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父母心理攻击这一管教方式是被社会所接受的。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认可父母运用心理攻击的管教方式来纠正儿童的错误或不恰当行为,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认为父母对孩子--“打是亲,骂是爱”(Chao,1994; Simon, Wu Lin, Gordon & Conger,2000)。在“不打不骂不成材”的传统观念中,父辈并不认为打骂会对儿孙辈带来多么糟糕的影响,而是认为打骂才能成材。在雅安市荥经县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打孩子更严重的家长比例(9%)大于认为骂孩子的家长比例(22.1%),说明这种传统观念在中国百姓心目中仍然存在,而进一步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所以基于此现状,教育机构应该加强语言暴力在家长中的普及力度。”(罗霞、黄怡等,2016)
父母体罚作为一种激烈的 父母管教形式,将会导致儿童各种情绪问题的产生。 当青少年遭遇父母体罚时,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这一发展经验会伴随着个体的成长而逐渐被整合, 从而导致消极的发展结果。与此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同伴侵害显著部分中介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焦虑抑郁的关系,即父母体罚 对青少年焦虑抑郁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也可通过 促进同伴侵害这一过程来间接增加青少年焦虑抑郁的风险,而语言暴力也是一种暴力,同样可能给孩子带来负性影响,然而在大家认可或接受语言暴力的文化背景下,国内鲜有研究考察言语攻击对儿童情绪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到底如何,这是需要考察的。
鉴于此, 本研究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父母的心理攻击对他们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
方程:
初中生抑郁程度=-0.189264*父母对初中生心理攻击的程度+29.9887
(R平方值:0.0270537;P值:0.291889)
初中生焦虑程度=-0.0451669*父母对初中生心理攻击的程度+17.3369
(R平方值:0.0034601;P值:0.718443)
高中生抑郁程度=0.0028602*父母对高中生心理攻击的程度+26.7411
(R平方值:7.305e-06;P值:0.975653)
高中生焦虑程度=-0.0341136*父母对高中生心理攻击的程度+17.5134
(R平方值:0.0022049;P值:0.601587)
方程:
男生抑郁程度=-0.11466*父母对男生心理攻击的程度+27.1298
(R平方值:0.0111189;P值:0.399434)
男生焦虑程度=-0.0852624*父母对男生心理攻击的程度+17.6064
(R平方值:0.0143316;P值:0.350022)
女生抑郁程度=0.17337*父母对女生心理攻击的程度+22.8419
(R平方值:0.0251632;P值:0.0963346)
女生焦虑程度=0.0887543*父母对女生心理攻击的程度+14.4598
(R平方值:0.0144428;P值:0.213223)
从学生的年龄维度分析可以得出,父母对高中生进行心理攻击程度的得分比父母对初中生心理攻击程度的得分高2.923分(约为12.4%)。这样显著的差异可能来自于中国大的文化和教育背景。高考是中国式家长眼中唯一一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也是他们眼中唯一一个能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这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自然希望他们自己的孩子能拔得头筹,从而他们会将自己寄予孩子们的“厚望”转化成对于孩子们的心理攻击。来自父母言语上过于频繁地心理攻击则会在无形中转化为施加在高中生身上的压力,导致了高中生的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比初中生的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深一些。来自父母的批评和指责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而言无异于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另一个维度——性别来分析,父母对女生施加的心理攻击普遍要比父母对男生施加的心理攻击程度更深且更频繁。这有可能是因为女孩子的心思细腻相较于男生而言更加细腻,所以相同的话语说出来可能对于女孩子来讲伤害更大。父母强烈的控制欲会导致他们疯狂用言语对于孩子们进行心理攻击。不像男孩子们可能出去打一场球就能将自己的坏情绪抛之脑后,青春期的女孩子们缺因为缺少发泄情绪的途径,每天都接收负面情绪却只能将自己的委屈和压力悄悄地憋在心底。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女生的抑郁程度或焦虑的程度普遍要比男生的抑郁程度或焦虑程度要深一些。
父母对青少年施加心理攻击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在本研究调查中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初高中生的父母经常无缘无故冲他们发脾气,令他们也觉得无计可施。其实这与父母的教育背景这着很大的关系。很多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父母们接受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类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但他们无从考究这种教育方式的正确与否,他们还是会以相同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子女。虽然父母为了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必须每天辛苦地奔波忙碌,但是没有理由的地对孩子进行言语辱骂或者动手“管教”更是不可取的,这不仅会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更会导致家庭矛盾的产生与激化。
了解更多小队研究,欢迎戳链接:http://mode.chinathinksbi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