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四步阶梯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李志东
一、问题的解读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一,学校引领
“
大把抓
”
不够细化,活动不少但形式单一,教师成长和进步不大。其二,教师个体差异显著,
主要表现为从业时间不同,同一学科教师的底蕴差别较大,教育理念深度不一,
教师自我发展紧迫性的不同更使差异越拉越大。其三,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优
秀教师进城、新教师补充,教师流动比较大,经常
“
青黄不接
”
,急需一种加速教师
专业成长的高效机制。在分析了种种影响因素之后,我校确立了
“
三级四步阶梯式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
的研究方向。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级
”
即根据教师入职时间长短、专业素养的现状、个人发展潜能等将教师
划入三个培养层中,即
“
入门级
”
教师培养层、
“
骨干级
”
教师培养层和
“
名师级
”
教师
培养层,针对性设立培养目标。
“
四步
”
即打造专业成长的四个步骤,分别是
“
全面诊断知问题
”
,
“
按需培训提
理念
”
、
“
课堂教学锻尖兵
”
、
“
展示活动秀成果
”
。
“
阶梯式
”
指促进各培养层教师逐级跃升、快速成长:将
“
入门
”
级教师向
“
骨干
”
级引领,将
“
骨干
”
级的教师引领成长为
“
名师
”
,将名师培养为
“
专家型
”
、
“
研究型
”
教师,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式发展轨迹。
二、解决问题的有效经验和做法
(一)
“
三级
”
分层培训系统的构建
1
、
“
入门
”
级
包括新入职或入职年限在
5
年以内的教师、新调入教师、新改科教师,他们
共同的特点是: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和可能,但都面临专业
急需提升的局面。
2
、
“
骨干
”
级
任职时间处于
5—15
年,他们是学校的
“
骨干
”
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也
是目前三个培养层中人数最多的群体。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专业知识基本形成体系,基本能够胜任初中学段不同年
级的教学任务;在学生管理、专业课展示、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研究、评课反思等
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表现优异,能够对其他教师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是各类专业
成长活动的主角;教学成绩良好稳定。
3
、
“
名师
”
级
一般教龄都在
15
年以上,专业水平在县域范围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校级、荣成市级、威海市级
“
名师
”
人选或后备人选。
“
名师
”
的特点就是术有
“
专
”
攻。他们中有的具备教学管理的专长,有的具备专
业引领的高度,有的是跨学科的复合型教师,有的在发表论文、总结提炼经验上
有独到之处,能够对本专业或其他专业教师起到辐射引领作用。
(二)
“
四步
”
提升的具体实施
1.
专家把脉自我诊断,寻根溯源找问题
我校是
“1751
改革创新工程
”
项目学校,借
“1751”
东风,我们邀请山东省课
程改革中心专家进驻我校指导,随机课堂听课、抽取师生问卷调查,专家们开出
了
“
诊断报告
”
:
在这里,传统课程观念还是占主导地位,教学方法单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不是很强。
“
模仿型
”
、
“
教学型
”
教师多,
“
科研型
”
教师少,教师科研能力还不能完全
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求。教师流动性太大,仅近
2008
年以来就
有
40
多名骨干教师考入或调入市直学校,而新分配来的青年教师由于缺乏教学
经验,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需进一步提高教师
的教学能力,教师当中缺乏名师引领,教师自觉进修学习的人数还不多。
专家的诊断点中我们的软肋,也让我们警醒,学校要求教师个人对照专家和
学校的诊断报告,分析自己专业发展上的优势劣势,找出制约自己专业成长的问
题,写出反思;提出自己在专业成长上需要得到的具体帮助,制订自己的专业发
展长远目标和学期阶段目标。
2.
