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教学反思《大禹治水》

    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伟人的故事”展开,三篇课文分别是《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直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时初步体会人物的主要的品质。

      《大禹治水》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民造福的故事。课后练习题设置了三个问题,1.提醒孩子们先猜一猜再说一说词语的意思,挡水、疏导、驱赶。2.按照下面的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3.读一读,记一记。

    在讲解时,我有目的的把这三个问题穿插到两个课时当中,首先第一课时着重词语的理解,先找出课文中的词语领着大家认一认、读一读。教学中,通过课件图片,理解词语冲毁、泛滥、淹没,通过图文结合、多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洪水的大,体会老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学习“驱赶、恢复”等词语时,我鼓励学生观察字形、结合语境、大胆猜测,再尝试通过联系上文、联系下文、查字典、借助近义词、拆分词语再合并等方法让孩子了解词语的意思,掌握理解的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训练,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在教学生讲故事这个环节,我带领大家一起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治水前,什么样子,趁机理解词语,治水中,鲧先采用筑坝挡水的方法,治理了九年依然没有成果。后来禹,采用了不同的办法,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文中找一找,再随机补充,同时借助图片,理解禹能治理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力量,更重要的是靠他虚心求教、实地考察的品质。治水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再引领同学们寻找关键语句。

      课堂上通过不断的理解文本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但是上课时缺少课堂主问题的设置,课堂安排略显散乱,不紧凑,孩子们的积极性也逐渐变低。另外对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讲解不太充分,孩子们理解对于禹的人物形象理解不是很透彻。最后,课堂时间没有留够,没能实现在课堂上讲一讲《大禹治水》这个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11月教学反思《大禹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