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 疲于津梁|庾亮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图片发自App

《世说新语•言语》

庾公尝入佛图,见卧佛,曰:“此子疲于津梁。”于时以为名言。

【译文】

庾亮曾经去过佛寺,看见卧佛,就说:“这位先生因普渡众生而疲劳了。”当时人们把这句话看成是名言。

庾亮,字元规,东晋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咸和九年任江、豫、荆三州刺史。

01 南迁子弟,掌理朝政。

庾亮为北方南迁士族子弟,年16,随父在会稽,巍然自守,风格峻雅,时人惮其方严。

晋元帝为镇东时,闻其名任为西曹椽。及引见,见其风情都雅,甚为器重,由是聘庾亮之妹为皇太子妃,太子即位,其妹立为明帝皇后。

于是庾亮历任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大臣。太宁二年,参与讨平王敦之乱,攻灭吴兴豪族沈充,为东晋王朝建功立勋。

三年,受遗诏与王导等辅立成帝,任中书令,执掌朝政。

庾亮执掌朝政后,不以外戚偷荣昧进,自奉兼正,并向朝廷表示“臣于陛下,后之兄也……悠悠六合皆私其姻,人皆有私,则天下无公矣……是以疏附则信、姻进则疑,疑积于百姓之心,则祸成于重闺之内矣。

因此他一改前任王导辅政以宽和得众的做法,不讲情面,均按法规办事,不为群臣所理解。

加上明帝在褒奖升任大臣的遗诏中未提及陶侃、祖约的功勋。

陶、祖却疑是庾亮删除,并流传怨言。

庾亮担心因此发生动乱而任温峤为江州刺史,以便接应支援。

同时,修筑京都建康城廓,巩固防务。咸和初,苏竣大量接纳亡命之徒,独断专行,乱施刑威。

亮觉察峻将为祸乱,拟夺峻兵权,调回朝廷任为大司农。

满朝均认为不妥。峤亦上书劝阻,亮又力排众议,不予采纳。

02 苏峻反叛,引咎自责。

苏峻遂联合祖约举兵反叛。

温峤得知后,准备派兵东下保卫京都,亮又不同意,并致书与温峤云:“吾忧西陲(时陶侃任征西将军,镇守荆州,在建康西面),过于历阳,时苏峻任历阳内史,足下无过雷池一步。”

不久,苏峻派大将韩晃攻宣城,亮遣军抵御,不能制止,苏峻乘胜进兵京都,亮督都军征讨,战于建阳门外,军未到阵,士众弃甲逃走,京都沦滔。

庾亮只得乘小船逃奔浔阳,与温峤商议推陶侃为盟主。

侃至浔阳,众议侃将杀亮以谢天下,庾亮也很害怕。两人相会,侃见其风流儒雅,气度不凡,产生好感,不觉便对亮有讽意地说:“君侯修石头以防我,今日为何反来相求?”


图片发自App

亮即引咎自责。

峤设宴招待,谈宴终日,隔阂逐渐消除,气氛开始趋于融洽。

亮啖荞头,留下根须。

侃问:“留此何用?”

亮答:“还可以种。”

侃称叹良久,说:“非为风流,兼有为政之实。”

侃峤遂出兵勤王,斩苏峻于阵。

京都解围,成帝脱险后至温峤船中,亮即晋见皇帝屈膝下拜,以额伏地,泣不成声。

帝命群臣与亮同升御坐。

第二天,亮又顿首至地,请求辞官回家。

帝不允许,遣尚书侍中持手诏慰喻:“此社稷之难,非舅之过。”

于是庾亮请求外镇自效,出为平西将军,假节,就是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作为凭证,豫州刺史,镇守芜湖。

不久,后将军郭默据守湓口反叛。

庾亮上表请求亲征,成帝诏令以本官加征讨都督,率兵二万,会同太尉陶侃征讨。

乱平,亮还镇芜湖,不受爵赏,侃劝其接受,仍然苦辞。

朝廷进号征西将军,又坚决谦让。

陶侃卒,庾亮升迁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领江、荆、豫三州刺史,进号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假节。

亮坚决辞让开府,迁镇武昌。


图片发自App

庾亮于咸和年间,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建有庾楼,楼下有三啸堂,楼南有一古槐,几经兴废,于咸丰三年毁于兵灾。

现在有因之命名的“庾亮南路”、“庾亮北路”。

庾亮楼为古代江州名胜之一,诗人墨客,多爱登楼眺望,饮酒吟诗,留下不少名诗作。

白居易在任江州司马时,诗中曾多次提到庾楼,如“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28.4 疲于津梁|庾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