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史记》中,陈胜起义时说的话。这句话既是愤而起义的人对统治权贵的反抗,也是对身份条件限制发出的诘问。
朝代的更迭,掌权者的轮换,无数能者打破了身份带来的限制,开创了一个又一个新纪元。
自古以来,除了身份带来的偏见,还有来自性别的歧视。然而,古有武则天,今有希拉里,打破了人们对女性掌权的刻板印象。
无论是性别,还是阶级等带给人们的刻板印象,都一一被打破。
什么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保持稳定不变的看法。
它通常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是关于特定群体的特征、属性和行为的一组观念,或者说是,对与一个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相联系的特征或属性的认知表征。
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我们都坚信自己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但还是有大量证据表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与社会身份挂钩的各种变量的影响。
那么,对于个人来说,我们应当如何减轻这些风险带给生活的冲击和降低影响呢?有没有应对措施呢?
有一个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大量真实案例和实验,深入剖析了身份认同感的形成因素和过程,展示了身份标签如何发挥强大的力量,还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应对计划,帮助我们摆脱刻板印象的影响,从而重塑自己的身份,让我们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天赋。
这本书就是《刻板印象》,作者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克劳德·M·斯蒂尔。
《刻板印象》的核心内容是,阐述一种典型的身份条件作用——“刻板印象风险”。
这本书的特别之处是,模拟读者的第一人称视角,带领读者到解谜的现场,去感受过程中的每一次思考,以及已经取得的进展,体验刻板印象是通过哪些途径影响我们的思维运作、抗压反应和不同群体间的紧张关系的,
另外,还介绍了一些十分巧妙的策略,以及缓解这些效应,从而解决比较棘手的社会问题。
它的目的在于,解释“身份条件作用”在日常生活、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内,以及在某些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中,分别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坦白讲,我们其实非常清楚其他社会成员对于很多事物的看法,包括社会的主流群体和身份。而且,我们对这些身份赋予了很多的刻板印象,更可怕的是,我们彼此间的想法高度一致。
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当与某种身份挂钩的负面印象被加在我们自身的时候,我们其实心里是十分明了的。我们很清楚别人会怎么想,也知道随之而来的评价和待遇,作者将这称为“最典型的生活窘境”。
那么,什么是刻板印象风险呢?它就是一种在不同场合中由身份引起和导致的不确定性。
作者在书中举例,有一个非洲裔美国男子,走在公园的街头,时常会引起人们的恐惧。路过的人不是避开他的视线,就是躲得远远的,这正是一种刻板印象风险。
这种偏见认为,这个地区的黑人男子普遍都有暴力倾向,而那些没有被贴上暴力倾向这个标签的群体,在其他场合下可能会遭遇其他的偏见,但是,最后同样都是陷入窘境。
而处于刻板印象风险环境中的人们,只要稍有差池,就会被贴上对应的标签,进而会遭受相应的对待。
在一个个案例中,我们甚至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还发现,刻板印象风险几乎无处不在,除了对情绪和生理产生严重影响,也会造成思维上的认知过载。它让我们深陷身份困境,甚至控制着我们的心灵。
当某一类人长期受困于来自社会对这一群体的负面印象,他们的思想意识有可能会受到侵蚀,而针对这个群体的负面印象,便会渐渐被这些人“内化于心”。
于是,会在潜意识中接受对于自己群体的偏见,更悲剧的是,还有可能会将这些偏见适用到自己身上。
刻板印象风险会对哪些行为和能力产生影响,它又是通过什么样的作用机制产生影响的?相关的个人和组织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这些不利影响?这些问题在这本书中都被陆续揭示出来。
如果想要降低身份和刻板印象风险,那么,首先就是要“摘下面具”,这是我们找到真正提升安全感的一盏明灯。
同时,在心理干预方面要保持成长性思维,而抛弃固定性思维。对于身处刻板印象风险中的人来说,需要获取一些信息,来对周围环境进行更加准确和充满信心的解读,保持自己思维的成长性。
另外,自我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提升对负面刻板印象的“抗性”有显著效果,也更利于保持一种身份的安全感。
刻板印象风险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可以说是无时无刻无所不在,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当我们进入到与刻板印象相关的特定情境时,我们很可能会被这些刻板印象所针对。
刻板印象并不能够决定一切,但是它们会持续不断、悄无声息地左右我们的行为和选择,甚至影响我们的生活。
总而言之,刻板印象风险就是生活中的一种常态。
《刻板印象》通过讲述生活在刻板印象风险中的人们的亲身经历,揭示出我们的生活乃至整个社会是如何被这种风险打磨和塑造的。
虽然科学无法完全清除偏见,但它可以通过拓展我们的阅历,削弱偏见的影响,从而化解偏见。更重要的是,在不断求索的过程中,真理会逐渐显现出它的全貌,刷新我们旧有的认知和想象。
如果说《刻板印象》这本书能够传达给读者些什么,我认为,它可以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悉心呵护我们共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