马志趣相投的夫君共游西湖,文学史上是否会多留几篇佳作?张爱玲笔下则记录着杭州冬日里的破旧不堪。

        吴晓波说:“人间的模样,其实就是命运的倒影;人间的意义,无非就是活着的趣味。”

      或喜或悲的词句中,记录的是他们在杭州生活的真实写照,流露的是这座城、那些人与事或物带给他们的所思所感,人人不同,城也便有了不同的印象。

      再美的城,于一些人来说,是天堂,于另一些人来说,也许就是一生的痛。

        推荐理由三:跟作者去感悟时代变革中的选择:一个马桶激发了财经天才

      叶落归根,是许多人年华老去后的最大心愿。有位六十多岁的港商回到家乡,政府特意为它把老宅恢复成旧日模样。刚开始,港商无比激动,回忆涌上心头,好不感人。可是后来,他却非要住回酒店。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老宅子里没有抽水马桶。对此,吴晓波写道,“万千乡愁,抵不过一只抽水马桶”。商业和技术的力量将主导未来的时间,吴晓波认为自己之所以成为一名财经作家,都源于那位老港商用抽水马桶给自己上的这堂思想震撼课。

        吴晓波笔下的杭州,穿透千年的微风与战火,看遍灿烂的繁华与烟火,他用一颗悲悯慈悲的心,娓娓道来着这座古都的禅风佛韵、运河的兴衰变化、丝绸的前世今生、革命的先驱魂思……



        这座城,无论你来或不来,它,就在那里,不争不抢,来者不拒,好好地活着。它曾是香火最旺的东南佛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这盛景的写照。它也是现代电商与直播的著名大本营。

      这本书,无论你读或不读,你都以某种方式与它产生奇妙的联系——为杭州这座城它的过去而感叹,为它的今天与未来,贡献着一份力量,也许是淘宝上的购物,也许是支付宝的买单。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上一座城,可以因为一个人,亦可因为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