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所表达的中国传统社会构成(3/3)

2019/6/24,俊威,上海

继续我们之前的内容…为了不被屏蔽,我会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那些不是错别字,而是编辑专业出身的我用来保命的“智慧”…

祈祷不会被锁定…

儒家思想中有三纲五常,还有四维、五伦、八德,这些“礼治”方案尽管能有效维持社会的稳定,但是这样的管理方式并不适用于当今的商业社会,如果“父母在,不远游”那我们的商业范围只能在一个很小的片区内实施。所以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如此之迅猛,是突破了一些儒家思想的束缚的。更多人愿意走出家乡去到城市参与建设,其代价就是上述挂点滴的奶奶讲的故事:孤寡老人没人照料,就算有人照顾,但是孩子不回来,也会遭受道德的谴责。更造成了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我们回顾每年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的那种激动,那股回家团圆的热情,实际上“家”的文化才是中国社会的核心文化。

伦理本位的社会注定了中国必然会成为一个“礼治”社会,而不太可能成为一个法治社会。这为中国社会迈向现代种下了一颗很不好的“种子”,也决定了中国式家族企业要向现代化家族企业转型是异常艰难的。我和很多传统企业老板交流过,他们非常想把自己的产业继承给孩子们,但是当他们的孩子参与了企业管理之后就变得闷闷不乐,有的索性就对自己父亲的产业不感兴趣,弄得父亲反而闷闷不乐。分别分析我发现,参与家族企业管理的二代普遍都受过比自己父亲更好的社会教育,但是要想在企业中将自己所学的技能发挥出来还是会受到太多父辈们的限制,甚至是反对。一个不愿意放权,一个不愿意妥协,儿子的反对通常会被定性为“不孝”,不愿意继承家族产业有时候还会被定性为“不忠”,“不忠不孝”那在文化生活中可是“大罪”,虽然不至于坐牢,但是会让人及其难受,毕竟我们生活在具有明显交集的“伦”里面。

当然,好的一面也在积极呈现。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变得越来越开放和多元,中国人对各种外来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的接受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方面,外来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会更为普遍;另一方面,中国人的民族认同及因这种认同而生的民族文化复兴也会日益昌盛。

年轻一代的中国人确实正在朝着现代的方向变化,但这远不是事情的结束,充其量只是走在行进的路上,要真正形塑出中国人较为完整的现代心理和人格,还有一段较为漫长的路要走!


我是俊威,凡瀛家族办公室创始人,专注家庭资产配置,热衷葡萄酒品鉴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所表达的中国传统社会构成(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