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通过节省时间创造想要的生活,而是先创造想要的生活,然后时间自然而然就被节省下来了。
“我所花费的每一分钟时间都是我自己的选择。”
“没时间做某事”,也就等于认同“某事不重要”。
你决定分给什么事情时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决定了你打算塑造怎样的自己。
从本质上省下时间就得在每一段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所以将工作频率和时间节律统一,缩短必要时间,才能达到高效工作的目的。
二、“真空”的闲暇时间,能让人实现高效提升
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不多,且这段时间又是每天必须花费,所以他选择在这段时间阅读,而且发现效果惊人。
在时间相对固定、活动单一、目标单一的情况下,自己的效率异常高。启示——抓住那些可以把自己放置在一个“假想真空状态”的闲暇时间,专注于特定的一件小事。
长期积累,可以更高效地达到目标。
与其为不确定的未来规划到每一分钟,不如用过去自己的总结指导规划。
三、过多手机时间管理软件,效果适得其反。
细化小目标,对抗拖延
明确周/日目标,在每周最后一天,列出下一周想要完成的工作
每天工作结束后,把一些周目标工作挪到新的日目标列表上。一旦完成了日目标就停止一天的工作。
列入这样的短时间目标能让你纳入一些不紧迫但重要的事情。周目标让你专注较大的目标,而日目标会让你远离压力,轻松面对。
可以是随身携带的笔和纸。无论什么时候,记下接收到的信息,写在纸上。回到家以后,把这些信息誊到更精密的储存信息的系统中。
捕捉装置是解除记忆压力的首要方法。善记笔记,可以让人避免不慎遗忘时间,或者忘记后续要求或新的待办事情。
组织系统
利用组织系统将所有的工作信息分成三类——归纳之后你会发现,很多类别的事情,是大部分人都不需要的。
前两个大类是项目和任务。
一个项目是有共同目标的许多个任务的集合,任务就是具体要去做的事。
在工作的海洋里,如果任务缺乏结构,它们就像是游来游去却没有脊骨或复杂的神经系统的水母。
但任务被集合在一起成了一个项目,就能体现出那个更重要——写一本书是一个项目,写其中的一页就是任务。
首要需要完成的,是大的项目,而非纠结于细小的任务。
一个任务的牺牲可以换来整个项目的完成,项目相对稳定,不会因为新的信息而被快速更新。所以,项目可以帮助你规划未来几周甚至几个月的生活。
每日目标,是每天唯一需要检查的内容。任何没有项目可归属的任务,都要把它们归为总体的待办事项。
如果这个任务这一天就要完成,那就直接归入日工作列表。
第三大类——活动。
它是一些只能在特定时间干的事。待办事项可以在任何时候做完,但是活动常常有时间限制。如果跟客户约好12点吃午餐,那14:30吃就是不可以的。
在日历上记录这些活动,如果活动日快要到了,把这个活动从日历移到每日工作列表上去。
学会了高效利用时间,完成想做的事和该做的自我提升,剩下的即便“浪费掉”,也都算不上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