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情感,崇高与平凡——《流浪地球》观后感

        正月初一,抱着支持儿子的思想,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观看了《流浪地球》。结束后,我兴奋地对儿子说:“这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好的电影!”儿子“高冷”地点点头,先生的看法颇有保留。

        正月初九,怀着不能获得更好观影感受的担忧,我们一家三口在儿子的倡议下又重刷了一遍《流浪地球》。让人开心的是,看完影片我很愉悦,先生则说:“上次还没感觉,这次我被感动了。”不同于儿子的对科幻的关注,或者先生对于电影中的哲学思想的肯定,作为一个感性的人,我为电影里的中国情感、中国文化,为信仰与情感、崇高与平凡的自然融合感到愉悦。

        在地球文明走向何处,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前行的宏大架构中,《流浪地球》感动我的仍然是人文情怀,是中国文化。在希望与绝望并存的情况下,一群普通人,尤其是男女主人公,是怎样走向承担使命、升华思想、诠释人类的勇敢与坚毅的崇高道路上的?那就是伟大使命感与人类最朴质美好的情感的融合。

        两个叛逆的青少年无意间撞进了“流浪地球”这个伟大悲壮的事业中,他们被迫前往,在爷爷牺牲后愤然离开,但也正是对爷爷“回家”的坚守,使他们毅然踏上了救援苏拉威西赤道转向站的征程。在这过程中,他们目睹了一个个战士的死去,杭州地下城的消失,他们在各处救援相继成功后获得了短暂的喜悦。而希望后面,是绝望露出了狰狞的面容,在这危急时刻,刘启脑海中回响的,是爸爸的声音,他盼望爸爸的归来,他渴望着家。这时,不同身份、个性、种族的人前所未有的团结起来。坚毅的依然坚毅,玩世不恭的也可以怀着恐惧奋力一跃,就连十五岁的小姑娘也用发抖的、哭泣的声音争取着哪怕一点点希望!伟大的信仰总是源于最朴质最美好的情感。刘培强坚信地球一定会活下来,坚持与休眠舱分离后,驾驶主控舱撞向木星,难道不是对儿子的爱,对留下过他的亲情爱情的地球的爱!一贯冷静自持的王磊,为什么从未放弃,难道不是对妻儿,对为了留住我们的家园而牺牲的无数人的爱!无数辆回家的车毅然决然纷纷调转车头的时候,影院里多少人默默流泪,或饮泣出声,难道不是在人类美好的情感与崇高的信仰融合中受到了心灵的冲击,获得了审美的愉悦?

        在这里,我必须要说一下韩朵朵。不少评论者说,韩朵朵是一个毫无用处的角色,她是那么稚嫩,她的哭泣和哀求是那么苍白无力。我想问,你希望韩朵朵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无所不能的女战士?智慧与美貌并存的神仙姐姐?恰好这几天和儿子一起重温《复仇者联盟》,里边的人物无不强悍至极,女人同样如此,比如绯红女巫。英雄拯救世界,这是美国人的思维。而中国人从不相信个人可以创造历史,我们只相信,每个平凡人都是英雄,不仅是我们的,而且是人类的。其实准确来说,这部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是普通人。地球暂时脱离了危险,成为初级驾驶员的刘启还要接受妹妹的怀疑,韩朵朵还吹着泡泡糖,但我们都相信,在未来的两千五百年中,前赴后继地推动地球奔向新家园的一百代人,一定是刘启、韩朵朵这样的普通人。拥有美好的情感,在人类命运遭受威胁的时刻,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有信仰的英雄,而有了信仰,我们的情感才呈现出纯净美好的姿态,才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从审美角度而言,艺术作品是通过给与审美主体一种直接由感觉、体验、想象和幻想而生的精神上的抚慰、补偿、激励和鼓舞而具有社会功能的。在看完一部电影后,我不能感受到人们对社会、人生的美好愿望,不能在关照美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升华、人生信念的升华,这对我而言,就一定不是一部好的电影。比如,看了《长城》之后,我感到恐惧、恶心,也能认同影片传递的克己向善的思想,但我有一种被硬塞的被动感。看了《影》之后,我感觉到了被愚弄,我觉得影片刻意的技法展示并不能掩盖它所讲的道理的荒谬。何况,艺术作品本就不是用来讲道理的。而在两次观看《流浪地球》的过程中,我无数次落泪,我反复地思考。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始终拉着先生的手,我为和儿子在一起而幸福。因为我知道,我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美好的情感,我开始审视现在的人生,我认识到作为一个老师,去爱每一个普通的、不完美的孩子是多么的重要。我更加坚信,去创造美好的情感,去拥有美好的情感,就是我的信仰,它必将帮助我从绝望之岭劈出希望之石,拥有勇敢和坚毅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仰与情感,崇高与平凡——《流浪地球》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