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谋杀案》:我以前是侦探,现在是凶手。


      昨天深夜,读完了2020年第一本书《喜鹊谋杀案》。按照每年的读书习惯,我会选一些侦探小说放在最开始读,借以形成新一年的读书习惯。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不算是真正的侦探小说迷,但却格外喜欢阿加莎女王。也许是我读完《东方列车谋杀案》结局的时候,就一下爱上了老太太构建的神奇世界。选择《喜鹊谋杀案》的初衷很平庸,就是看了网上的推荐,尤其是作者简介里说,本书作者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迷。那么,作为阿加莎铁粉的我自然更加期待这本书。不过,也有读过的朋友告诉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的确,在读到书的前半段时,我有同样的感想。

    《喜鹊谋杀案》的开篇是一首童谣,没错,像许多侦探小说一样,带着隐喻和恐怖色彩。紧接着是一场葬礼。一切的套路似乎都让我觉得熟悉。不同于阿加莎小说情节描的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故事充满了大量的环境和细节描写,有些乏味,看得出来,作者在一步步引导我们去寻找线索,去排除或怀疑某个人。各有动机的嫌疑人、庄严气派的公爵府邸、各种各样的秘密、外地来的侦探还有他的助手,而且我猜到肯定会有一个我想不到的结局。在我逐渐跟随作者的指引去寻找这个结局,马上就触碰到真相之门的时候,一切的意想不到开始了……

      剧情一下把我拉回了现实,那一刻,我甚至有些怔愣,下意识以为这本书结束了,我开始读结语了。事实并非如此,原来前面所有的故事不过是一个叫艾伦·康威的作家写的侦探小说,而第一人称,此刻是他的编辑苏珊·赖兰。随后,艾伦·康威死了,并且小说终稿缺少了最后一章。显而易见,你我都猜到了,艾伦·康威被谋杀了。小说里的谋杀案和现实中的谋杀案仿佛重叠了。尤其是在苏珊和我都发现艾伦书中的角色或多或少都来自于他身边的人。这让我一度以为,艾伦预料了自己的死亡,而丢失的最后一章中,杀死马格纳斯公爵的凶手,影射着现实中杀害艾伦的真凶。这桩现实中谋杀案的出现,让我思维混乱,在小说和现实世界拉扯,我开始和苏珊一起充当侦探的角色,了解艾伦,了解他身边的人。其实到昨夜,当我知道了所有的真相,我终于发现原来艾伦的故事的结局比我想象的精彩,而艾伦的谋杀案也着实真实。

      但这本书最令我感觉与众不同的是,作者隐藏在侦探小说背后的一些思考,关于侦探小说世界,关于侦探小说作家,关于每个侦探小说迷。他在书中借洛克警探的口这样说:“书籍中和电视里有成百上千起谋杀案。如果没有它们,叙事作品很容易被淹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几乎看不见他们的踪影,除非你正好没选对住的地方。为什么我们对谋杀案真没着迷,是什么在吸引着我们——犯罪,抑或是破案?我们会不会对杀戮本身有一种原始的渴望,因为我们自己的生活如此安全舒适”。而艾伦·康威本人更是一位虽然靠着侦探小说声名鹊起却背叛自己的文学理想,以至于十分厌恶侦探小说的作家,他让他的侦探去死,他想亲手摧毁这个他构建的小说世界。这也是他被谋杀的深层动因。作者似乎通过这些文字与设定,引导我们思考侦探小说的本身意义,我们为什么如此热衷侦探小说?我们痴迷于犯罪还是破案?我们能否容忍侦探被拉下神坛,又能否容忍有人摧毁侦探小说的世界?

      当一切尘埃落定,苏珊再次在沙滩上看到有人阅读最终出版的《喜鹊谋杀案》,她说,“我以前是侦探,现在是个凶手。你知道吗,我想,我更喜欢现在的身份。”这句话寓意无穷的话一直在不停的引发我的脑洞,我甚至猜测一切都是骗局,苏珊也许就是凶手,她代表所有的侦探小说迷,从艾伦手里救下了这个令人魂牵梦萦的世界。当然,也许没我想象的这么夸张,但我依然感受到,作者对于侦探小说深沉的爱,以及对于偶像阿加莎的深厚敬意。

    这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侦探小说。却依然拥有相当大的魅力。侦探死了,小说家死了,可真相永恒。无论是否基于缜密的推理或是神奇的巧合,真相,总会拨开云雾,来到我们身边。这或许就是,侦探小说的意义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喜鹊谋杀案》:我以前是侦探,现在是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