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攥住根源,万事理顺7/2

姜忠学的心学课学习笔记

三、《同修传习录》专集

第41:攥住根源,万事理顺

邓艾民注版本《传习录》第38条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第39条

学习体悟:

“性”的名就是仁、义、礼、智。

“性”的表德也就是性”的号就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

发用流行就是某种功能得以发挥,得以执行,它必须遵循的一个规则。这个就叫发用流行谓之命。

视频第41集文稿:(在记录中,个别地方根据个人的理解增减了老师口语中的原话)

攥住根源,万事理顺

世间事,何止万千。不过,应对的开关,居然只有一个

《传习录》第39条

视频文字稿:

有一种说法,孩子是我们父母最好的老师。其实孩子从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担任老师这个角色。孩子很小,晚上要吃好几次奶,如果冲奶粉父母就不可能睡个好觉了。有的爸爸是怎么做的呢,孩子在那哭。他老婆可能带了一整天的孩子,可能已经很辛苦了。眼巴巴的渴望他起来能换尿片或者冲奶粉。但是他就假装耳朵里塞了东西。孩子一哭故意开始打呼噜。有这样的吗?真的有不少,还在朋友圈发,振振有词说我也是第一次做爸爸。我也没学过,孩子你要原谅我,慢慢来等等。那谁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不是第一次做爸爸。其实这种行为,是自己内心有问题。问题到底在哪呢?

我们来看一下《传习录》陆澄在这条(第38条)里问:仁义礼智之名是因为已发而有的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仁义礼智这种称呼是因为已发才有的吗?

我们之前讲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就是心体。发而皆中[zhòng]节谓之和。

陆澄问的意思是说性,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它发出来之后,根据不同的事情展现叫仁,叫礼,叫义,叫智,是这个意思吗?他接着又问,他说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性之表德吗?

必须把这两个问题捏在一块,我们才能把它讲明白。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孟子》里的话,所谓的“四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分别是仁义礼智的“端”。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你这个人,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分别有四个下手的方向。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分别是对应仁、义、礼、智。

性之表德是什么意思呢?

表德就是它是性的字和号,古时候人都有个名,有个字,还有个号。比如阳明先生,他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像曾国藩他字伯涵,号涤生。这个号对应的就是说自己人生的向往,给自己的一个定位,德行是往哪个方向去进行。

就像阳明,阳明先生就认为每个内心都是光明的,都是透亮的,明事理的就像太阳一样。有阴暗面是因为其他的原因遮蔽了,否则的话都是光明的。

曾国藩的涤生,涤《易经》里讲洗心退藏于密。把自己心里面杂质灰尘洗掉,然后生生不息的意思。

陆澄问的意思就是:“性”的名就是仁、义、礼、智。

“性”的表德也就是性”的号就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这样吗?

阳明先生说:“是。其实性一而已。“性就是一个。

阳明先生这句话是这一条中最最关键的。

比如说,它从这个形体上而言,就叫天。天命之谓性,很多同学在这里就不解。啥叫天呢?

在《传习录》里面,阳明先生也说,你说风雨露雷是天吗?不能这样说。你说一草一木不是天吗?也不能这样说。

之前我们曾经说道心惟微,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微“是什么意思?不是微小微弱,微指的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可是你却不能用最基本的感官去触碰到它,但是你能够用心,能够觉知到它。

天也是一样,到底什么是天?什么又不是天呢?天真实存在可是我们摸不着它。不能说天空就是天,在儒学里所讲的天也好,道也好。尤其是这个天,不是天空,也不是天老爷。

天从形体上而言就叫天,从主宰上叫帝。这句话的意思是天有一个绝对主宰的权威性。

从流行上来说就叫命。以前有同学问,他说心学里面”发用流行“到底是什么意思?

