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除细菌污染-迪医明生物

1.细菌污染的特征

细菌污染是细胞培养中最常见的污染,其污染主要来源于实验室环境、实验人员、实验服、实验耗材、共用试剂等,甚至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添加双抗,也经常因为操作不慎而引起污染。

很多实验人员容易将细菌和“黑胶虫”区分不清,极易造成污染种类判断错误而“延误病情”,“黑胶虫”是一种常见的细胞污染物,与细胞竞争性生长,对细胞生长不利,严重时导致细胞死亡。目前很多细胞存在被“黑胶虫”污染的现象,对细胞培养及其后续实验造成了极大地影响。

“黑胶虫”污染与细菌污染最明显的一个差别就是:“黑胶虫”污染的培养基不浑浊,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周围和培养液中有“黑胶虫”呈现布朗运动细菌污染在1~2后会出现浑浊、PH下降变黄,污染初期培养基肉眼观察无明显改变,只有在倒置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在培养基内“一穿而过”的细菌,所以需要实验员每天细心观察才能及时发现细菌污染,一般细菌污染进程很快,有的细胞在培养箱过夜后肉眼就能显著观察到浑浊,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黑点在培养基内游动,细胞变圆或者崩溃,从壁上脱落死亡

细菌污染爆发图片


2.清除细菌污染操作规程

-20℃冰箱内取出细菌清除剂,将试剂管瞬时离心(3000rpm,3~5s)后放置于EP管架上,用75%的酒精喷洒试剂管的表面,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无菌操作;

以T25细胞培养瓶为例

对于培养基中有偶有黑点穿过但未见明显浑浊的细胞,处于细菌污染初期,需要立即更换为含有细菌清除剂的完全培养基,通常推荐使用的稀释倍数为2000×,如:6mL的完全培养基加入3μL的细菌清除剂混匀,连续加药培养1~2周即可有效清除细菌污染。

对于培养基突然变黄并明显沙化浑浊的细胞,此时细菌污染已非常严重,需要酌情增加药物浓度以提高清除细菌的效率,建议提高至1000×浓度进行清除,如:6mL的完全培养基加入6μL的细菌清除剂混匀。每天换液两次,建议上午进入实验室进行一次加药培养基换液,下午离开实验室之前进行一次加药培养基换液,第二天和第三天重复此过程,第四天开始即可每天换液一次,连续加药培养1~2周(或传代3次)后,无菌检测判断是否还存在细菌污染。

注意

① 贴壁细胞换液或传代前,弃去旧的培养基,用PBS轻轻冲洗细胞表面2次。

② 若细胞达到可传代比例,请及时传代并铺入新的细胞培养瓶,换新瓶的过程也可有效规避培养瓶壁上残留细菌的污染;

③ 细菌清除干净后,必须进行传代并铺入新的细胞培养瓶,且在新瓶中加药维持1~2天后,才可以撤掉细菌清除剂,避免在旧瓶中撤药后旧瓶壁上的细菌残留造成二次污染;

④ 由于胚胎干细胞(H1、H9、iPS)非常“脆弱”,若污染严重,建议采用2000×浓度清除细菌。

3.预防细菌污染操作规程

若细胞需连续培养,培养存在共用实验仪器、耗材、试剂或实验室曾经出现过大规模的细菌污染,建议每2~3周进行定期预防。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细菌清除剂,通常推荐使用的稀释倍数为3000×,如:6mL的细胞培养基加入2μL的细菌清除剂混匀。连续加药培养1周后即可有效防止细菌污染或抑制细菌增殖。

4.实验流程图

细菌清除流程图


5. 特别提醒

① 为了发挥最好的药效,含药培养基建议现配现用,如果加药培养基未用完,于4℃冰箱中避光保存,2周内用完,使用培养基前需预热至37℃;

② 如遇个别细胞对本试剂敏感,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受影响时,建议减量使用或进行稀释度测试;

③ 细菌清除剂处理后,会有很好的预防和清除效果,但是如果环境、耗材、试剂中仍有污染源存在,细胞可能会再次污染,因此需做好适当的预防措施;

6.清除案例


对照组(未加药处理)
实验组(加药处理)
加“细菌清除剂”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清除细菌污染-迪医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