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父亲的忏悔(十八)

之所以要开一家商店,是因为王生的丈母娘之前在这个街道的最南面开过一家小商店,又在学校的入口处,就是看准了学生这一个庞大的消费人群,那个时候,商店极少,整个街道,除了那个国营的供销社之外,只有两家大些的个体商店,一家是信用社主任儿子开的,另一家宅院就在街道,就建起了门面房,自家占了转角的三间,位置最为显眼,隔壁又是自家的榨油坊。

而丈母娘开的那家小商店在街道的南头,进的货品基本都是些学生用品,还有零食,冷饮,价格不贵,一毛钱,几分钱的小货品都有,可别看那东西小,利润可是最好的,卖一赚一,甚至卖一赚两的都有。

他们的父母辈们花钱的时候抠抠嗖嗖,一个子也舍不得花,可是对于学生,那可是要多少给多少,大方的了不得,这学生的购买力好强的,一个偌大的学校也就千号人,集中了全乡所有的中学生在这里上学。

每天营业额有几十、上百元的毛收入,这利润也就有一半了,顶的过一个高干的工资收入了,这还只是一天的收入,天天如此,一个月下来也有一个工作人三年的收入了。丈母娘守店,老丈人则利用工作之便进些货物,啥缺进啥,这小商店正常运营,收入蛮好的。

钱挣了不少,可这商店实在破烂不堪,丈母娘就想着花点钱把这墙面粉刷一下,把货架换掉,把门脸也一并换掉,算下来也要花不少的钱,两个人为此争执不下,丈母娘要修,老丈人不同意,他的理由很简单,我们卖货,只要货品好了就成,谁管你店面阔与不阔,再说了也没赚几个钱,花那钱干嘛?愣是不同意。丈母娘也只是说说,其实在她的心里也是舍不得花钱的、这商店就一直这样凑凑合合经营下去,结果还是被那几家高大上的商点给挤垮了。只能关门歇业,回家种地养猪养牛,一边还伺候几个学生上学。

王生的媳妇期初是在保险服务所上班的,业绩虽好,可真正却挣不到几个钱,每月几十元钱,还三折六扣,到手也就没几个了。又有妈妈的鼓动,干脆开一家百货店得了,自己给自己干,也不用给别人打工,受制于人。两口子一合计,挺好的呀,就在这街道开一家百货店,英子守店,王生上班,平时有集日丈母娘还可以上来帮忙的,一旦有了孩子,丈母娘帮着带孩子,他们都可以放心做自己的事,多好!

把这些能想到的后顾之忧一一都排除了以后,王生俩口子便张罗着要开一家商店,正好有一家商店急着盘点,挂牌转让。那边要转手,这边刚好想开店,于是经过多次协商,最后以他们认为最合算的价格把人家的存货和架板一并盘了过来,还进了许多新货,这属于自己的百货商店就开张了。

英子的确承继了母亲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豪爽个性,嘴又甜,见了人就老远喊着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还和熟悉的长辈开玩笑,逗得那些个大人们个个都好喜欢她,但凡要买个什么物件,就到他的商店里来买,她这店的生意还蛮好的,每天的毛收入除去成本,有时候真比王生一个月的工资还高。

两口子就又想起丈人丈母娘的好来,这家店所有的盘店资金都是借英子爸的钱,整整4000元,又有英子妈的劝说,这下王生就觉得自己的人生一路开了挂,有丈人丈母娘的鼎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还有媳妇的能干,这所有的好事都齐聚到他这了,人生那叫一个美满幸福。

后来顺理成章有了孩子,丈母娘主动请缨帮着带孩子。她在家里种了十几亩地,还养了几头牛,这地里的合计丈母娘一个人干不过来,王生便时常借工作之余下去帮忙,给牛雑草,割草,给地里拉粪施肥,收个庄稼这些活计就落在了他的肩上。他当然也很乐意、怀着对老丈人两口子的感恩戴德的心情帮着干活,这心里是痛快的。

可王生的父母不愿意了,在他们家里,王生可不曾干过什么重活,庄稼地里的活计多半是父亲一个人干的,上学的时候他为了给儿子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参加工作以后他又害怕耽误王生上班,就连夏收这么苦的累的活计他都不要求他回来帮着干,如今儿子却整天在老丈人门上当牛做马,这心里又愤愤不平起来,有时候还露言露语地发牢骚,儿子只当作没听见,说着说着便没了趣味。

可又一想,毕竟儿子单位离丈母娘家仅有一里地远,捎带着也就干了,也不会影响工作的,便不再理会,任由了他去。

小镇集日逢农历2、8有集日,每月有六天时间的集日,庄稼人必要到集市上一逛的,买些盐呀,倒些醋呀,有钱人家还割点肉调剂一下生活,。那个时候这个地方三面环沟,到其他地方跟集远了些,因而但逢集日几乎每个摊点周围都挤满了人,熙熙攘攘的人群阻塞着街道,人们摩肩接踵挪着小步往前移,就有那些着急的司机时不时摁着喇叭催促着,那些路人嫌刺耳,就骂那些司机,于是喇叭声只那么一两声,给这死寂的街市带来了现代气息,还有人群中细碎的说话声,那吃食店里翠烟袅袅升起,昭示着这个小镇集日的繁荣,一派生机。

