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P96—142

        这几天,为了能够读懂这本书,感觉自己死了不少脑细胞。为了尽快掌握“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到底该怎么操作,我每天逼自己尽可能多读一点。虽然已经读完整本书的三分之一,我依然不清楚如何把理论与实际结合。但读着读着,我还是获得很多启发。

        在读完第四章《理解的六侧面》后,我对“能解释、能阐明、能应用、能洞察、能神入和能自知”有了具体可感的理解。

        在读完第五章《基本问题:通向理解之门》我对“基本问题”第一次有了重视。我知道了基本问题是“不仅能够促进对某一特定主题单元的内容理解,也能激发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的问题。“基本”有四种内涵。第一个内涵是,它是指在我们一生中会重复出现的重要问题。第二个内涵是指某一学科的核心思想和探究。第三个内涵指的是:学习核心内容所需的东西。第四个重要内涵指的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特定的、各种各样的学习者。

      这本书语言太专业,读起来很烧脑。但读到122页的时候,内容特别接地气,句句道出一线教学的问题。

      “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学习争议最少的研究发现。学生需要明白尖锐的问题及争议是如何引出知识和理解的。如果迁移是追求理解的教学的关键所在,那么我们的设计必须明确,问题不仅仅是学生获得更充分理解的原因,而且也是所有学习内容得以产生的方法。”

      “知识是探究的结果,而不是从教师和书本那里学到的毫无飘渺的真理”。

      “当面对真正的智力问题只是下下嘴皮功夫时,当老师为了讲完学习内容而不断拖堂时,惨痛的代价随之而来。大量的、不断抛出的对答案有引导性的问题,将使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减少至仅剩常见的几个问题:这些会考吗?这是你期望的答案吗?考试要考多久?”

        “当答案成为学生学习唯一目标时,教学掩盖了当前所学内容中自然出现的重要问题,从而减少了学生的参与,降低了理解程度。不停地灌输当前已得到认可的内容,最终将扼杀深刻细致的探究。”

      “在学习中如果没有通过真正的质疑和持续的探究去探索关键概念,那么就像法庭声明和证据未经检验一样。这样的教学会使概念和知识变成没有优先次序的大杂烩,最终学生只是学到许多随机的观点。”

      反思自己的课堂,以及自己求学所接受的教育,不就是像作者的说的那样吗?不停地接受灌输的知识,缺乏深刻细致的探究,不思考,不提问。就是思考也不知道从哪个方向思考?就是提问也不知道该提什么问题?大脑里储存了一大堆没有优先次序的大杂烩,知识之间没有建议起联系。所以当需要知识迁移的时候,就显得特别困难。

      皮亚杰说:“要理解就是要创造。”而我们目前这种以“去听、去读、去回忆或填写老师多教的内容”为明确任务的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去适应未来社会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P9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