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IM市场竞品分析报告

DCIM(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市场竞品分析报告

一、引言

随着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管理(DCIM)行业正在快速发展。DCIM系统市场的增长为新的参与者提供了机会,对于新进入者如我们公司,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国内DCIM系统市场的现状、竞争格局以及发展趋势。

二、概述

1. 市场概述

根据贝哲斯咨询的数据,2022年中国DCIM市场规模达到了亿元人民币,全球市场规模达到了180.97亿元。这个市场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推动。预计到2028年,全球DCIM市场规模将达到460.99亿元。

2. 竞争格局

目前,国内DCIM系统市场主要由几家主导厂商和众多新兴厂商构成。这些主导厂商包括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巨头,他们在市场份额上占据主导地位,但新兴厂商如易华录、科华数据等也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此外还有达梦数据、易云科技等企业也也在市场中拥有一定地位。

3. 区域市场分析

从区域角度来看,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是DCIM系统的主要市场。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的互联网、金融和政府行业对数据中心的需求量大。而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市场潜力也非常大,主要得益于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和云计算的普及。

4. 细分市场分析

从细分市场来看,主要分为硬件、软件和服务三个部分。其中,软件和服务市场的增长速度最快,预计到2028年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对数据中心的效率和管理需求越来越高,推动了DCIM系统的软件和服务市场的发展。

5. 行业发展趋势

在未来几年中,我们预计DCIM系统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首先,数字化转型将持续推动DCIM系统的需求增长;其次,随着5G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DCIM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将成为关键;最后,由于国家的双碳目标,数据中心绿色化也将成为DCIM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6. 目标客户群体

国内DCIM系统的目标客户群体主要包括数据中心用户、数据中心管理者和数据中心投资者。这些客户群体对DCIM系统的需求各有不同。例如,数据中心用户可能更加关注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性能,而数据中心管理者可能更加注重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和安全性。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客户群体,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针对不同的用户主体,提供不同的产品侧重。

7. 竞争优劣势分析

我们作为一家新的DCIM系统开发厂商,我们既有一定的优势,也面临一些挑战。我们的优势在于没有固化技术,有很大灵活性,可以更加快速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此外,作为一个新进入者,我们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然而,我们的劣势也很明显,主要包括品牌认知度和市场份额的不足。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来提高我们的市场份额和品牌认知度。

8. 市场机会与挑战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和数据中心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DCIM系统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此外,国家对新基建和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也将为DCIM系统市场带来更多的机会。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例如竞争对手、技术创新的压力以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9. 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

作为一家DCIM系统开发厂商,我们需要设计合适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采用订阅服务模式,按需收费;也可以提供DCIM系统定制服务,收取一定的定制费用;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厂商合作,提供联合解决方案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盈利能力。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竞品分析

1、厂商实力:

目前国内DCIM市场上,主要的厂商包括华为、中兴、浪潮、新华三、宝德等,其中华为和中兴在通信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经验,浪潮和新华三在政府和企业领域有较强的客户基础,宝德在IDC领域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2、产品特点:

各厂商的DCIM产品提供的功能范围基本是一致的,主要包括:监控、告警、可视化、资产、容量、能效、巡检,以及配套的运维管理服务和分析报告。

各自提供的DCIM产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华为的FusionDCIM具有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中兴的GoldenGate拥有较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浪潮的InCloud-DCIM则专注于企业用户的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

多数厂商提供智能巡检功能,高端的做法是使用智能机器人,中级的做法可能只是在数字链路可视化的基础上使用系统来模拟巡检。

在此之上,各厂商都提供了3D可视化的体验,其区别主要在于实现层级。华为等一线厂商提供了完整的3D可视化展示、管理和组态配置,并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提供了细致的体验;其他厂商基本围绕展示和组态配置为主。

在人工智能的逻辑和算法应用上,华为等大厂使用了AI赋能的方式进行智能推荐或智能控制。

在南北向接口上,华为率先推出了开发者社区,用于打造DCIM的生态。

        表1:市场主流DCIM的品牌、特点、优势(敏感数据,删了)

3、技术支持与服务:

各厂商都提供不同级别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如华为、中兴、浪潮等大型厂商均拥有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承接了绝大多数的大型数据中心施工项目。各中小型厂商主要还是以中小型、本地化项目为主,就近提供个性化的、更优质的服务。

4、价格策略:

各厂商的价格策略有所不同,但均提供灵活的定价方案和定制化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大型厂家提供的系统技术层次较高、解决方案较完整,稳定性、安全性等也比较高,一般会有偏高的报价,但也可能提供低价的阉割版用于竞争低端市场。

