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6年,34岁的王阳明在贬谪地贵州龙场悟透心学,自创心学一派。开场讲道,名气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1509年,王阳明谪戍期满,被调到江西庐陵做县令。此时的王阳明,已脱胎换骨,带着满腔热情、意气风发地上任了。
但是,庐陵县的父母官可不是好做的。
时人都说,江西出刁民,尤其吉安庐陵县,简直是刁民生产地。
王阳明前任许县令在庐陵待了三年,走前身心俱疲,奄奄一息。在给上级的述职报告中,他说:如果世界上真有地狱,如果非要让我在地狱和庐陵选一个,那我选前者。
为啥他被庐陵百姓吓成这样呢?
原来庐陵人特别喜欢告状,先在县内上诉,如果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就会上访。 许县令办公桌上每天都会堆积1000份以上的诉讼案件,使他生不如死。
后来他采取严厉手段,将告状人关进监狱。可庐陵人太机灵,一群流浪汉特意来告状,为的就是进监狱后混吃喝。
就因为这样,许县令无计可施,只能请辞,于是他的接班人王阳明来了。
倡导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如何实践他的心学智慧呢?他这个新官上任后连烧了三把火。
减免赋税
初步了解情况后,王阳明将心比心分析,自古以来民间就有“民不与官斗”的生存智慧。如果百姓总是和官过不去,那只能说明1点,他们的权益受到了侵犯。
王阳明的县长宝座还没坐稳,1000多百姓就敲起了战鼓,向新来的大老爷投诉,号称他们绝不会缴纳葛布税。
王阳明看过状纸,调查后发现,政府的赋税中有一项是关于葛布的,问题是庐陵不产这种东西,对根本没有的东西收税,百姓当然不干了。
于是他答应庐陵百姓,会要求上级政府取消这个税,甚至更多没必要的税。
这种包票打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王阳明经过调查后发现,三年前庐陵的赋税没有这样高,自从来了位宫廷税务特派员后,赋税就翻了三番。这个特派员是个宦官,平时就住在吉安政府豪华大宅里。
王阳明认定,这个姓王的宦官就是罪魁祸首。只要搞定他,不该缴纳的赋税就会灰飞烟灭。
他提笔给吉安府长官写了封信,料定那位王太监肯定会看,所以实际是写给王太监看的。
信中他委婉地谈到,发现庐陵三年来赋税涨幅巨大,可有些东西根本没有。交税日马上到来,可县里发生旱灾,瘟疫四起,若强行收税,担心激起民变,不知该如何向上级交代。最后说对于收税实在于心不忍,且势不能行。若认为他不能胜任,请求辞职。
王太监读完此信,冷汗直冒。因为他知道王阳明的弟子遍布全国,中央政府也有旧知新友,怕把事情闹大,不好交代。就让吉安府长官免了庐陵的税收。
规范诉讼,恢复两亭制
免税通知一下来,百姓们感激得痛哭流涕。王阳明趁势发布告规范百姓的诉讼:
你们打官司,我不反对。但之前的状纸是专业人士撰写,又臭又长,毫无阅读快感可言。今后你们如果再告状,要遵守以下几点:1.一次只能上诉一件事。2.内容不得超过两行,每行不得超过30字。3.你认为和对方可以解决的事,就不要来告状。如果有违反这三条的,我不但不受理,还要给予相应的罚款。
还沉浸在免税欢乐中的百姓很自然地接受了。
王阳明趁热打铁,继续进行心灵改造。他恢复了朱元璋时代设立的“申明亭”和 “旌善亭”。
“旌善亭”是光荣榜:凡热心于公益事业,乐于助人,为国家和地方做贡献的人,在该厅张榜表彰,树立榜样。
申明亭是黑帮榜:凡是当地的偷盗、斗殴或被官府定罪的人,名字都在此亭中公布,目的是警戒他人。
除此之外,王阳明全身心要解决和百姓的关系。比如看到庐陵几个月没有下雨,于是吃斋一个月,停止征税,释放轻罪的犯人。
不知是不是他的诚心真的感动了老天,一个多月后一场倾盆大雨降临庐陵。
设计诈口供
庐陵不仅讼棍多,恶棍也多。王阳明曾活捉一个叫王和尚的强盗。经审讯,是一个强盗团伙的三把手。
这个强盗团伙作恶多端,经过王阳明一番心灵启蒙,王和尚居然良知发现,供出了老大和老二。二人很快被缉拿归案,并且招供。
王阳明将他们送到上级政府,但不久后上级来信说案子是冤案。老大,老二是纯粹良民,之前的案件都是王和尚一人做的,而且王和尚已经承认,要王阳明重审。
王阳明何等聪明,他知道一定是老大老二家人打点了王和尚,要他一人顶罪,所以翻案。
王阳明不想让罪人逍遥法外,决心让三人重新亲口承认罪行。
开庭审问前,王阳明叮嘱他的幕僚说,当审讯到一半时,你就来找我,装作有要事的样子。
幕僚听从,王阳明上堂后,从头到尾问了一遍。王和尚一口咬定罪行都是他一人所犯,和老大老二无关。这时幕僚走过来说有要事,王阳明离开,趁着三个罪犯不注意时,又偷偷钻到了桌子下。
过了一会,王和尚见大堂上只有他们三人,就低声向二人说道:“等会可能要给你们上刑,只要你们能忍耐下来,我就能替你们脱罪。”
他话音刚落,王阳明就从桌子底下爬了出来,一面整理衣服,一面微笑的看着惊愕万分的三人。
……
结语
庐陵是王阳明创建心学后,第1次施展拳脚的地方,效果相当显著。从心学诞生那一刻起,王阳明传播心学的使命感就与日俱增。
欲成大事者,必读王阳明。有知必有行,有行必先知。愿每个人都在知行合一的道路上前行,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