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十六章成年中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读书笔记一:人格发展


中国有一句老话,“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是这样吗?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成年中期是再生力对停滞时期(再生力的体现?停滞的表现?是绝对的吗?)。我们一起走近第十六章成年中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第一部分内容成年中期的人格发展。

成年人人格发展的两种观点:常规—危机和生活事件。

传统观点认为,人们经历的每个年龄阶段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危机。在这些危机中,个体将会经历充满质疑甚至出现心理混乱的紧张时期。这种传统观点是人格发展常规—危机模型的一个特色。常规—危机模型以相对普遍的阶段为基础的人格发展理论,这些阶段与年龄相关的危机联系在一起。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角色和时间选择越来越多样化,社会变迁导致常规—危机模型已经过时。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新的生活事件模型。生活事件模型以成人生活中特定事件为人格发展的时间点。比如:一个21岁生了第一个孩子的女性和一个39岁生第一个孩子的女性面临的心理压力相似。

这两种观点相辅相成,共同影响塑造着成年中期心理持续显著成长的阶段。

埃里克森理论中的再生力对停滞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一个人在成年中期或者为家庭、社区、工作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即所称的再生力),或者进入停滞状态,具有再生力的人们努力扮演好引导和鼓励下一代的角色,通常人们通过养育子女表现出再生力,但其他角色也可以满足这个需求。人们可能直接和年轻个体一起工作,充当他们的导师,或者通过创造性、艺术性的产品输出来寻求一种长期的贡献,从而满足再生力需求。能够体验再生力的个体,他们的关注点就会超出自身,通过其他人看到自己生命的延续。

另一方面,在这个阶段缺乏心理上的成长意味着人们开始趋于停滞。他们整天关注自己行为上的琐碎小事,开始感到自己只是为社会做了非常有限的贡献,他们的存在也没有什么价值。事实上,一些人还在挣扎着,仍然在寻找更充实的新职业,另一些人则开始感到挫败和厌倦。

发展学家瓦利恩特、古尔德、菜文森发展了埃里克森的理论。

乔治·瓦利恩特提出,45-55岁之间有一个重要的时期:保持意义对僵化。在这个时期,成年人寻求他们生活的意义,他们通过发展出对他人优势和弱点的接纳来获得“保持意义”的感觉。尽管他们认识到世界是不完美的,有很多缺陷,他们还是努力保卫自己的世界,而且他们相对满足。不能保持生命意义的人可能有变得僵化和日益与他人疏离的危险。

精神病学家罗杰.古尔德提出了埃里克森和瓦利恩特观点之外的另一种看法。尽管他同意人们将经历一系列阶段和潜在的危机,但是他认为成人经历的是和特定年段有关的7个系列阶段(见表)。根据古尔德的观点,人们在40岁左右时意识到自己的时间是有限的,于是开始感到一种实现生命目标的紧迫感。对于生命是有限的这一事实的领悟,能够促进人们变得更加成熟。

古尔德的成人发展模型是基于一个相对较小的样本提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自己的临床判断,有很大的局限性。

中年危机:现实还是虚伪?中年危机,是指由于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而带来不确定性和优柔寡断的阶段。人们构建了“中年危机”的概念,它存在吗?对于一小部分人来说,它存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中年危机更多是虚构而不是现实。

个性的稳定和变化

人格在一生中保持稳定还是随年龄变化?埃里克森等一些理论学家提出,人格随时间发展变化巨大。同时,另一些理论学家认为在人格的个人特质方面个体保持相对稳定。

大五人格特质的稳定性与变化。

五种主要的人格特征集合:

神经质:一个人喜怒无常,焦虑,自责的程度

外向性:一个人有多么外向或是害羞的程度

开放性:一个人对于新鲜体验的好奇程度

宜人性:一个人是否容易相处,是否乐意帮助他人

责任感:一个人让事情有条不紊及具有责任感的程度。

大量研究发现,大五人格特质在三十岁以后相对稳定,基本模式在整个成年期保持恒定。神经质和外向性,开放性从成年早期稍微下降,宜人性和责任感有所上升。

那么这是否和埃里克森等理论学家所支持的人格改变相矛盾呢?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方面,人们的基本特质确实表现出很强的连续性,尤其在成年以后。另一方面,人们同样很容易会有所改变。成年期充满很多重要的生活事件,如家庭地位,职业甚至经济收入的改变。此外,由于衰老导致的生理变化,疾病,爱侣的死亡,以及对于生命有限的日益理解,都会成为人们改变看待自己和世界普遍观点的推动力。

毕生幸福。彩票中大奖,你会更快乐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答案是否定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成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或总体幸福感毕生保持稳定(?)。即使赢了彩票也不能改变幸福感。尽管当时个体感觉良好,但是一年以后,主观幸福感就会恢复到中彩票之前的水平。大多数人的个人幸福感具有一个幸福的“调定点”,日常生活存在起起伏伏,但“调定点”基本稳定。尽管特殊事件有可能临时使一个人的情绪得到振奋或变得消沉,人们最终还是会回到通常的幸福水平。

当然,幸福调定点并不是固定的。在某些情况,调定点会发生变化,面对生活事件如离婚,配偶死亡,失业和残疾等的结果,人们适应程度不同。

        如果把生活划为非常幸福,幸福,有点幸福,不太幸福,不幸福五个级别,您可能属于哪个级别?体验一下,幸福感随年龄变化,生活的变化发展变化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心理学》第十六章成年中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读书笔记一:人格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