借着这个集日。呆在家里久了,觉着有些无聊,于是顺带着见见左邻右舍,打个招呼,拉拉家常,就见女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堆,诉说着家长里短,这些就成了这些小镇居民的日常。

这男人极少,尽是些穿着花花绿绿的女人,在这狭窄的街道上拥挤着,街道的两边都摆着货摊,时时跃入主妇们的眼帘,让她们恍然记起还有啥东西没买,就赶紧补上。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英子但凡集日必要把店里的货摆在马路边上,早上提早动手,赶在10点之前摆出来,一直到晚上才收摊,有时候连饭也顾不上吃。

王生却是借口躲着,一来他抛头露面生怕引起别人的闲言碎语,一个乡镇干部还做生意。生怕影响自己的前程,因此极少到店里来;二来他还有那一颗虚荣心在作祟,一个堂堂的乡镇干部也摆摊设点,寒碜,他怕被人瞧不起,因此这店里他极少来,都是英子一个人在张罗,他只是吃饭和睡觉的时候按点来,白天极少到店里来。

集日生意不错,顶着平时几日的收入,这样的好机会英子自然不会错过。但平常的日子更多,她就一直守在店里,寸步不离,闲着没事她就擦拭架板、货物,必要使货物新炫,吸人眼球,勾起人家购买的欲望来。同时又生怕人家熟人上门卖货,人不在,久而久之就没了人气,那是极悲惨的,也是商家的大忌。

于是这家店就成了英子的牢笼,把她圈在里面极少出去,那怕是到60里之外的城里进货,必要丈母娘替班才行。正因为她的用心,加之丈母娘的鼎力相助,店里的生意不错,收入时常超过王生的工资收入。

王生是个极讲义气,花钱又大手大脚的人,后来闲暇无事又染上了赌博,那点可怜的工资根本不够他折腾就没了,于是还时常向英子要钱花,这个时候小两口少不了发生口舌,英子也很委屈,你不给家里钱也就罢了,吃喝都在家里,钱都花哪去了?这个时候王生必摆出一副可怜相编织各种借口骗英子。

英子心软,虽然争吵了几句,钱还是给了。而王生多半是拿去打了麻将,有时候趁着英子不注意还从那钱匣子里抽几张面值大点的,英子看见了就解释几句,没发现就直接装着走了,其实是偷。此后英子警觉起来,但凡有大额的钱必收入自己的钱夹,锁于柜子里,断了王生的念想。

小两口也就因为王生赌博而致气、斗嘴,但过了一个晚上,王生就把这事给摆平了。两口子有个习惯,一直聊天到午夜一两点钟,然后少不了缠绵一番,这一爱解千愁,天大的事也就不算事了。

孩子长着,商店也经营着,班也上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几年已经过去了,王生也升职了,多半也忙于工作上的事,喝酒、打麻将也是他工作的一部分内容,到店里的时间更少,英子也因为丈夫官衔加身,内心也滋生了许多欢喜。丈夫事业有成,自己生意拜一众好心人帮衬也是日益见好,这小家庭还真就按照他们当初设计的路子走上了轨道:丈夫上班,英子开店做生意,丈母娘帮忙带娃,老家父母年龄也不算大,农活也不靠着他们,虽说是一家人,到底距离远了自然便就分开各过各的日子。

后来英子发现,夏天的天气越来越热,街道买冷饮的店家极少,于是她想买一个冰柜专卖冷饮,生意一定会好的,她就把冰柜每天推到丁字路口,那里有家商店是自己家族中哥开的,那家伙不好好守店,好多时间都在关门,还伙同街道上的痞子关上门在里面赌博,赌博来钱多快呀,于是对生意也便不上心,时常关门歇业。

英子发现那个位置不错,就和哥商量她想在他的店门口摆个冰柜卖冷饮,那哥们义气十足,不过脑子就答应了。

于是他们又花了好多钱买了一台二手冰柜,就摆在那哥们的门前,这生意还真不错,于是英子就一个人守着冰柜专卖冷饮,丈母娘则帮她守着店,有时候丈母娘忙着,她就一个人守着冰柜,还看着店,怀里还抱着儿子,长天守着直到王生下班帮着收摊。之后王生还要骑着自行车到几十里外的城里去进冷饮,时间一长竟然屁股蛋子脱了一层有一层的皮。他们都各尽所能,推着日子向前走。

尽管如此,终究还是抑制不了商店颓败的趋势。

也就是2000年前后,英子感觉生意每况愈下,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店里门可罗雀,又加上街道的店家开拓了新的进货渠道,直接从厂家进货,还一个劲儿地削价销售,卖的价比她的进价都低,顾客在不断地流失。而她还是要到那些城里的批发商那去进货,卖的太低没了利润,加点价又没人买,破产倒闭看样子是躲不了的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父亲的忏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