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加坡教育访学之旅(五)——新加坡的海水淡化工程

      新加坡虽然就在海边,而且降水丰富,但依然严重缺乏淡水资源,自从新马分家后,新加坡就一直担忧着水资源不足,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来研究淡水自给自足。新加坡政府开源与节流双项并举,提出开发四大“国家水喉”计划,即天然降水、进口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把水资源比作咽喉,其战略意义可见一斑。

      今天,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新加坡,展示新加坡的城市形象,安排我们去滨海堤坝参观,了解他们引以为豪的海水淡化工程。带领我们参观的是一位华裔,中文名叫孙顺发,祖籍福建,他爷爷早年下南洋到新加坡,他从小出生在新加坡,成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

     

对面的金沙酒店

      滨海堤坝位于新加坡的南部,向南濒临马六甲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隔峡相望,向北穿过滨海湾公园就到达新加坡标志性建筑金沙酒店,对面的新加坡标志性图腾——鱼尾狮 哗哗哗地不停地喷出一股股清水,吸引着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们,争相拍照留念。

      一说起新加坡的海水淡化,孙先生就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般向我们娓娓道来。十年前,耗资2.3亿万新元兴建而成的滨海堤坝,堪称工程学上一大奇观。堤坝由九道冠状钢闸组成,能将海水与靠近市区的滨海内海隔开,如遇暴雨来袭,钢闸立即开启,将内海过量的雨水排放到大海,容易淹水的低洼地区将摆脱水患的威胁。如遇到大海涨水,七台超大型水泵同时启动,整个排水过程只需要9秒钟。新加坡确实是将人工智能发挥到了极致。通过建设堤坝,把淡水的新加坡河跟海水区分开。能保证旺季时河水入海,又能防止海水倒灌。

        堤坝的观景台里,有一个海水淡化的场景模拟机,下雨蓄水,涨水排水,抽水送水,把海水自然淡化的过程简洁直观地模拟出来。在现场,教师们带领着一批批穿着校服的小学生来到这里研学,孩子们专心地听着,用心地观察着,不时还拿出笔记本记着,新加坡教育部把这个地方定为学生必来的研学基地,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国家水资源的紧缺,了解海水淡化的过程,这种珍惜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资源缺少的危机意识从小就在孩子们心里扎下了根。

小学生研学中

        走上观景台,南边马六甲海峡轮船的来来往往繁忙异常,北面可远望市区迷人的风光。在长满绿油油的草坪上,一群小学生正欢天喜地跑着追着放着风筝,一个个风筝在微风的吹拂下,在瓦蓝的天空中尽情地飘舞。我想,要说新加坡的美丽景色,这才是最靓丽的那一抹。

在草坪上放风筝

      站在观景台上看滨海堤坝,两侧水的颜色很明显地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左侧是已经净化的清水,清澈明朗,波光粼粼;右侧是蓝色的如翡翠一般的海水,深不可测。不可否认,新加坡人确实把自己的智慧发挥到极致。水资源贫乏,靠买马来西亚的水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自己造水,把无穷无尽的海水自然淡化或用技术设备淡化成饮用水,才能保障人民的用水安全。

看出那边是海水吗

      最让我们吃惊的是,孙顺发从包里拿出一瓶的清澈透明的瓶装水,神秘兮兮地问我们:“大家知道吗,这是什么水?”我们七嘴八舌猜着,他摇摇头又把水拿起来在我们眼前晃了一圈,而且打开盖子喝了一口,说:“不知道了吧,这是新生水!”原来这种水是从各种污水中净化提取出来的。各种污水包括什么呢?厕所冲洗废水、洗浴废水、厨房、部分雨水、办公和商业场所的污水等。

      经过专家鉴定,新生水各项水质指标都优于目前使用的自来水,清洁度比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国际饮用水标准高出50倍。目前新加坡已经建有5座新生水厂,2011年时,水厂每天供应25万立方米新生水,满足全国用水总需求的15%以上。预计至2060年,新加坡未来供水需求的一半将由新生水提供。

孙顺发介绍新生水

        我听了他的介绍,对新加坡人油然而生敬意。为了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新加坡奋发自强,创造出了世界领先的“新生水”再造技术,解决了新加坡的用水困境,真正实现了“科技创新、改变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新加坡教育访学之旅(五)——新加坡的海水淡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