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对来访者的态度用到孩子身上,将会怎样?

      昆明梁艳分享天。网络中级五期。2018.11.01

    我们对来访者(孩子)可以做到无条件地尊重、接纳、理解、共情、包容,也可以做到未知、发自内心的好奇、中立和不评判,但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却没有了耐心、没有了接纳、理解,更别说共情、中立与不评判。细细想来,以自己为例,大致有以下原因吧:一是不信任孩子。之所以会着固地不相信孩子所说所做,主要是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太了解,在我自己的心里面已对孩子贴了很多牢固的负性“标签”,凡不好的事情出现,一准认定是孩子的错、孩子不努力、孩子没有担当、孩子没有用心、孩子懦弱……而且还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我是对的,如老师怎么就只批评你一个?别的孩子怎么可以做到不被干扰?宿管与你无冤无仇的,干嘛要针对你?你小提琴拉的比今天上台表演的某某不知好多少,干嘛你不去?真没出息!一门没考好,你就自暴自弃,你这承受力也太差了?……二是自我(家长)贪心的焦虑。作为家长,孩子不论大考小考都斤斤计较,都喜欢拿孩子与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同学各种比。孩子成绩好,就比兴趣爱好,若孩子的才艺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又比较性格,……总之,只要孩子某些方面表现不如其他人时,就替孩子担心、焦虑,就各种地说教孩子,你应该这样、你要那样等,也许起初孩子都不在意自己不好、不足,说的多了,孩子就认为自己真是那样的,比如我就是笨,再努力也比某某差;我果然不自信,胆怯,上不了台面;我真的交不到好朋友,我不知道该怎么和同学相处?其实这些都是家长的攀比、虚荣、好的面子引起的莫须有的焦虑和担忧,还有永远不知足的贪婪之心。我在想,如果将对来访者的态度用在孩子身上,会出现什么不同?我知道将孩子等同于来访者看待,是有难度的,也是不可能百分百地做到。做到多少合适,也不确定,边试边观察边调整。首先得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以自己的节奏、方式学习、生活、娱乐!其次是接纳,接纳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偶尔出现的大的情绪波动,相信孩子这么做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第三不以爱之名强迫孩子接受他打心眼里不愿意的做事情,也不以家长权威控制孩子的喜好,更不能以家长标准要求孩子去改变自身独有的一些特质。第四做到倾听,慢半拍张嘴,共情到孩子倾诉时的感受和期待,理解到孩子那时那刻的状态和情绪。如果做到了这些,我相信,孩子也不会像以前一样烦家长、拒绝与家长交流,抵触家长的关心和爱,怀疑家长的“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对来访者的态度用到孩子身上,将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