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加解密算法及Delphi应用程序图标总结

对称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用来对敏感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密,常用的算法包括:

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速度较快,适用于加密大量数据的场合。

3DES(Triple DES):是基于DES,对一块数据用三个不同的密钥进行三次加密,强度更高。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是下一代的加密算法标准,速度快,安全级别高;

AES与3DES的比较

算法名称

算法类型

密钥长度

速度

解密时间(建设机器每秒尝试255个密钥)

资源消耗

AES

对称block密码

128、192、256位

1490000亿年

3DES

对称feistel密码

112位或168位

46亿年

非对称算法

RSA:由 RSA 公司发明,是一个支持变长密钥的公共密钥算法,需要加密的文件块的长度也是可变的;

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数字签名算法,是一种标准的 DSS(数字签名标准);

ECC(Elliptic Curves Cryptography):椭圆曲线密码编码学。

ECC和RSA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有对绝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抗攻击性强。相同的密钥长度,其抗攻击性要强很多倍。

计算量小,处理速度快。ECC总的速度比RSA、DSA要快得多。

存储空间占用小。ECC的密钥尺寸和系统参数与RSA、DSA相比要小得多,意味着它所占的存贮空间要小得多。这对于加密算法在IC卡上的应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带宽要求低。当对长消息进行加解密时,三类密码系统有相同的带宽要求,但应用于短消息时ECC带宽要求却低得多。带宽要求低使ECC在无线网络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面两张表示是RSA和ECC的安全性和速度的比较。

攻破时间(MIPS年)

RSA/DSA(密钥长度)

ECC密钥长度

RSA/ECC密钥长度比

104

512

106

5:1

108

768

132

6:1

1011

1024

160

7:1

1020

2048

210

10:1

1078

21000

600

35:1

攻破时间(MIPS年)

RSA/DSA(密钥长度)

ECC密钥长度

RSA/ECC密钥长度比

104

512

106

5:1

108

768

132

6:1

1011

1024

160

7:1

1020

2048

210

10:1

1078

21000

600

35:1


RSA和ECC安全模长得比较

功能

Security Builder 1.2

BSAFE 3.0

163位ECC(ms)

1,023位RSA(ms)

密钥对生成

3.8

4,708.3

签名

2.1(ECNRA)

228.4

3.0(ECDSA)

认证

9.9(ECNRA)

12.7

10.7(ECDSA)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

7.3

1,654.0

RSA和ECC速度比较

散列算法

散列是信息的提炼,通常其长度要比信息小得多,且为一个固定长度。加密性强的散列一定是不可逆的,这就意味着通过散列结果,无法推出任何部分的原始信息。任何输入信息的变化,哪怕仅一位,都将导致散列结果的明显变化,这称之为雪崩效应。散列还应该是防冲突的,即找不出具有相同散列结果的两条信息。具有这些特性的散列结果就可以用于验证信息是否被修改。

单向散列函数一般用于产生消息摘要,密钥加密等,常见的有:

l MD5(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5):是RSA数据安全公司开发的一种单向散列算法,非可逆,相同的明文产生相同的密文。

l SHA(Secure Hash Algorithm):可以对任意长度的数据运算生成一个160位的数值;

SHA-1与MD5的比较

因为二者均由MD4导出,SHA-1和MD5彼此很相似。相应的,他们的强度和其他特性也是相似,但还有以下几点不同:

l 对强行供给的安全性:最显著和最重要的区别是SHA-1摘要比MD5摘要长32 位。使用强行技术,产生任何一个报文使其摘要等于给定报摘要的难度对MD5是2128数量级的操作,而对SHA-1则是2160数量级的操作。这样,SHA-1对强行攻击有更大的强度。

l 对密码分析的安全性:由于MD5的设计,易受密码分析的攻击,SHA-1显得不易受这样的攻击。

l 速度:在相同的硬件上,SHA-1的运行速度比MD5慢。

对称与非对称算法比较

以上综述了两种加密方法的原理,总体来说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不同:

l 在管理方面:公钥密码算法只需要较少的资源就可以实现目的,在密钥的分配上,两者之间相差一个指数级别(一个是n一个是n2)。所以私钥密码算法不适应广域网的使用,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不支持数字签名。

l 在安全方面:由于公钥密码算法基于未解决的数学难题,在破解上几乎不可能。对于私钥密码算法,到了AES虽说从理论来说是不可能破解的,但从计算机的发展角度来看。公钥更具有优越性。

l 从速度上来看:AES的软件实现速度已经达到了每秒数兆或数十兆比特。是公钥的100倍,如果用硬件来实现的话这个比值将扩大到1000倍。

三. 加密算法的选择

由于非对称加密算法的运行速度比对称加密算法的速度慢很多,当我们需要加密大量的数据时,建议采用对称加密算法,提高加解密速度。

对称加密算法不能实现签名,因此签名只能非对称算法。

由于对称加密算法的密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密钥的管理直接决定着他的安全性,因此当数据量很小时,我们可以考虑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管理对称算法的密钥,然后用对称加密算法加密数据,这样我们就集成了两类加密算法的优点,既实现了加密速度快的优点,又实现了安全方便管理密钥的优点。

