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波兰·六百年故都克拉科夫

2018年10月13日我们从华沙坐高铁来到300公里之外的克拉科夫,高铁感觉不错,虽然不如国内的高铁快,但很平稳,位置宽敞舒适,途中还供应茶和咖啡。我们在克拉科夫待了三天,其中一天跟团去了附近的维利奇卡盐矿和奥斯维辛集中营。

从公元1038年到1596年迁都华沙,其间将近600年,克拉科夫一直是波兰的首都,它在波兰的文化和精神领域享有独特的地位。在14至16世纪,它与布拉格、维也纳鼎足而立,并称为中欧三大文化中心。2000年它又获得“欧洲文化之都”的称号。如果把华沙比作波兰的北京,那克拉科夫就是当之无愧的波兰的西安。

早就听说有这么一句话,“到波兰旅行可以错过华沙,但绝不能错过克拉克夫”。我们是先到华沙,然后到的克拉科夫,深感此言不虚。正如电影“盗走达·芬奇”里的男主角在阳台上眺望克拉科夫老城时发出的感叹,“哪里有比克拉科夫更美的地方啊?” 克拉科夫不愧为波兰最美的城市,它是波兰少有的在二战和历年的战火中得以保全的城市。有着74万人口的克拉科夫是波兰最大的旅游城市,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超过200万。

1978年,克拉科夫老城和附近的维利奇卡盐矿作为首批世界遗产,入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1979年附近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一个城市拥有三个世界文化遗产,这在世界上並不多见。

到克拉科夫的当天我们就去了中央市集广场,那里是克拉科夫的中心,从我们住的民宿到那里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市集广场形成于1257年,至今有800多年了。广场为正方形,总面积四万平方米,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广场。2005年被评为“世界最佳广场”。

市集广场全景
广场中心的花摊

广场东北角矗立着一座建于1355年的圣玛丽教堂,最高的一个塔楼高81米,仅次于德国科隆大教堂,位列欧洲第二。和世界上大多数教堂不同的是,它的两个塔楼一高一低,据说是建造这座教堂的建筑师兄弟在建塔时互相竞赛,哥哥建南塔,弟弟建北塔。弟弟见哥哥快要完成,情急之下竟把哥哥杀害。然而在北塔封顶的当天,弟弟从塔上跳下自尽,而未完工的南塔也神奇地封顶,我觉得这个传说过于离奇,无法采信,但真正的原因也无从查考。进入教堂,除了漂亮的穹顶、壁画和玻璃彩窗外,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高13米、宽11米的木雕圣坛,木雕上的各色人物栩栩如生,它是16世纪德国雕刻大师施托斯花了12年完成的杰作。走出教堂,一阵悠扬的号声从教堂钟楼吹响,很快又嘎然而止。据介绍这是为了纪念13世纪的一名号手,他在蒙古人入侵时登上塔楼,吹响号角发出警告,被敌方弓箭射中咽喉而亡。此后,为了纪念这位号手,号角声都会停在他牺牲前吹的那个音符上。

圣玛利亚大教堂

到广场游览,不能错过位于广场中心的纺织会馆。这是一座建于14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座商场。今天看来它似乎其貌不扬,但在15世纪,这里曾经万商云集,是国际贸易的中心,大量来自东方的香料,丝绸和皮革和本地出产的纺织品以及维利奇卡盐矿生产的盐在这里交易。1555年它曾被大火烧毁,后来按原样重建。现在大厅的一层是纪念品商店,出售手工制作的银器、琥珀、木雕、玻璃和皮革制品。二层是国家博物馆画廊,收藏有18至19世纪画家的作品。

纺织会馆
纺织会馆一层的纪念品商店

纺织会馆旁耸立着一座70米高的哥特式钟楼,它建于13世纪末,1703年的一场风暴使钟楼向一侧倾斜55厘米,但肉眼看不出来。它是1820年因广场扩建而拆除的老市政厅唯一保留下来的部分,它的地下室曾经是中世纪的监狱,现在是国家历史博物馆的一部分。

