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变量》有感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变量,就想起我们在数学课本中学到的函数变量,变量没有固定的数值,是可以改变的,同时他还会引起结果的变化。我们都知道,世界中细微的变化都可能会引起巨大的变动。

这本书的作者何帆,是著名的经济学家、趋势观察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拥有20多年的政策研究经验,游历了50多个国家,一年读300本书,可以说是一位研究范围特别广,对细节又及其敏锐的学者。

在这本书里,作者在过去的一年,走访了20多个省市地县,拜访了很多人,有小镇青年、有智库学者、政策制定者、菜场小摊贩,还有音乐家、创业者、小学校长、工程师等等多个职业。通过这些实地的观察,不仅能让我们看到最真实的中国,也能让我们对未来有全新的理解。

在这本书的推荐语中,何帆老师说,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历史感。

原来历史感不是历史。历史感是一种通过知识的积累、长期的思考、细致的观察、突然的顿悟形成的直觉。

对历史感的解释使我顿悟:对我做的玉米育种工作,也要有历史感,通过对已经积累的玉米育种理论知识的学习思考,经过长期的细致的观察,对已经获得数据的分析,我站在田间面对各种玉米材料就能预估哪类材料和哪类的配合力很好,能配出更好的新组合。

作者用大树模式来研究未来三十年的历史。当下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历史感,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身如转蓬、无依无靠的转型时代。历史感的作用是能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和他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也和历史的进程息息相关。只有拥有了历史感这双特殊的慧眼,才能够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历史之中,感觉到自己在冥冥之中和过去的历史联系在一起,你对活在当下的感受才会更加真切。只有对历史有了真切感受,才能知道自己站在哪儿,明白“从哪儿来,往哪里去”,做出更好更合适的选择。

本书还告诉我们怎样应对快速变化的时代:窥见真相的全貌的方法是在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

历史是由快变量决定的,也是由慢变量决定的,但归根结底是由慢变量决定的。快变量是现实的现象,慢变量是现象背后的基础、逻辑和原因。

想要了解历史的真实面貌的最好方法,是在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

小趋势的特点是:必须足够小,才能显示锋芒,但又足够大,才能彰显力量。总之一句话,在未来的时代,小众才是主流。

何帆老师和他的团队,在2018年的旅途中,找到了5个新变量,分别是“大国博弈”、“技术赋能”、“新旧融合”、“自下而上”、“重建社群”。

我尝试着用作者“鹰眼的视角”去观察这个时代的变量,看看是否可以跟随作者的脚步既可以眺望和把握宏观的脉搏,又可以近距离亲身感受微观的真实体验。

回顾2018年我自己的体验和经历,明显感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生意不如以前好做了。对“自下而上”和“重建社群

”深感认同。

中国过去的城市化是自上而下,飞速发展的,这一模式已经不可持续,自下而上的力量浮出水面。东莞、义乌、上海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完美诠释了自下而上的力量。

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社群生活,才能更好地发现自我;只有当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学会如何彼此相处,一个社会才能更加平等、和谐。

在我们中国,社群也正在悄悄地萌芽。

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的兴趣或者爱好,聚在一起,组成一个社群。比如,网上、线下有很多这样的社群:读书群、跑步群、书法群、育儿群等。

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与人交流和沟通的愿望,渴望集体归属感,有共同的兴趣,于是,使得重建社群成为可能。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例如,自从我加入冯尘读书会不知不觉四个月快过去了,至今已读完十五本书了,无论从思维方式,观察视角都有所进步,但愿我们读书群越办越好,越走越远。

心存感恩,一口气阅读了这个要持续30年的伟大工程的第一集,满怀期待地迎接后面的二十九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变量》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