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此情可待成追忆

年味| 此情可待成追忆

清哲木/文

小时候我在农村长大,那是湖北边城一个叫竹溪的地方,虽处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但并不闭塞,什么流行的东西,都挡不住涌入边城的现代元素。

从记事起,那时候的故乡一到腊月就进入了新年的氛围,整个冬天感觉不到寒冷,因为全村的孩子都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家家户户都忙里忙外为新年那几天的到来忙碌准备着,孩子们也跟随着大人一起搭搭下手,帮一下力所能及的忙。其实,一到腊月,准确的讲已经是在过年了,整个月初到开年,院子里家家户户都宰一条年猪,腌制好腊肉为春节准备在舌尖上的盛宴,农村的冬天很冷,在最冷的季节里,却因为汇聚了节日喜庆,而变得充满温情而热闹!

老家的大年,算起来该是从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花灯节后才算是真正的结束,前前后后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的生活依然处在艰涩之中,但那种艰涩,对于我来说,还留不下珍贵而温暖的印记。以至现在,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那时候的过年啊,心中的期盼和激动从大人的眼里也能感受到对生活真诚的向往与热爱。家家户户的“年猪汤”一家挨着一家吃,幸福感淳朴而又浓烈,每到腊月二十几的时候,父亲就张罗写新年对联,而我却在一边为父亲铺开红纸,在一幅幅的对联中那是对新年的祝福和期许,都印在红色的纸上。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蕴涵着中国人太多的情结,在物质匮乏的童年时代,新年的到来,意味着一身簇新的衣裳,一顿绝对绿色环保丰盛的团年饭,年三十无疑是孩子最期盼的日子,也是全家最忙的日子,母亲在厨房忙碌,孩子忙着帮助家长贴春联,三十中午的时分,整个村庄鞭炮声此起彼伏,院子孩子欢蹦乱跳,那种感觉现在我亦很难从现在的过年中看到,依照习俗,傍晚时候祭祖后回家就是包饺子,为初一做一顿特别的元宝饭,寓意着新年团团圆圆,阖家幸福。

吃完年夜晚,就是守岁,一家人围炉而坐,看黑白电视机里的春节晚会,而我喜欢拎着红色灯笼去院子里和小伙伴玩耍,一直等到零点时的钟声敲响,家家户户就开始燃放烟花、炮竹,热闹喧天!整个村子的夜空都仿佛被点燃一般,一片火红,辞旧迎新,而我们又在响彻云霄的鞭炮声中大了一岁了!尽管那时候物质及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可那时的光景却是如此的快乐!

如今对于过年,人们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憧憬和期待,是现代生活赋予过年新的内涵,还是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荡涤了落后与贫穷?殷实而富足让人们不再期盼过年才有的奢侈;也不再去忙碌一个月才能够完成的年货,不再为过年才有的新衣服新鞋子而翘首以盼。

回忆像黑白电影的胶片在脑海中一幕一幕翻过,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留在记忆中关于童年过年的影像,温暖心中的季节。新的一年又将迈着轻盈地脚步姗姗而来。年年春相似,岁岁人不同。

站在岁月的路口,回忆过年的趣事,仿佛又一次回到旧年的腊月,回到那庸常而平实的生活中,回到那相儒以沫的乡村人情烟火里,回到了我父母的身边,看着母亲在灯下飞针走线赶做棉衣、棉鞋,用布衣絮着温暖,把的日子打理的有滋有味,看着岁月的年轮一圈圈碾过父亲的额头,碾过母亲的眼角,也碾过我们的身高,直到成年;就如同看一部旧时的小说,一遍遍的翻阅,书中记载着的点点滴滴又重新显现,一股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我的心也乘着情感的列车缓缓驶入时空隧道的最深处,仿佛与故乡重逢在大年夜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味| 此情可待成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