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中国青少年健康心理报告3

早熟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超重女生具有更高的抑郁水平。长青春痘时,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我国青少年普遍睡眠不足,近四分之三的中学生不能达到国家教委要求的基本睡眠时间:小学生每日有9小时以上的睡眠,初中生9小时睡眠,高中生8小时睡眠。

休息日比上学日平均多睡1.6小时。具有午睡习惯的青少年大约占1/3。午睡对于减轻白天的困倦、改善情绪具有显著的贡献,但午睡时间的长短并不影响这种贡献的大小。

住校生的睡眠时间比非住校生长,但住校生白天的困倦感更多。可能是多人宿舍,心理安全感上不如非住校生和父母一起,睡眠质量相对较差。另外,住校生的强制作息和晚自习,没有非住校生那么自由作息,可能会更困乏。

住校生午睡比例高于非住校生。住校生有入睡困难的比例高于非住校生。

八成青少年认为父母的关系和睦。约一成的青少年长期处于不利的家庭环境之下,他们中有的人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有的人的父母关系恶劣、有的人常遭受父母的责骂,亲子关系恶劣。

温暖的、支持性的、鼓励性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更好的学业表现,更健康的心理状况,更良好的社会适应有关。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导致不健康的心理,也会让孩子更容易出现更多的不良行为。

约两成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说对方坏话。16.5%的青少年报告中,父母的教育意见不一致或有明显差异。不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阶段,农村父母教育的一致性均高于城市。可能农村教育资源较少,选择机会少,父母不容易产生分歧。

14.3%青少年父亲或母亲长期不在家,9.7%青少年的父母经常吵架。随年级升高,与父母关系很差的青少年比例有所增加:小学4.9%,初中11.5%,高中13.9%。

超过7成的父母给子女零花钱,如果零花钱的使用不加以指导和监管,高额的零花钱会成为滋生孩子不良行为的便利条件。

60%的母亲能掌握孩子每天的活动安排、他们和谁在一起、每天的睡觉时间等。15%母亲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她们从不或很少了解孩子的日常活动。得不到母亲足够的关怀和了解,会增加青少年发生吸烟、饮酒、打架、结交不良同伴等不良行为的风险。

超过三成的母亲总是能用讲道理、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的方式,引导孩子明白道理;也有近三成的母亲缺乏教育子女的技巧,不善于跟孩子讲道理。母亲很少用讲道理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难以理解规则的意义,既会增加与家长的冲突,也会增加他们产生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过半数的母亲很少使用粗暴方式教养子女。

1/4的父亲尽到了对孩子日常行为和活动的知情义务,经常或总是知道子女每天的活动和作息。超过三成的父亲经常或总是能用给孩子讲道理的教养方式。

父母对男孩日常行为和活动的掌握程度低于女孩。

父母对孩子日常行为和活动的了解从初三开始有一定减少。一方面初中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迅速,叛逆性增强,和家长关系紧张,亲子冲突的增加减少了以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初三阶段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使母亲和孩子同时 感受到很大压力,母亲的教养质量有所下降。

重点学校青少年的父母更倾向于采用引导式教育,普通学校青少年的父亲略微严厉,原则性稍差。家庭经济状况越差,父母对孩子日常信息的掌握越低,父母越少用引导式的教养方式,越多使用严厉、不一致的教养方式。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孩子日常信息的了解越多,越多使用引导式的教养方式。教育水平越低,母亲越严厉、对孩子的教育越不一致。父母关系和睦,对孩子日常信息的掌握越多,越多用引导式的教养方式。夫妻关系越差,父母越严厉,对孩子的管理越缺乏原则性。

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孩子日常信息的了解越多。一方面因为教育程度高,具有更多的教养知识,管理和了解孩子活动的意识也更强;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随着学历水平的提高,父母能掌握更多的沟通技巧,使子女乐于和他们交流,主动告知自己的行为活动。

单亲母亲对孩子日常信息掌握相对较少,单亲父亲引导式教育相对较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79、中国青少年健康心理报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