那采用多少位的密钥呢? RSA建议采用1024位的数字,ECC建议采用160位,AES采用128为即可。

四. 密码学在现代的应用

保密通信:保密通信是密码学产生的动因。使用公私钥密码体制进行保密通信时,信息接收者只有知道对应的密钥才可以解密该信息。

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技术可以代替传统的手写签名,而且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数字签名具有很好的防伪造功能。在政府机关、军事领域、商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环境。

秘密共享:秘密共享技术是指将一个秘密信息利用密码技术分拆成n个称为共享因子的信息,分发给n个成员,只有k(k≤n)个合法成员的共享因子才可以恢复该秘密信息,其中任何一个或m(m≤k)个成员合作都不知道该秘密信息。利用秘密共享技术可以控制任何需要多个人共同控制的秘密信息、命令等。

认证功能:在公开的信道上进行敏感信息的传输,采用签名技术实现对消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公钥证书实现对通信主体的身份验证。

密钥管理:密钥是保密系统中更为脆弱而重要的环节,公钥密码体制是解决密钥管理工作的有力工具;利用公钥密码体制进行密钥协商和产生,保密通信双方不需要事先共享秘密信息;利用公钥密码体制进行密钥分发、保护、密钥托管、密钥恢复等。

基于公钥密码体制可以实现以上通用功能以外,还可以设计实现以下的系统: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电子现金系统、电子选举系统、电子招投标系统、电子彩票系统等。

摘自:http://blog.csdn.net/pengzp/article/details/6556674

加密技术包括两个元素:算法和密钥。算法是将普通的文本(或者可以理解的信息)与一串数字(密钥)的结合,产生不可理解的密文的步骤,密钥是用来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的一种算法。在安全保密中,可通过适当的密钥加密技术和管理机制来保证网络的信息通讯安全。密钥加密技术的密码体制分为对称密钥体制和非对称密钥体制两种。相应地,对数据加密的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私人密钥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对称加密以数据加密标准(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算法为典型代表,非对称加密通常以RSA(Rivest Shamir Ad1eman)算法为代表。对称加密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而非对称加密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同,加密密钥可以公开而解密密钥需要保密。

对称加密技术简介

  对称加密采用了对称密码编码技术,它的特点是文件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即加密密钥也可以用作解密密钥,这种方法在密码学中叫做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使用起来简单快捷,密钥较短,且破译困难,除了数据加密标准(DES),另一个对称密钥加密系统是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它比DES的加密性好,而且对计算机功能要求也没有那么高。IDEA加密标准由PGP(Pretty Good Privacy)系统使用。

非对称加密技术简介

1976年,美国学者Dime和Henman为解决信息公开传送和密钥管理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密钥交换协议,允许在不安全的媒体上的通讯双方交换信息,安全地达成一致的密钥,这就是"公开密钥系统"。相对于"对称加密算法"这种方法也叫做"非对称加密算法"。与对称加密算法不同,非对称加密算法需要两个密钥:公开密钥(publickey)和私有密 (privatekey)。公开密钥与私有密钥是一对,如果用公开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解密;如果用私有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那么只有用对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因为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两个不同的密钥,所以这种算法叫作非对称加密算法。

 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的缩写)是一种遵循既定标准的密钥管理平台,它能够为所有网络应用提供加密和数字签名等密码服务及所必需的密钥和证书管理体系。 原有的单密钥加密技术采用特定加密密钥加密数据,而解密时用于解密的密钥与加密密钥相同,这称之为对称型加密算法。采用此加密技术的理论基础的加密方法如果用于网络传输数据加密,则不可避免地出现安全漏洞。因为在发送加密数据的同时,也需要将密钥通过网络传输通知接收者,第三方在截获加密数据的同时,只需再截取相应密钥即可将数据解密使用或进行非法篡改。 区别于原有的单密钥加密技术,PKI采用非对称的加密算法,即由原文加密成密文的密钥不同于由密文解密为原文的密钥,以避免第三方获取密钥后将密文解密。

网络加密的四种类型

  1、无客户端SSL:SSL的原始应用。在这种应用中,一台主机计算机在加密的链路上直接连接到一个来源(如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目录等)。

  2、配置VPN设备的无客户端SSL:这种使用SSL的方法对于主机来说与第一种类似。但是,加密通讯的工作是由VPN设备完成的,而不是由在线资源完成的(如Web或者邮件服务器)。

  3、主机至网络:在上述两个方案中,主机在一个加密的频道直接连接到一个资源。在这种方式中,主机运行客户端软件(SSL或者IPsec客户端软件)连接到一台VPN设备并且成为包含这个主机目标资源的那个网络的一部分。

  SSL:由于设置简单,SSL已经成为这种类型的VPN的事实上的选择。客户端软件通常是很小的基于Java的程序。用户甚至可能都注意不到。

  IPsec:在SSL成为创建主机至网络的流行方式之前,要使用IPsec客户端软件。IPsec仍在使用,但是,它向用户提供了许多设置选择,容易造成混淆。

  4、网络至网络:有许多方法能够创建这种类型加密的隧道VPN.