市政厅钟楼

我们去的时候正值克拉科夫地方政府2018年选举,钟楼旁边的广告栏上贴满了竞选广告。东欧剧变已经过去30多年了,波兰的民主转型和经济转轨相当成功,这几年经济飞速发展,民众生活也有较大改善。

2018年地方政府选举广告
钟楼一侧的的空心人头雕塑

圣亚德伯堂位于中央集市广场的东南角,是波兰最古老的石砌教堂之一。它建于11世纪,得名于在异教的普鲁士殉道的传教士亚德伯。

圣亚德伯堂

广场中央矗立着19世纪波兰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密茨凯维奇的雕像,雕像的下方有四座雕塑面朝四个方向,分别代表祖国,科学,勇气和诗歌。雕像底座上的题词是,“致国家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

爱国诗人密茨凯维奇雕像

广场上从早到晚热闹非常,出售食品和纪念品的流动摊贩,随处可见的街头艺人和哑剧演员,熙熙攘攘的游客,还有伴着铃声和马蹄声,在广场上驰过的华丽的载客马车,古老的广场充满了活力。

广场上的游客
街头艺人
行为艺术
华丽的马车

克拉科夫是一座活跃开放的国际大都市,10月15日我们在广场的时候正好遇到国际马拉松赛,广场一部分被围栏拦了起来,但是人性化地留了一些行人通道,行人路过时也都自觉避让运动员。运动员通过的时候,两边观看的行人热情为他们鼓掌。一切井然有序,毫无扰民的感觉。组织者在接近终点的地方搭了个帐篷,为到达终点的运动员敲鼓喝彩。

帐篷的上方写着健康的字样
一名选手接近老城广场终点

出了市集广场往北就是Florianska街,这是克拉科夫最热闹的街道之一,餐厅、酒店、咖啡馆、时尚服装店和礼品店等应有尽有。

Florianska街

沿着Florianska街向北走到头就到了圣弗洛里安城门。城门修建于1307年,这里是历史上皇家大道的起点,历代波兰国王都是从这里进城,穿过市集广场,前往瓦维尔山上的皇宫。

佛罗里安城门

城门一侧的城墙上挂满了五彩缤纷的绘画,无论是水彩、油画、素描,还是风景、人物或静物,人们都可以在那里买到自己心仪的当地艺术家的画作,相比西欧,这里的价格是很亲民的。

城墙上挂满了艺术家的画作
佛罗里安城门和瓮城模型

走出城门可以看到建于15世纪的瓮城,这是中世纪城防工事的一部分,是抵御外族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瓮城内侧
瓮城外侧

越过瓮城就到了位于马泰伊科广场中心的格伦沃尔德战役纪念碑,纪念碑的上方端坐在战马上的是波兰国王瓦蒂斯瓦夫二世,正前方是国王的表弟,立陶宛大公维陶塔斯大帝,他的下方是在战役中战死的敌方第26任条顿骑士团的领袖乌尔里奇。1410年波兰-立陶宛联军和日耳曼条顿骑士团展开的格伦瓦德战役是中世纪最大规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战役,它奠定了中世纪克拉科夫在欧洲的地位。

格伦瓦德战役纪念碑

在城外的绿地有一个很有创意的雕像,感觉像是一个三维空间的人坐到了一个两维空间的画框里,他就是波兰著名的画家扬马泰伊科。

扬马泰伊科雕像

从集市广场沿着皇家大道向南是Grodzka街,这条街上有许多教堂和修道院。我们走到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门前的时候,一对新人正在那里拍婚纱照。教堂前的12门徒像被夕阳染得一片金黄,显得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穿着洁白婚纱的新娘徐徐迈向教堂的台阶,好一幅浪漫而又绝美的图画!

