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恩县八景之三---《贝野长堤》

本人笔名:南雁北望,古诗文爱好者,家乡文化的整理者,乡土文化的传播者  

 
贝野长堤

作者:永丰人、恩县知县陈学海,押八齐韵

望入修堤一带迷,造堤人去柳成蹊。

烟连秀野千家麦,势障黄河万顷泥。

草长平湖春浪阔,渔归小艇夕阳低。

苞桑奠得民安业,处处丰登乐岁畦。


1.贝野长堤,即陈公堤。今恩城西沙河,系古代黄河故道。北宋真宗天禧(公元1017-1021)年间,黄河决堤,滑州(今河南滑县)知州陈尧佐,造木龙杀水势,又筑长堤,人呼“陈公堤”

2. 苞桑:意思是桑树之本,比喻农业是国家牢固的根基。

诗中大意:望入陈公堤一带非常迷人,当年修堤的人早就离去,大堤两旁的柳荫处走成了道路。炊烟连接秀美的千家麦田,大堤地势保障了每年万顷泥沙的黄河水的没有泛滥成灾。春风在水草茂盛的平湖面上,吹动着浪花传的很远。夕阳西下渔翁划者小船而归,倒影在水下更低了。只有农业稳定才是建立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到处都是收成丰富的欢乐,充满在一年的的方田之中。


选取于雍正版《恩县续志》

本题材首次有现存记载出自明代姚惟一之作品中,

《贝野长堤》

作者:姚惟一,恩县庠生

贝野铺平阔,秋霖事短航。

河倾弥巨壑,堤筑障洪塘。

谷口回风紧,岭头蔓草长。

陈公逝已远,伟绩今流芳。

作者押七阳韵,整首诗起承转合在对仗手法严禁工整。

1.贝野长堤,即陈公堤。今恩城西沙河,系古代黄河故道。北宋真宗天禧(公元1017-1021)年间,黄河决堤,滑州(今河南滑县)知州陈尧佐,造木龙杀水势,又筑长堤,人呼“陈公堤”

大意:恩县西边的沙河原野铺展平整开阔,秋雨事发阻碍航运。上游河水顷刻弥漫这个沙河中的巨大沟壑。当年陈公堤筑造安全保障,阻碍洪水外溢,像池塘一样。在河口之处河水徘徊,风紧浪急。沙河土岭上攀爬生长的野草都长了。当年陈公早已经远逝,但他留下大堤还在发挥防洪作用,他功绩芳名现在还在流传。


选取于万历版《恩县志》

清末《重修恩县志》中有汪鸿孙的作品

贝野长堤

作者:盱眙人,恩县知县:汪鸿孙

御黄曾虑贝州空,大野长堤势如虹。

旧渎犹传神禹迹,狂澜远障宋贤功。

西湖苏白同佳话,东国平恩完故封。

无恙田庐喜俱在,到今人尚颂陈公。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恩县八景之三---《贝野长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