按需培训,力促教师全面提升
(
1
)点对式培训,促入门教师快成长
学校层面培训。
①
入职第一课。校长挂帅
“
第一课
”
观察团,对新调入的教师上岗前试讲进行
综合打分,写出观察报告,下发各分管主任,作为三维培训的参考。
②
三维培训。分管主任负责课程理念培训。教研组长结合学科教学,为新教
师讲解学校和本学科组现有的特色课堂教学模式。年级备课组长进行专业知识培
训,包括导学案设计、教学案编写、文本分析等,利用每天备课组的教研时间来手
把手教授。
③
学校主题教育培训。组织
“
青年教师论坛
”
,如邀请学校的
“
名班主任
”
,以工
作交流等形式进行班主任工作培训;结合书香校园活动,在校园网上开设教育名
著读书论坛,每月撰写并上传一篇读后感;利用每周固定的学科教研时间,听评
骨干教师展示课或威海市级优秀课程资源录像课,进行专业知识及教学基本功培
训;学期伊始,全镇教育工作大会邀请各培养层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
进行岗位创优培训等。
联谊校层面。
我们先后邀请山大附中、济南稼轩中学等多所名校的三十多名优秀教师来校
送课;邀请
1751
对接学校博兴实验中学的学科教研组长三次来校进行经验交流。
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学科教研活动的机会,将
“
入门
”
级教师派出学习。威海作文教
学研讨会、现场会、优质课评选,联片教研笔记展评活动等,我们都选派
“
入门
”
级
教师观摩学习。培训后,教师结合自己的授课实际,写出至少
3
个提升点,相应
找出自己的
1
个以上的改进点;结合学习所得,上一堂有明确提升
“
主题
”
的展示课。
9
(
2
)菜单式培训,促骨干教师快提升
力邀专家做专题培训。
学校根据同课异构研究需要,邀请山东省教育厅课程中心李秀伟研究员来校
进行讲座;为突出
“
先学后教
”“
以学定教
”
的先进理念引领,先后邀请荣成教研中心
的马华威主任到校做了三次报告;为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我们邀请王玲
主任到校指导
……
走进省内先进校观摩培训。
要想得到更大的成长空间,就要在更大的平台上汲取营养。潍坊广文中学、
临淄高阳中学、杜郎口中学、烟台第一中学等等,都有我们骨干教师观摩学习的
身影,我们派遣外出学习的骨干教师超过
200
多人次。
(
3
)精耕式培训,促
“
名师
”
变专家
首先以科研为先导,
“
名师
”
进行教育科研,结合自己的教学特长确立课题,
通过科研攻关,取得新成果,促进了
“
名师
”
教学风格的形成。
支持名师成立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帮教学术活动,对帮扶者是
一个成长的机会,对名师自身也是一个提高。
3.
围绕课堂教学,锻造学科专业尖兵
(
1
)启动
“
三个工程
”
,专业成长有镜鉴
照
“
镜子
”
工程。主要针对
“
入门
”
级培养层。为教师录制一节随堂课,教师针对
自己的课堂,进行深入的课堂教学反思,制定
“
个人课堂教学改革发展方案
”
,教研
组长、备课组长、教学师傅等进行跟踪督导。
亮
“
面子
”
工程。主要针对
“
骨干
”
级培养层。为教师录制一节精品课(
“
面子
”
课),
教研组实行
“
集体会诊
”
,下发
“
集体诊断报告
”
,教师针对反馈意见,改进自己的课
堂教学。
创
“
牌子
”
工程。主要针对
“
名师
”
级培养层。充分利用与山大附中、博兴实验中
学等省内知名学校联谊会课的机会,将各学科探索的高效课堂创新模式对外展示
交流,推出
“
名师
”
,创出
“牌子”。
(
2
)依托
“
讲听评
”
课,专业成长有氛围
我们还进一步实施了
“
五段式
”
听评课活动,即
“
诊断课
”
、
“
提高课
”
、
“
创新课
”
、
“
课
堂达标课
”
、
“
常态课
”
。在评课上,不同培养层级有不同的评课侧重。听课后到校长
室进行评课,评课围绕导学案的使用,教师的课堂激励评价,学生的自学、对学、
群学活动的有效性,课堂效果等基本方面展开。不合格的教师要重新听评,对于
发现的典型学校搭建平台进行展示。
(
1
)革新课堂模式,专业成长有扶手
当教学研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总能呈现和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性经验,在全
校的教育教学中起到有效的统领作用。我校注重基于学校经验与新课改理念相融
合的深度规律的探索与实践,以此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在课堂模式的创建上,不同培养级教师担负不同任务。
名师级
——
担负课堂模式构建的专业引领部分。名师的工作方向在于探明规
律,指引路径,示范方法,过程诊断,指导重建,如此,课堂模式的构建就会少走
