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淘宝到有赞,电商为何转战社交?

如果说,在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兴起的时代为电商1.0时代,那么,在如今,基于移动手机端的社交APP属性,传统电商正在逐步向社交电商进行转型。这也预示着社交电商2.0时代的到来。

无论是网红经济也好,粉丝经济也好,带有强大社交属性的社交产品,正在成为各大淘宝卖家的重要流量来源。

相对于天猫上的直通车推广方式,对于这些网红带来的流量,更为精准,转化率也更高。

什么是社交电商?

百科的解释是这样的,社交化电子商务,是指将关注、分享、沟通、讨论、互动等社交化的元素应用于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现象。

通俗一点来理解,就是在电商交易过程中,添加了更多的社交属性。

无论是抖音也好,快手也好,在这种巨大的流量面前,必然是需要商业转化的。这样的变现的方式对于粉丝、大v及商家来说,都是共赢的。大v通过自身才艺表演或知识分享,带来巨大的流量,粉丝则在网红大V的强大背书之下获取一种新的体验式消费。比如,同样是购买一支电动牙刷,在自己的爱豆推荐下购买的牙刷,产品本身的意义价值就与普通的电动牙刷是不一样的。

在1.0电商时代,流量为王。谁能够获取平台所给予的最大的流量,在同等产品价值的基础下,转化率必然会高出许多。然而,这种流量本位思维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恶意竞争。

从无底线的价格战到购买平台流量,最后就算是能够存活下来,但也是收益甚微。价格战的唯一的收益方可能就是消费者,但其实也有隐患。商家为了能够让自己的产品更具价格优势,必然会降低产品的自身成本,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是淘宝乃至京东上会出现假货、劣质品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说,他们也是被逼的。要么选择降低成本,要么选择死亡,没有第二条路。

而如今不同,基于有赞商城的社交电商,流量来源不再是依靠平台推荐,发生价格战的几率相对较低。社交电商的转化,一定是根据社交本物的强大背书而来的。

无论是我们所认知的微商也好,还是自媒体大号背景下的商品推荐也好,都是发了一定的信任基础之后,才会发生商业转化的。

而这就有别于我们之前所提到的“流量思维”。接而从“货本位”转接到“人本位”思维。

何为“人本位”思维?

在过去,我们完成一件商品的购买过程是这样的。从平台上选择自己想要的产品类型,选择同类产品中相对性价比高的产品,点击购买下单。产品性价比高,流量大,销量自然不会太差。

这其中,平台的流量已经自身产品的优势,基本就决定了你的产品销量。

而如今,在社交电商2.0模式下,产品好只是一个基础条件,更重要的是卖货给你的这个人,是否值得信任。举个例子,十点读书这个微信大号,一千万的粉丝基础下,转化率为百分之一,无论你卖的什么,一旦这百分之一的人群产生购买行为,必然都将带来巨大的销量。

这就是“人本位”。从这种自媒体大号,其实也可以延伸到个人的微信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微商。

微商,其实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社交电商产物。只不过这些年来被各种打着微商的名义,实则搞新型的“网络传销”这帮人给弄烂了,再者就是日复一日的各种刷屏,让人不厌其烦。

造成一种局面就是,真正想做好微商的人举步维艰,那些投机倒把的人反而通过这种下级分销制的人头费,获取利益,使得整个行业发生根本性的恶性循环。

当然,这也跟平台的监管机制有关。

虽然这种变味的微商不可取,但是,这种“微商”思维,是完全可以应用到我们的社交电商之上的。

通过打造个人IP,吸引粉丝关注或主动关注精准粉丝,养一大批账号,每个账号可添加五千人,二十个账号就是十万人,假设转化率为百分之十,卖一个价值100元的产品,单单这一件产品,就可销出100万了。

当然,这种模式是过于理想化的。其中有几个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

第一,如何找到这群人并进行添加。按照主动添加,每天上限两百人来计算,二十个账号同时开始添加,平均每天需要添加四千人,而这四千人从哪里来,就是个问题了。

主动加人最为有效的方式当然是群互动为主,通过各种微信群,进行群内好友添加。而被动加人则需要一个强大的背书作为支撑,至于这个背书是什么,就需要进行塑造了。

第一,如何与粉丝发生深度联系,让其能够为你的产品买单。这是基于个人微信的社交电商需要思考的最根本的问题。除了日常的点赞评论互动,活动促销以及个人背书这些都是需要的。

除了这些,在社交电商不断升级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小程序这样的营销工具。

其中,对商家来说,使用最方便的有赞小程序便是代表。

为何现在的自媒体大号在商品变现过程中,都会选择小程序作为转化工具。

第一个是因为它的使用方便,用户无需下载,即点即用,只需四步即可完成购买。

第二是它会形成这些商家的私域流量,用户一旦进入商城,或关注了公众号,就此便建立了联系。

第三是它的营销方式的多样性。从拉新拼团到优惠券的发放再到裂变分销员的推广,一系列的营销方式,让营销成本更低,传播量及转化率更高。

当然,无论是自媒体变现也好,还是商家产品转化也好,都是相互依存的。

自媒体有强大的流量,但是缺乏优质产品,商家有了优质产品,缺乏自媒体流量。想要玩转社交电商,就得架桥了。

未来的社交电商还会如何发展?

我想,当自媒体的流量被洗的差不多的时候,建立在社交基础之上的社交电商也会从自媒体的推荐制,转而变成个性定制化。而那时,商家的品牌影响力不再是知名度是否够高,而是你是否能够更为精准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淘宝到有赞,电商为何转战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