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是什么类型的人
不管我喜不喜欢和不同类型的人交流
对所有的人,我们都要做到积极善意地去应对和沟通
让我们能够游刃有余地去应对不同的沟通场景。
接住情绪,陈述事实,迎合期望关闭环
发现花姐所讲的沟通,都有一个初始心态,就是“善意”,善意地理解别人,善意地表达。态度是善意,尊重平等是原则。
你就分节点给他汇报一下,课程里讲过说有些东西你就是自己每周写个周报自己总结一下,邮件中写不用回复,这个只是用于备忘用。我要是角色转换一下,我是你老板,我会觉得你怎么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不清晰,轻重缓急没有安排好,时间概念不强。(没有别的意思,因为我自己就是老虎+猫头鹰,我会很看重一项工作的时间线,会把一个大项目分成几个阶段来完成)我看你们领导也是卡具体时间卡的比较严。
后面的沟通策略就是分阶段汇报进展,让领导了解你的工作进度,对你的工作有预期。
还有一点就是,以后工作及时汇报进展和遇到的问题,避免出现类似这次的“被质询”的局面
我先暂停5秒钟,你可以想一想,你见识过或者听说过的那些沟通高手,都是怎么解决那些棘手的沟通问题的。
教你四招,叫做四个换:换口径、换时间、换场合和换角色。
换口径
第一个,我们先说最极端的情境,就是我们假设对方在沟通中就是带有一点恶意的。那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呢?就是对方明明问你的是A问题,但你偷换一个概念,用B口径来回应他。所以,当你听出对方不是非常善意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处理他的情绪。但是我要提醒你,这种换口径的技巧,好用是好用,但是有风险。因为这种方式分寸很难拿捏,一过,就特别显得像抖机灵、不够真诚,不利于后续的沟通,所以最好慎重使用,要反复练习。
换时间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祭出第二招,换时间。
比如刚才同事找小杨帮忙的例子。小杨缓和完情绪之后,就可以说:“唉,我手上这个事大概今天能忙完,咱们约明天下午三点一起来对一下您的这个事,可以吗?”
你看,这种回应方式就叫换时间,就是我当下解决不了,但换个时间,我愿意继续跟你沟通解决你的问题。
在极端的情况下,你甚至可以用“一分钟暂停法”来换时间。 比如,对方突然说了一段很激烈的话,如果你紧接着开口,无论你是一个多么情绪稳定的人,都可能会受到影响,即使你不受影响,对方也很难马上从情绪中出来,那不管你说啥,接下来都是短兵相接,兵戎相见。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叫个暂停。
你可以这么说:“实在不好意思。我能去个洗手间吗?一分钟就回来。”或者说,“真抱歉。有点急事,我需要打个电话,一分钟就回来”。不要小看这一分钟,这一分钟,其实改变了一下你们双方的关系。等你再回来的时候,肯定就是你来发起新一轮的沟通,这其实是换到了你的主控权,但如果小杨说:我手上刚好有个事在忙,半个小时后我去找你,你觉得可以吗?
这样说,就跟对方约定好了明确的时间点,表达出了我是明确想为这个事负责的,只不过不是现在而已。那这当然就不算是回避问题。
换场合
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是换场合大法。你可以这么说:“没事, 会后我跟您说一句。”
这句话一说,就把这个事给降级了。等散会之后,你可以到他办公室去私下跟他说。“领导,真抱歉。我最近快要结婚了,丈母娘周末要来看婚礼筹备,我要去接一趟。但是后面的加班,我都没问题。”
90%的情况下,领导都会答应你。
诶,为什么领导在会上那么愤怒,会后他就会答应你呢?不是因为你们的关系变了,而是因为领导的身份变了。
在公开的场合,他的身份代表了公司,他要维持公司的严肃性,你当众拒绝,你来不来是小事,关键是,他很难再去要求其他人。但在一个私下的、很小的场合里面,他就代表了他个人。作为一个人,当然能够理解你的难处。而且,当下要拒绝领导这个安排的情绪,也不会渲染给更多人。这个方法就叫做换场合。
换场合有不同的用法。如果你希望升级一件事的重要性,你就要把场合去做扩大化的处理。
换角色
有的时候,我们确实判断不了怎么办?
这个时候,可以用到第四招,换角色。把球往回踢一下,让领导来判断一下。
你可以跟领导这么说:“领导,我觉得这个数据可能不适合在这么大范围来讲,您觉得呢?”
把判断权交给领导,他如果判断就现在说,那你照常说就行了。
这个方法,就是换角色,就是当一些问题,我们不方便回答或者不愿意回答,或者没有能力回答的情况,可以换个角色来回答。
再比如,领导突然问了你一个问题:“小杨,你觉得你们这个季度的指标定得合理吗?”
这个问题,我怎么回答?我既然这么定,我肯定觉得是合理的。但是领导这么问,他到底是觉得合理还是不合理?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一个问题扔回去。你说:“领导,这机会太难得了。您既然问到这了,我特别想跟您请教,您看我们的指标怎么制定才能更合理,更能符合公司的大局呢?”一个问题扔回去,相当于把球传了回去,这个角色就换了。
刚才这种方式,就是换角色的第一种方式,从回应者变成提问者。另外一种场景,是把自己从回应者换成主持人。
假话绝不说,真话不全说
但是这里,我要严肃认真地跟你强调一下。任何一种工具,任何一种能力都要有限制,都要有边界。当你觉得我可以回应所有问题的时候,你一定要记住下面这句话:真话不全说,假话绝不说。
为什么?
为了回避一些激烈的冲突,或者让沟通能够进入一个有序的状态,我不见得要把所有的真话都表达出来。那是不成熟的小孩,你说对吗?
我可以有选择地跟对方交流,这就是真话不全说的意思。
更重要的是,假话绝不说。
我可以用各种方式、各种技巧来回应对方。但是在回应的过程中绝不说假话。
你要知道,我说的任何一句假话,都有可能被传出去、被公开化。一旦我说过一次假话,我的职场信用就彻底消失了。那时候,我懂再多的沟通技巧,也是没有用的。所以,你越是沟通能力强,越要要求自己,绝对不说假话。
职场上的沟通,你要给自己种一个意识,就是一旦进入多人沟通场合,我就是主持人,我就是中场发动机,所有的球都送到我这来,我得把球再发出去,这个角色的信念感我们要先找到。
第一,面对那些我们不想回答、很尴尬、处理不了,甚至对方可能带有恶意的情况,我们依然要积极回应。回应的时候,还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实和期待,但最终都要指向解决问题。
第二,面对艰难的回应,我们有四个办法:换口径、换时间、换场合、换角色,这四招都能让你拿回沟通的主动权。
第三,是不是所有的情况我们都要积极回应?坚定地说“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期许更高。
关于积极回应,我有一个绝活,无论我后面说什么,对方都能觉得我是积极和正向的。
在开口之前,把第一句话定位为:给对方一个肯定。“您的意见一直对我都很重要。 ”
“您刚刚说的这些太有启发了。”
“您提的这个问题,对我们的帮助很大。”
如果对方刚才说的,我不是特别认同或者没有信息量,怎么办?
你仍然可以传递肯定。比如可以发现他的一个优点:
“我没想到,你对这件事花了这么多时间。”
“这一大早,几位这么认真地来到我们公司,非常感谢。”
当然,如果我接下来要表达的是负面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的沟通可能不太愉快,甚至不见得能取得共识。我在第一句话去传递肯定就更重要了。
因为,即使我们的沟通不能达成共识。从长期来看,我们还是希望彼此的互动能持续下去。这种时候,肯定对方其实是为双方留下一个态度上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