弯路。我们要求名师思想理念能够
“
上天
”
,实践操作能够
“
入地
”
,能够行走课堂,
敢于以身示范。
骨干级
——
担负课堂模式构建的实施、推广、总结,对过程中材料进行修改、
收集和汇总,对出现问题思考、研讨,不断提高、不断完善。重点完善学科导学案
的集体设计、合作学习小组的合理构建、课堂星级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课堂教
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入门级
——
课堂模式构建过程中的记录员、观察员和学习者。接受名师安排
的初备任务,提前研究课标、教材以及其他参考材料,依据实际情况完成导学案
的编写,交名师修改和商讨,逐步明确导学案中应有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方
法提示,对不恰当环节增减相关的内容。同时,在深入名师课堂学习的过程中,
当好记录员和观察员,通过观察量表的分析,学习先进课堂教学经验,及时进行
反思和交流,从而使自身业务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
4
)制定多维评价,专业成长有激励
①
完善多课型课堂评价细则
各学科在探索创新
“
课堂教学模式
”
中,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研视角,
修改制定了《荣成二十七中新课堂教学评估细则(新)》,包括《诊断课课堂评估细
则》(针对
“
入门
”
级教师制定),《常态课课堂评估细则》《课堂达标课课堂评估细则》
(针对所有培养层教师制定),《创新课课堂评估细则》(针对三个培养层中参与年
终大比武的优秀教师制定)。
②
实施
“
捆绑式
”
教师评价
评价落实到备课教研组。我们引用比值评价法,承认分班时同学科存在差
异。在差异的基础上,我们规定教师之间的分差不能超过
3
分,否则备课组长和
相关教师在百分考核上予以体现。这样就使得备课组必须要在专业成长中引领帮
携入门级教师。另外备课组长一般都担任青蓝工程的师傅,也肩负着引领入门教
师成长的任务。
4
、提供展示平台,秀出成长成果
为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学校搭建了多种展示平台,让教师
成长秀出来,这不仅仅是对教师个人的肯定,也对其他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引领效
果。
(
1
)
“
入门
”
教师,主要提供校内展示平台。每学期期末评选三个五佳:
“
五佳
说课能手
”
、
“
五佳教案设计能手
”
、
“
五佳课堂教学能手
”
,给
“
入门
”
培养层教师
30%
的
名额比例,评选结果计入教师考核,与教师评优选模挂钩。展示平台还包括荣成
市教研示范校展示时,我们开放了全部新教师的课堂。
(
2
)骨干教师提供市级以上展示平台。在参与市局优质课比赛、说课标说教
材比赛、
“1751”
同课异构展示、教研示范校验收展示中,我们根据教师在课堂及
专业成长中的成绩,推荐骨干教师进行展示,让这些老师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二
十七中校园,更向区域推进,为他们成长为校级以上
“
名师
”
做好准备。
(
3
)
“
名师
”
提供省级展示平台。
“
名师
”
都经历过优质课、优质课程资源评选的
锻造和打磨。作为荣成市化学名课程团队的唐宏志老师,学校推荐她在
“1751”
化学同课异构活动中授课,得到了听评课专家的肯定和指点,明确了今后的专业
发展的方向,坚定了向专家型教师努力的信心,也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
四
、
取
得
的
成
效
(
一
)
教
师
方
面
1
、
促
进
了
观
念
的
转
变
和
更
新
我
们
围
绕
本
课
题
组
织
了
全
校
教
师
问
卷
调
查
活
动
。
调
查
统
计
结
果
如
下
:
题
目
内
容
分
项
统
计
A
B
C
D
与
以
往
相
比
教
学
方
式
有
所
改
进
7
0
人
占
1
0
0
%
专
业
学
习
能
力
提
高
7
0
人
占
1
0
0
%
专
业
学
习
态
度
有
所
改
进
5
2
人
占
7
5
%
对
专
业
提
高
方
式
活
动
满
意
4
6
人
占
6
7
%
对
专
业
学
习
很
重
视
6
4
人
占
9
1
.
7
%
比
较
重
视
5
人
占
8
.
3
%
不
太
重
视
0
人
从
这
份
统
计
表
格
中
,
可
看
出
以
下
几
个
特
点
:
广
大
教
师
在
专
业
成
长
上
的
观
念
上
是
非
常
一
致
的
,
教
师
们
都
认
为
专
业
成
长
很
有
必
要
,
通
过
理
论
学
习
、
活
动
参
与
等
,
有
9
1
.