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前的12门徒雕像
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前的12门徒雕像
圣安德鲁教堂

沿着Grodzka街继续南行,就到了克拉科夫城里最古老的街道 Kanonicza街,我们沿着这条街登上了位于维斯瓦河畔的瓦维尔山,那里就是波兰迁都华沙前历代国王居住的的王宫城堡。这个雄伟壮观的建筑群始建于9世纪,四周筑有古堡式的围墙。

瓦维尔皇家城堡

城堡内最著名的建筑莫过于瓦维尔主教堂,在过去九百年的时间里,它是波兰的国家圣殿,波兰历代君主在此举行加冕仪式,他们死后也安葬于此。安葬在这里还有2010年4月因坠机遇难的波兰总统萊赫·卡欽斯基和夫人。

瓦维尔主教堂

王宫主体建筑皇家公寓是一个类似中国四合院的建筑,中间有个巨大的庭院,四面是三层楼房,底下二层有雕饰精美的回廊。现在这里辟为皇家博物馆,展出波兰历代皇室珍藏的艺术珍品。

皇家公寓内庭
城堡一角
从城堡俯瞰维斯瓦河

离市集广场不远就是历史悠久的大学区。74万人口的克拉科夫拥有24所高等学府和20万大学生,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学城。大学中最负盛名的就是成立于1364年的国立雅盖隆大学。它是波兰排名第一的大学,在欧洲也名列前茅。大学现有教师四千多人,其中教授近八百人,在校学生五万人,国际留学生三千人。“知识胜于力量”是雅盖隆大学为向宗教愚昧挑战而确立的校训,在它的指引下,雅盖隆大学英才辈出,“日心说”的创立者哥白尼就是从这里走出来向神学挑战的天文学家。大学的知名校友还有教皇保罗二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波斯卡和波兰现任总统安杰伊•杜达。雅盖隆大学的招生网站首页有一条醒目的问句, “哥白尼在528年前申请入学雅盖隆大学,你呢?” 这对一切有志于科学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诱惑,你想成为哥白尼那样的科学家吗?那么请到雅盖隆大学来吧!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波兰境内开展所谓“知识分子行动”,逮捕和杀害波兰的知识精英,企图消灭波兰文化,将波兰改造成为德国的一部分。由于雅盖隆大学在波兰科学文化界的影响,纳粹德国残忍地杀害了这个大学所有的教师。但大学的文化和精神是扼杀不了的,它们被传承至今并发扬光大。

雅盖隆大学各学院散落于市区,玛伊乌斯大讲堂是大学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在讲堂的天井里,有一个保护完好的古老水井,被称为雅盖隆大学的“智慧之泉”。

玛伊乌斯大讲堂入口
玛伊乌斯大讲堂庭院和水井

下图这栋建筑是雅盖隆大学哲学学院,1938年至1939年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曾在这里学习波兰文学。1983年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雅盖隆大学哲学学院
学院墙上的铭牌显示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曾在这里学习

瓦维尔城堡东南的卡齐米日区是二战前欧洲最大的犹太社区,有6万多犹太人。他们从14世纪起就定居在这里,可以说没有犹太人,就没有克拉科夫当年的繁荣。二战期间,这里大部分犹太人被纳粹杀害。战后犹太人所剩无几,这里几乎成了无人区,只留下一些孤独的犹太教堂和犹太公墓。

电影“辛德勒名单”的上映使这个几乎被人遗忘的老城区又重新焕发了生机。这部电影当年曾轰动一时,获得7个奥斯卡奖项,也是史上票房最高的黑白电影。电影中的大部分场景在此拍摄,现在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到这里寻根溯源。

电影中的辛德勒是一名德国纳粹商人,1939年来到克拉科夫,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使他心生不满。为了保护犹太人,他的工厂雇用了大批犹太人,他拟定了一份声称工厂正常运转必须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厂里的犹太人得以避免被送往集中营。一次当他的女工们乘坐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威辛时,他还花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追了回来。当年辛德勒的工厂就在卡齐米日区的对岸波德古日区,工厂目前已经改成了博物馆。

卡齐米日区的户外集市
以撒犹太会堂
路边小餐馆
建于15世纪的旧犹太教会堂
犹太广场上的餐厅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 波兰·六百年故都克拉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