阳明先生在这里讲,流行就叫命。

比如说我们小的时候有一种作文叫命题作文。老师说春天来了,写一个《校园春色》。这就是命题作文,你把公园里的春色都写出花来,是不行的。

发用流行就是某种功能得以发挥,得以执行,它必须遵循的一个规则。这个就叫发用流行谓之命。这个命就跟命题作文是一样的。

所以天命之谓性,性是由天来命定的,是颠扑不破的。就像铁打的一样,有的人说就像大自然的自然规律,天命之谓性可以用这些类比,但它不是,我们所说的大自然的自然规律。

天、命、之谓性,赋予给人就叫性。谈到性就是上天命定给人的,在人身上就叫性。

主宰于一身所思所想就叫心。心是我们如何思想如何行动的总指挥部。

所以天也好,帝也好,命也好,性也好,心也好,其实说的就是一个叫性一而已。

比如说,木头可以做成桌子,做椅子,做成书架,更工艺可以做纸,外形、作用不同,但实质都还是木头。

天落实到身上,主宰这个身就是心。心它能够”发“的时候就开始,这篇最关键的字”发“。发之于事父就是孝。发之于事君就是忠,发之于交友就是信,按照这个逻辑去推,普天之下各种各样的事情,它的名称就无穷无尽。就像一个人,在爸爸面前就是儿子,在儿子面前就是父亲,在老婆面前是丈夫,在朋友面前是朋友,在下属面前是领导,在领导面前是下属等等,不同的名子不同的称谓,但是都是一个人。性就一个,但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发,发而皆中节,它就有不同的形态跟称呼。

我们现在再回到刚开始的故事里,那个人说我也没当过爸爸,所以我得学。其实这个人内心的问题是自私自利。晚上的时候,谁不知道一觉睡到天亮多舒服。两个小时起来换一次尿片、冲个奶粉,还没等睡熟又醒了,所以两耳一塞,打着呼噜假装睡着。如果说你不自私的话,你就知道你应该如何去做好这个爸爸。用阳明先生的话讲,‘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如果为子而傲,必不孝;为父而傲必不慈。为什么我们经常说有我之私,自私自利,自以为、傲慢。非得把傲慢上提上,是因为傲慢是众恶之魁。如果你是傲慢的人,你为父必不慈。傲慢的人总是觉得自己重要,总觉得别人对不起他。自己很重要,自己就得好好休息,心里想着,我明天还得上班挣钱养你们呢。这小娃每天哭哭闹闹的,妈妈怎么不去处理处理呢,还要我去做。所以为父傲必不慈就在这里。如果你不傲你自然而然,你内心发出来的本性,也就是所谓的天理,就会指挥着你赶紧去起来照顾孩子。

所以阳明先生说,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在这一个性字上去用功夫。就是所谓的未发之中,只要你把遮蔽你内心的杂质去掉了之后,它就会自动自发自然而然的按照理去行进了。按理去做你就不会觉得晚上起床照顾孩子是有碍于自己了。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率性就是按照这个性、按照理去行进,就叫率性,就是之前讲的”循理“自然而然去会去做,因为你心也好,性也好,天命已经 命定给你了,做任何事情、任何情境下的道理,你就自然而然的按照它去做就可以了。

所谓发用流行,就是河床就在那里,水就按照这个河床,自然而然的流动。就是发用流行,因为它的规则就在那里,已经在你心里面给设定好了。所以当你一件事情处理不好,之前我们举例你射箭射不中靶子,你不要怪那个靶子,也不要怪箭,是你自己射的技术不行。遇事返求诸已,就是这个意思。

阳明先生也经常说,如果说你跟 其他人关系处理的不好,那更多的是要在你自己身上去找原因,去下功夫。你和一个人关系处理不好,你硬生生的去矫正他,去纠正他,估计很多人都有这个体会,不会起作用的。你在你自己身上找原因调整去处理问题的方法,调整对待对方 的方法,就总能找到一款方式,把局面改观了。因为在别从身上下功夫是下不来的。只能在你自己身上去下功夫。有些人开玩笑说,我这个人其实不错的,你跟我相处不好的话,那你在你自己身上找毛病。这只能当笑话去听。因为从说者角度看,这是完全把找问题的方向给搞反了。

这条就是说只要在性上下功夫,用阳明先生的话说就是、’见得一性字分明则万理灿然”。心也好,性也好,这个地方功夫做到了,其实它所具备的理就“灿然”了,自然而然的就能够指导你去做正确的一个行动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39攥住根源,万事理顺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