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李煜——天教心愿与身违,只因错生帝王家

这几天读了《李煜词传》,不胜唏嘘,从南唐国主到违命侯,再到一代词宗,生命赋予了李煜独特的人生轨迹,他的词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

建隆二年(961年),李煜子承父业,成为南宋统治者,但因为拼摆当时南宋已取消帝号,沦为后周的附庸。李煜继位不久,便尊宋为正统,向刚建宋的赵匡胤纳贡以保平安,并亲笔写了言词谦卑的表文,表示愿意恪守臣道。如果关时局而看,李煜的这番举动是不得以而为之;但论骨气,则是人未举步但膝骨已弯。

李煜的一生,都是“天教心愿与身违”,身为皇子时被身为储君的兄长李弘毅忌惮,据史书记载,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重瞳,即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在李煜之前,目有“重瞳”者只有仓颉、舜、重耳、项羽四人,或成为帝王,或成为圣人,最不济的项羽也是一方霸主,可与刘邦争雄。本为吉相,但由于他身份的特殊性,却会给他招致无穷祸患,因为兄长李弘毅“为人猜忌严刻”,虽是储君,但并不讨父亲李璟喜爱。李煜虽是第六子,但由于前面四位兄长早逝,待他成年时,已是名副其实的次子。

而李弘冀生性多疑暴戾,之前为了皇位之争,他已经杀害了自己的叔叔。李煜为了避免祸患,写诗表明自己无意争夺储君之位,愿意做一位归隐之人。此外还要严防另一位想要跟他争夺皇位的弟弟,李煜的成长历程不能不说是曲折艰险。不幸的是李弘冀因病离世,李煜顺理成章成为储君,接替了父亲的王位。

但这也开启了李煜不幸的一生,此时的南唐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刚建立北宋的赵匡胤野心勃勃地想要结束五代十国的动荡,相继灭掉了当时江南六国中的四国,只剩下吴国和南唐。早在李璟在位时,南唐已经取消了帝号,称自己为“江南国主”,到了李煜时表现得比他父亲更为谦卑,上书赵匡胤表示愿意臣服北宋王朝,年年纳贡,求得偏安一隅。但赵匡胤哪里肯,在汴京修建了一座“礼贤馆”,希望李煜前来归顺,李煜既没胆量拒绝,又不愿归顺,只能派自己的弟弟李从善带着大批贡品前去求和,不幸的是李从善被赵匡胤扣押为人质,再也未能回去。李煜更没有胆量前去营救,只能继续纵纵情声色,将自己麻痹起来。但是该来的始终要来,公元975年,宋兵度过长江,兵临金陵城下,李煜既没勇气出兵抵死相抗,又不敢兑现自己兵败自焚的诺言,最后“肉袒而降”。

被俘至东京,赵匡胤因李煜多次违抗命令而封李煜违命侯。到达东京以后,追随李煜的小周后也被赵光义占领,李煜被安放在开封城的一个小院落内,不可随意出入,也不可随意见客,只留一个年老的士兵看守。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李煜从天上一下掉进了人间炼狱,没有足够的钱财支付他的大笔开销,亡国的痛苦折磨着他的内心,让他辗转难眠,无奈之下只能寄情于酒,希望趁此麻痹自己。但这无疑是饮鸩止渴,慢慢地这种痛苦不但没有消减反而愈演愈烈,李煜渐渐忘掉了自己亡国之君的身份,竟然在所做词中表达出了亡国之恨,引起了赵光义的警觉,最终在他写下《虞美人》这首词时让赵光义对他起了杀心,最终被牵机药毒死,这种毒药死状非常悲惨,因为痛苦身体被弯成弓的模样,就此李煜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作为一个文人,李煜在诗词歌赋,绘画音律上无疑是一位集大成者。但作为一个帝王,李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逃避主义者。作为一个男人,他实在不能称为一个血性男儿,自古以来为了保护两样东西,好男儿必拼死一战———一为脚下土地,二为怀中女人。李煜二者尽失,生亦何欢?只能在“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饮鸩止渴中混沌度日。然而那些清醒日子就更加难熬了。

《虞美人》词中连缀的原本都是美好的意象,勾勒成型,却成了一副沉郁到极致的画面。贯穿其中的,是李煜这位亡国之君反复咀嚼痛苦后的情思。唐圭璋先生在《李后主评判》说:“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历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血痕、泪痕。”王国维评判他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说他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的意思,就是说他的作品写出了古今所有人类共同的感受。

作为一个文人墨客,李煜无疑是成功的。但作为一个君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失败。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谈李煜——天教心愿与身违,只因错生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