软件保护技术

1、序列号保护

  数学算法一项都是密码加密的核心,但在一般的软件加密中,它似乎并不太为人们关心,因为大多数时候软件加密本身实现的都是一种编程的技巧。但近几年来随着序列号加密程序的普及,数学算法在软件加密中的比重似乎是越来越大了。

  看看在网络上大行其道的序列号加密的工作原理。当用户从网络上下载某个shareware——共享软件后,一般都有使用时间上的限制,当过了共享软件的试用期后,你必须到这个软件的公司去注册后方能继续使用。注册过程一般是用户把自己的私人信息(一般主要指名字)连同信用卡号码告诉给软件公司,软件公司会根据用户的信息计算出一个序列码,在用户得到这个序列码后,按照注册需要的步骤在软件中输入注册信息和注册码,其注册信息的合法性由软件验证通过后,软件就会取消掉本身的各种限制,这种加密实现起来比较简单,不需要额外的成本,用户购买也非常方便,在互联网上的软件80%都是以这种方式来保护的。

  软件验证序列号的合法性过程,其实就是验证用户名和序列号之间的换算关系是否正确的过程。其验证最基本的有两种,一种是按用户输入的姓名来生成注册码,再同用户输入的注册码比较,公式表示如下:

  序列号 = F(用户名)

  但这种方法等于在用户软件中再现了软件公司生成注册码的过程,实际上是非常不安全的,不论其换算过程多么复杂,解密者只需把你的换算过程从程序中提取出来就可以编制一个通用的注册程序。

  另外一种是通过注册码来验证用户名的正确性,公式表示如下:

  用户名称 = F逆(序列号) (如ACDSEE)

  这其实是软件公司注册码计算过程的反算法,如果正向算法与反向算法不是对称算法的话,对于解密者来说,的确有些困难,但这种算法相当不好设计。

  于是有人考虑到以下的算法:

  F1(用户名称) = F2(序列号)

  F1、F2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的算法,但用户名通过F1算法计算出的特征字等于序列号通过F2算法计算出的特征字,这种算法在设计上比较简单,保密性相对以上两种算法也要好的多。如果能够把F1、F2算法设计成不可逆算法的话,保密性相当的好;可一旦解密者找到其中之一的反算法的话,这种算法就不安全了。一元算法的设计看来再如何努力也很难有太大的突破,那么二元呢?

  特定值 = F(用户名,序列号)

  这个算法看上去相当不错,用户名称与序列号之间的关系不再那么清晰了,但同时也失去了用户名于序列号的一一对应关系,软件开发者必须自己维护用户名称与序列号之间的唯一性,但这似乎不是难以办到的事,建个数据库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把用户名称和序列号分为几个部分来构造多元的算法。

  特定值 = F(用户名1,用户名2,...序列号1,序列号2...)

  现有的序列号加密算法大多是软件开发者自行设计的,大部分相当简单。而且有些算法作者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效果却往往得不到它所希望的结果。

2、时间限制

  有些程序的试用版每次运行都有时间限制,例如运行10分钟或20分钟就停止工作,必须重新运行该程序才能正常工作。这些程序里面自然有个定时器来统计程序运行的时间。这种方法使用的较少。

3、Key File 保护

  Key File(注册文件)是一种利用文件来注册软件的保护方式。Key File一般是一个小文件,可以是纯文本文件,也可以是包含不可显示字符的二进制文件,其内容是一些加密过或未加密的数据,其中可能有用户名、注册码等信息。文件格式则由软件作者自己定义。试用版软件没有注册文件,当用户向作者付费注册之后,会收到作者寄来的注册文件,其中可能包含用户的个人信息。用户只要将该文件放入指定的目录,就可以让软件成为正式版。该文件一般是放在软件的安装目录中或系统目录下。软件每次启动时,从该文件中读取数据,然后利用某种算法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的结果判断是否为正确的注册文件,如果正确则以注册版模式来运行。这种保护方法使用也不多。

