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翔 | 论语通解008-- 君子之重

学而篇  · 威重 

原  文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今译】孔子说:“作为君子,不庄重就不威严;即使向学,所学也不会巩固。行事当以忠信为主。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失,不要怕改正。”

【通解】此章语境之丰富,足以让人发挥诸多想象,亦可窥见夫子对于教育的态度。夫子乃中华文化之集大成者,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之师教,却从不以师者自居,与众弟子亦师亦友,始终将自己居于人下,其谦德万古垂范。

我们可以感受一下此章之语境,全然不见强制或者命令的口吻,似慈祥的长者在向年轻人讨论自己的人生经验,经文云“君子不重则不威”,犹如若不这样就不会那样,夫子循循善诱之德于此可见一斑。譬如小朋友感冒了,不愿意吃药,温顺的妈妈关切而有耐心地对他说,如果你不吃药,病就不会好,好不了就玩不了玩具哦!你要不要吃呀?小朋友听到这样说,便马上听话照做。

“不重则不威”,重者厚重、自重。《法言修身篇》云:“或问何如斯谓之人?曰:取四重,去四轻。曰:何谓四重?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是言君子之贵重。威即威严。欲得君子之德位,必持以厚重,不厚重,威严尽失,不被人所敬重。所学亦不能坚固。什么是厚重?司马迁为了完成编写《史记》的目标,哪怕遭受宫刑也不放弃自己的梦想,这算不算重呢?当周围所有的人都在怀疑你的动机,甚至遭遇委屈和辱骂的时候,还能保持内在那份宁静吗?所以,厚重、自重更是不放弃、不苟且、沉得住气、有山崩于前心不惊的恬淡,亦有每临大事心不动的沉着。纵然有人轻看了我,我亦丝毫不会因此动摇了自己所坚守之信念。如此信念,与生命合一,显发于举手投足之间,其重者人人能见,其气不怒自威。

“学则不固”,固者坚固,意为不能达于礼。学不能通达于礼,犹如河流阻塞不通,虽有心向学,所得甚少。也有说此言与上言相通,不厚重则学不能坚固。依经文而解,此章相互间并无必然之联系。所以,此说未必可信。

“无友不如己者”,此为择友、交友的原则。《说文解字》云:“志同道合为友”,择友当以道德志趣为尚,初学者,与道德不如自己之人为友,有损己德,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此一说,比自己道德高尚的人怎可能愿意和自己为友呢?实则不然,道德虽有高低,向道德之心却属平的。高尚者之所以高尚,在于爱人传道,遇有向道者,必诚心相待。择友如择师,师德必高于我,亦能传道于人,所以,择友亦必择于胜我者,此谓见贤思齐者是也。若与人交往时,看人长处,避人短处,以友其胜于我者,避其不如己者,为最善。

“过则勿惮改”,惮,畏难之意。发现自己有过失,不要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更不要怕改错。人太爱惜自己的羽毛,很难有成长的空间。常人极易发现他人之错误或缺点,自己犯了过错便以装糊涂了事,不愿意承认,不愿意改正,甚至怕被别人发现。综合而论,从改正错误的速度可以评断其人之志向。所以,能知错又不怕改错的人,乃是真正的大丈夫。

【按语】重能生威,学以固本,忠信以帅,择友必择德行胜于己者。此四者,修德之纲也,欲得君子之德,必自修此四者。

自厚威武扬

学以固本强

忠信择善友

怀德行四方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鹏翔 | 论语通解008-- 君子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