7
%
的
人
认
为
业
务
能
力
提
高
了
,
有
8
3
.
3
%
的
人
认
为
教
学
观
念
转
变
了
,
有
6
6
.
7
%
的
人
认
为
自
己
在
专
业
成
长
中
有
取
得
了
明
显
的
成
绩
。
由
此
可
见
,
本
课
题
的
实
施
对
教
师
有
很
大
的
促
进
作
用
,
它
提
升
了
教
师
科
研
水
平
,
更
快
地
促
使
教
师
转
变
了
旧
的
教
学
观
念
,
提
升
了
教
师
的
专
业
素
养
,
形
成
了
阶
梯
式
成
长
队
伍
。
2
、
提
高
了
课
堂
教
学
技
能
课
堂
教
学
技
能
的
提
高
,
是
我
们
专
业
成
长
的
根
本
。
经
过
一
系
列
培
训
、
打
造
和
展
示
,
我
们
各
个
培
养
层
级
的
教
师
课
堂
技
能
都
得
到
了
提
高
。
入
门
教
师
2
0
1
3
—
2
0
1
4
年
获
得
优
质
课
、
优
秀
课
程
资
源
、
个
人
综
合
奖
励
等
荣
誉
达
2
0
多
人
次
。
(
统
计
表
略
)
骨
干
教
师
2
0
1
3
—
2
0
1
4
年
获
得
优
质
课
、
优
秀
课
程
资
源
、
个
人
综
合
奖
励
等
荣
誉
达
7
0
多
人
次
。
(
统
计
表
略
)
名
师
2
0
1
3
—
2
0
1
4
年
获
得
优
质
课
、
优
秀
课
程
资
源
、
个
人
综
合
奖
励
等
荣
誉
达
3
0
多
人
次
。
(
统
计
表
略
)
3
、初步形成了学校及学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组经过探索,构建了
“
三段五步三查
”
模式。
“
三段
”
是指
“
课前、课中、课
后
”
,课前抓集体教研,年级主任、学科组长参加年级学科的集体备课,确保集体
备课不流于形式,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中抓细节落实,注重
学生的课堂规则训练,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到每一分钟,注重学生知
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课后抓延伸,根据课堂过关检测,有的放矢的进行跟进
辅导,巩固有效教学效果。
“
五步
”
:第一步,独学;第二步,对学、群学;第三步,组内小展示;第四步,
班内大展示;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
三查
”
: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一查,在学生独学时;二查,
在组内小展示时;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
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
1
)语文学科阅读教学
“
四步
”
教学模式。
(
2
)数学学科的
“
三层五步
”
课堂教学模式。
(
3
)英语学科的模式:听说课模式和阅读课模式。
(
4
)物理学科
“
三步三环节
”
教学模式
(
5
)化学学科的
“
五步探究
”
教学模式。
(
6
)地理学科的检测引路
→
地图纵贯
→
讲练相间
→
分段反馈模式
(
7
)历史学科的新授课和复习课模式。
各学科教学模式我们已结集出版,予以推广。
(二)学校方面
1
、教师专业成长带动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的不仅是自身能力的提升,更实现了全校师生的健康、
快乐、和谐发展,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更引起学校综合
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丰收:学校连续多年在荣成市教育质量综合考评中列乡镇学区的第一名;
2013
年至今,我校被评为威海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威海市
“
十一
五
”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优秀实验学校、荣成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荣成市心理健康
教育示范学校、全国语文教改示范学校、山东省依法治教示范校、全国
“
复兴中华、
从我做起
”
主题教育示范学校、荣成市教学研究示范校等。
2
、探索出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级模式
教师专业成长是个老话题,每个学校都很重视,但到底怎样培训教师,怎样
体现按需培训的原则,没有标准也没有参照。我们的三级培养模式,将教师分为
三个培养层;通过诊断确立三级不同培养目标;在培养周期内,通过细化的培训
项目、多角度的课堂教学评价措施以及提供不同层次的展示平台等,来提升不同
培养层级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了教师群体的阶梯式成长。教师是流动的,而教
育教学质量不因随着教师的流动而降低标准,所以,怎样锻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三级模式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和参考的范例。
结束语
在
“
三级四步阶梯式
”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研究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校、教
师、学生的巨大变化。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功没有尽头,只有新的开始。
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创新,追求实效,用我们的付出来迎接教师专业
化成长的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