4、CD-check

  即光盘保护技术。程序在启动时判断光驱中的光盘上是否存在特定的文件,如果不存在则认为用户没有正版光盘,拒绝运行。在程序运行的过程当中一般不再检查光盘的存在与否。Windows下的具体实现一般是这样的:先用GetLogicalDriveStrings( )或GetLogicalDrives( )得到系统中安装的所有驱动器的列表,然后再用GetDriveType( )检查每一个驱动器,如果是光驱则用CreateFileA( )或FindFirstFileA( )等函数检查特定的文件存在与否,并可能进一步地检查文件的属性、大小、内容等。

5、软件狗

  软件狗是一种智能型加密工具。它是一个安装在并口、串口等接口上的硬件电路,同时有一套使用于各种语言的接口软件和工具软件。当被狗保护的软件运行时,程序向插在计算机上的软件狗发出查询命令,软件狗迅速计算查询并给出响应,正确的响应保证软件继续运行。如果没有软件狗

软件狗

,程序将不能运行,复杂的软硬件技术结合在一起防止软件盗版。真正有商业价值得软件一般都用软件狗来保护。

  平时常见的狗主要有"洋狗"(国外狗)和"土狗"(国产狗)。这里"洋狗"主要指美国的彩虹和以色列的HASP,"土狗"主要有金天地(现在与美国彩虹合资,叫"彩虹天地")、深思、尖石。总的说来,"洋狗"在软件接口、加壳、反跟踪等"软"方面没有"土狗"好,但在硬件上破解难度非常大;而"土狗"在软的方面做的很好,但在硬件上不如"洋狗",稍有单片机功力的人,都可以复制。

6、软盘加密

  通过在软盘上格式化一些非标准磁道,在这些磁道上写入一些数据,如软件的解密密钥等等。这种软盘成为"钥匙盘"。软件运行时用户将软盘插入,软件读取这些磁道中的数据,判断是否合法的"钥匙盘"。

  软盘加密还有其它一些技术,如弱位加密等等。随着近年来软盘的没落,这种方法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

7、将软件与机器硬件信息结合

  用户得到(买到或从网上下载)软件后,安装时软件从用户的机器上取得该机器的一些硬件信息(如硬盘序列号、BOIS序列号等等),然后把这些信息和用户的序列号、用户名等进行计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将软件和硬件部分绑定。用户需要把这一序列号用Email、电话或邮寄等方法寄给软件提供商或开发商,软件开发商利用注册机(软件)产生该软件的注册号寄给用户即可。软件加密虽然加密强度比硬件方法较弱,但它具有非常廉价的成本、方便的使用方法等优点。非常适合做为采用光盘(CDROM)等方式发授软件的加密方案。

  此种加密算法的优点:

  · 不同机器注册码不同。用户获得一个密码只能在一台机器上注册使用软件。不同于目前大多软件采用的注册方法,即只要知道注册码,可在任何机器上安装注册。

  · 不需要任何硬件或软盘

  · 可以选择控制软件运行在什么机器、运行多长时间或次数等

  · 可让软件在不注册前的功能为演示软件,只能运行一段时间或部分功能。注册后就立即变为正式软件 · 采用特别技术,解密者很难找到产生注册号码的规律

  · 在使用注册号产生软件(注册机)时可采用使用密码、密钥盘、总次数限制等方法

  · 方便易用,价格低廉。

  这种加密还有以下特点:

  1、 注册加密的软件,只能在一台机器上安装使用。把软件拷贝到其它机器上不能运行。

  2、 若用户想在另一机器上安装运行,必须把软件在这一机器上运行时的序列号,寄给软件出版商换取注册密码。当然应再交一份软件费用。

3、 此加密方法特别适应在因特网上发布的软件及用光盘发布的软件。

Delphi 应用程序图标问题,原来在工程选项中可以设置相应应用程序图标:具体可以在Project->Option->Application中的Applicaton Settings中设置Icon。然后编译生成就好了。

*.pas Unit的源程序文件。

*.dpr 工程文件。

*.dpk Package源程序文件,Package是种特别的DLL。

*.dfm 窗体文件,一般来说,把它保存成Text DFM比较好。每一个dfm都会跟一个同名pas结合在一起。

*.res 资源文件,保存工程用到的一些Icon等资源。

*.dof 工程选项设定文件,记载Project Options对话框中的设定。

*.dsk 桌面设定文件,记载IDE中各个窗口的位置、大小等信息,这些通过Environment Options设定。

编译所产生的文件

*.dcu Unit的编译文件(Delphi Compiled Unit)。

*.exe 由dcu链接而成的可执行文件

*.dll 由dcu链接而成的动态链接库

*.dcp 编译Package后,由dcu链接而成

*.bpl 编译Package后,由dcu链接而成

注意:

重新编译一个工程时,并不是每一个Unit都会被重新编译,只有当.pas文件被修改或者找不到相应的.dcu文件时才会重新编译所有的Unit。

只要编译程序能够找到.dcu文件,各个.pas文件在编译过程中,并不需要存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黑客攻击与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