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作者:[英]菲利帕·佩里
阅读感受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那我建议你读《非暴力沟通》,它把沟通讲得更详细;如果你想知道父母如何影响孩子的人生,那我建议你读《为何家会伤人》,它更切合中国式家庭的情景;如果你想寻找如何对待婴儿的答案,找到如何处理亲子关系中的具体矛盾,知道如何应对孩子的哭闹、愤怒和黏人,那这本书推荐给你。
核心观点
️及时回应婴儿的感受
婴儿不知道作为孩子是什么感觉,他无法想象每件事是什么样子,但会试着记住经验。婴儿先天就会与他人建立依附关系,如果在初期没有得到全面及时的回应,会让他建立不健康的依附关系。
亲密的陪伴对婴儿很重要。忽视婴儿的哭泣,会让他们在痛苦中感到无助及无法获得满足,他们会开始抽离,切断自己与痛苦的联系。
️感受被看到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会被孩子继承并传递给他们的下一代,要想成为一位合格的父母,就要在家庭中把感受放在第一位。及时回应婴儿的感受和需要,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安全的依附关系。
️孩子不会有错,错的是父母
面对孩子产生的问题,父母要审视自我。原因可能不在孩子身上,而在于父母的过去。孩子之所以成为熊孩子,是想要吸引父母长久缺失的关注,只要你注意我,哪怕是负面的也好。
️父母要承认自己的平庸
父母也是人,是人都会犯错。可是在孩子面前,父母往往会否认自己的错误,通过斥责或是转移孩子注意力是最常用的办法。良好的亲子关系,就像一场球赛,父母与孩子是相互来往和交流的参赛者。单一的行动者(父母)和接受行动者(孩子)的关系会让孩子想要逃离。
️把孩子当“人”
不论是婴儿,还是幼儿,他们的角色一定是一个人。尽管他们无法全面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他们也需要父母的爱与关注。如果父母仅仅将他们当作一件“事”,认为只要哺乳、洗澡、哄睡就可以完成任务,那孩子会对爱缺失。
️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成为主导
养成和孩子在一起的习惯,不是一起做事情,而是陪伴他。在陪伴孩子的时间里,摆脱手机依赖和各种成瘾行为,付出全部的爱与关注。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成为陪伴过程中的主导者。要协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替他做事。
️不要把亲子关系看作输赢游戏
争执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双方在争定输赢,而父母往往把自己放在对的位置。任何一方赢得比赛,都会判定输家的失败。父母获胜,孩子被定义为不听话;孩子获胜,父母被定义为过分迁就。
如果我们本身不把事件当作一场比赛,不追求输赢,就能关注到对方的感受。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当她和三岁女儿从超市步行回家时,女儿一屁股坐在台阶上,观察一只蚂蚁沿着人行道上的缝隙爬行。考虑一阵子后,作者选择蹲下来和女儿一起看蚂蚁,而不是催促她快点回家。这是,一位老人走过来问作者,“她赢了吗?”作者并没有反驳,也没有说“我们是母女同乐,不分输赢”。相反,她微笑着答道:“我们在观察一只蚂蚁。”要想摆脱输赢游戏,首先要明确:关系本身,并不是一场比赛。
️熊孩子与管教松紧无关
管教很严的父母不一定有行为得体的孩子,熊孩子的父母不一定管教宽松。孩子的行为都是为了吸引父母的关注,即使获得的是负面关注。
孩子熊不熊,与学会四种技能的速度有关。分别是:抗挫折的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管教孩子的三种方式
严格管教:把成年人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
宽松管教:从来不跟孩子谈任何标准和期望。降低期望是可行的,但避而不谈会让孩子不知所措,没有安全感。
合作型管教:和孩子一起思考怎么解决问题。
️正确看待撒谎
父母应尽量避免向孩子撒谎。把孩子看作家庭关系中的重要一环,尊重他的存在与重要性。不论是离婚,还是死亡,父母都应该坦然地以合适的方式告知孩子。因为尽管你不说,你的孩子能感觉得到。接受谎言构建的幻想并不比接受真相容易。孩子有权知道真相,父母要做的不是隐瞒,而是与孩子一起感受,帮他控制情绪。
允许孩子撒谎。每个人都会撒谎。在我们做的所有坏事中,撒谎是最常见的。但父母往往将孩子撒谎的行为看成是罪大恶极。减少和避免孩子说谎的最好方式,是用语言正确表达父母和孩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