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少功《山南水北》

读韩少功的山南水北,感动的不多,但同感的不少,想说的是,他了解农民,他生活其中,他没有高高在上,虽然无论是知识的还是资源的,他确实高出他们几座山。有时候他跟村里人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也会碍于人情假意客套,因为他解甲归田,真的要生活于其中,谁摘谁个豆角,谁摸谁个菜瓜,谁送谁个糍粑,他生活在山里人的人情世故中,他自己也成了山里人,而不是体验山里人。他来,首先是他血液里流淌着青少年知青生活挥汗如土的记忆基因,他来,也是因为体制攀升、下海天涯、为政为商、人情练达后的返璞归真。

一个个人物,他不总结,不点破,不分功过,不论是非,他只是呈现。面对政策执行中遇到的倔驴子,村镇干部们也直呼屈原为什么哪儿不死,偏死在这里(汨罗江),因为他是气死在这里的。当政策和口号遇到这个湘鄂赣交界处、几重山外、连风也要曲里拐弯才能吹到的山村时,就被山民们那曲里拐弯的一次次曾经历的历史的一角一幻一影一遇中沉淀而成的性情、经验、应对而曲里拐弯的解读和应对。在这里,政策是什么呢?它是知识的、统治需要的、文本的、符号的、同质化的、裹挟的,而山民们呢?如同山里的层积岩,是一层层沉淀的,属于一方山水的,不易被穿透的,抵触的,经验式的,拒绝同质化的。村镇干部呢,就像两种不同文化和语言下的翻译,要做到传神达意,难度不亚于翻译普罗米修斯。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韩少功《山南水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