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家谈书法:写好书法的唯一诀窍(上)

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写一手漂亮的字,是无数中国人的心愿。

现在,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写一手好字,不惜成本、煞费苦心;学校为了让学生能练好字,基本都会给学生配备相应的练习书法的字帖。

怎么练字呢?学校或家长经常会买那种蒙着白纸描摹的习字帖,让孩子印着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描摹”。但这种方式却很难练好书法。许多孩子写了很多本这样的字帖,可书法毫无长进,甚至有所退步。

因此,许多家长和孩子都感叹学书法太难、太枯燥乏味,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认为自己根本不是写书法的料。

周世闻作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请听笔者为大家一解疑惑:

其实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问题恰恰出在这些蒙白纸描摹的字帖上。描摹完全是一种错误的练习方法,它直接导致了结果的失败。

那么,为什么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呢?

许多人对“书法”的认识存在着极大的误区,认为书法就是把字写好看,进而对练习书法也存在极大的偏见。

何为书法?

书法是书写者以汉字为载体,借助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在经过长期正确的技法学习,并加以自身多方面的文化底蕴融合通化后,用千变万化的线条去体现书写者对万物的观感与理解。

周世闻作品

书法作为独特的视觉意象艺术,根本不是仅仅写字那么简单。她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融合了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雕塑、建筑等多学科知识,写字美观仅仅是最外在表现形式。

因此,练习书法是一个人眼睛、大脑、手,三种器官相互协调作用的艺术活动。

首先,练书法时要先用眼睛去仔细观察字帖里的每个字,包括每一笔的来龙去脉、细微变化,线条的长短粗细、浓淡刚柔,结构的穿插避让、首尾配合、正斜相生、重心平稳,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随后,一边观察,一边用大脑去仔细思考:这每个字为什么写得如此美观、富有韵味?线条上的变化多端、结构上的穿插避让、章法上的伸缩收放,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精彩的书法作品的审美元素。学书法这个努力思索的过程,恰恰是ta透过这每个汉字的表象,抵达深层次内涵的过程。

最后,等到把一个字从点画到结构到章法都分析透彻以后,再动笔去临写(即在纸上比照着写,即临摹,而不是把纸蒙在字帖上去描摹),而且是按照笔画结构的正确方法去仔细临写,力求把每一个字每一笔都临写得十分逼真、惟妙惟肖,才证明学书者真正将这个字掌握了。

周世闻作品

而现在市面上卖的那些习字帖,基本以两种形式出现:要么是在字帖的上面蒙上一层半透的白纸,让习字者去描摹;要么是将字帖上的每个字以凹槽的形式出现,让习字者顺着凹槽一笔一画去写这个字。两者形式上虽然稍有区别,但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用这种习字帖练书法最大的弊端有两个。

一方面,习字者在这样描摹字帖之时,既不会去观察每一个字的来龙去脉,也不会动脑子去思考每一个字的奥妙所在,最后只剩下手顺着白纸下的字机械描画的过程。

三种器官的协调活动,变成了一种器官的简单重复,这种不经过大脑的学习方法,即便重复千遍万遍,在脑海中是留不下丝毫印象的,学习等于毫无效果。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了很多本习字帖,可是孩子的字丝毫没有进步的症结所在!

周世闻作品

另一方面,用这种字帖练字最大的弊端,是会扼杀掉习字者练习书法的兴趣!

本来书法艺术奥妙无穷,习字者只要在正确的方法引导下深入其中,加以练习,就会体会到书法的无穷乐趣。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练书法者如果能从练字的过程中体会到无穷乐趣,就一定会调动起自己的无限潜能,想方设法把字写好,这一过程哪怕在外人看来再苦再累,对当事人来说却是甘之如饴、乐在其中。

在正确的临帖方式学习下,习字者的大脑得到了刺激,因此,自然会享受到快乐,而在那种错误的习字帖的学习方法下,习字者的大脑是关闭的,剩下的只是手的机械运动,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本来充满无穷乐趣的每日临帖,成为机械化的苦力劳作,无一丝乐趣可言,又怎么会对练习书法充满兴趣?一个人对一件事不感兴趣,甚至视为畏途,又怎么会将其做好呢?

周世闻作品

综上所述,大家应该明白了——在错误的学法下学书法无异于缘木求鱼。唯一能写好书法的诀窍就是临帖,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比照着写,将字帖置于习字者习字时桌子的左侧或正前方,聚精会神,细细观察,悉心揣摩,最后形之于笔墨,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加深印象,最后将字帖上的字变成习字者深深根植在脑海中和手上的书写习惯,得之于心,应之于手,才能真正把字练好,把书法写好。

这就是几千年以来,学习书法的唯一诀窍,与画画的道理一样,只有一方面临摹古人画稿,另一方面对大自然写生,除此以外,再无其他良方。凡是鼓吹学书法不用临帖,或者把纸蒙上描摹就可以写好书法的,都属欺人之谈。

那么在临帖的过程中有哪些窍门和方法呢?我们下次再讲!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法名家谈书法:写好书法的唯一诀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