        表2:DCIM 50家主流竞品厂家一览表(敏感数据,删了)

、前景展望

1. 技术创新:未来DCIM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自动化和可视化,以及低碳话题的关注。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设备的自主管理和维护,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维护等,利用AI算法有效利用资源、降低能耗等。各厂商都在继续投入研发创新,推出更加先进和智能的DCIM产品。

2. 个性化需求:随着不同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差异逐渐显现,DCIM系统的个性化定制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重点。另外由于高端市场已经被几大巨头占据,我们更加关注客户的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3. 行业标准:随着DCIM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行业标准的制定和规范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政府会和行业组织将加强合作,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DCIM行业标准,以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如果能够参与到行业标准的制定,将对我们的品牌推广和市场影响力带来大幅的提升。

五、定义与架构建议

1、业界DCIM版本定义

版本

特点

说明

DCIM1.0

集成化、可视化(统一展示)

集中监控,把机房里的所有子系统数据整合上来

DCIM2.0

平台化(统一管理、统一分析)

具备一定的扩展能力,对应的功能模块可以快速扩展,可以根据用户的业务需求匹配相应的管理模块

DCIM3.0

云化、AI+大数据、可扩展运营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2、DCIM发展5级规划

目标:

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化,未来的系统应能“自动”发现数据中心设备的特性、位置和运行状态,分析能源和环境变化,降低风险,利用多个子系统集成的数据模型,来提高服务管理;优化业务,并预测后续业务的发展情况。

层级

描述

L1

基本状态 安全情况

L2

温度监控 电能监控

L3

分析状态 监控环境

L4

数据模型 优化业务

L5

设备资源AI调节

智能化要求:

  1. 依靠平台和系统完成自动巡检,主动上报数据和异常情况
  2. PUE调优,这么多的设备和数据采集点,可以形成大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找到影响PUE的关键指标,通过智能调节,达到优化PUE数据的目的。
  3. 故障预测,根据同类型设备的历史数据和故障报告,来分析判断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并提前准备。
  4. DCIM整合要求越来越高,未来DCIM不能简单定位为一套软件,而是数据中心运营系统的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通过软件工具,能够对运营系统进行全盘考虑,从而最大化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运行效率

3、部署结构(敏感数据,图删了)

  1. 3层架构:SC/SS/SU。SS层级不受限制,实际部署层级不限、可无限拓展。可拓展第三方动环系统监管、可通过多租户模式拓展为SAAS化产品。
  2. SU作为底层应用(动环监控),直接部署在机柜中,直连控制单元,可提供简单的操作界面如柜屏;
  3. SC作为顶层应用(Web应用+数据中心),接收并处理所有下层应用推送的数据,提供完整的管理、控制、统计功能;
  4. SS和SC可以是同一套应用;同时接收下层数据,提供管理、控制、统计功能,同时把收到的下层数据向上层节点推送。根据需要可将SS设置为分数据中心,作为监控数据的上行终点。

4、数据流图(敏感数据,图删了)

  1. 从下往上传输数据(实时数据、告警数据、离线配置、用户数据变更)
  2. 从上往下传输控制参数(设置状态、更改参数、用户数据变更)
  3. 传输方式:SU和SM之间直连;上下层应用之间统一使用异步传输(mq);网络中断时,各节点独立管理,数据暂存在mq中,网络恢复时续传。(应通过开关控制是否断点续传,暂存时间可配置)

5、功能架构(敏感数据,图删了)

6、技术架构(敏感数据,图删了)

六、功能清单

1、个人主页:用于提供个性化的个人首页或工作台,提升用户体验

2、设备监控:用于实现自动化实时监控各个管理域、设备、测点的状态,并可下发相应控制命令到相应设备测点,实现可视化实时监控的功能。

3、告警管理:对告警事件流程产生到结束的配置管理以及有关告警产生时的通知配置。

维保管理:维保管理模块是对接入平台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主要包括:维保看板、维保模板、维保计划、维保任务和维保配置五个模块,让用户能够通过任务的形式跟踪设备的维保状态,并定期维护。配置/处理的顺序依次为:维保配置->维保模板->维保计划->维保任务->维保看板。

4、值班管理:与值班相关的管理模块,其中分别有:值班日历、值班日志、历史日志、调班调休、排班计划、班次设置、规则设置以及出勤统计。

5、连线管理:实现对数据中心的网络线缆的管理,在录入实际网络连线的基础上,实现设备之间端口连接形成链路,也可以进行寻径,指导用户跳线等功能。

6、工单管理:对于系统的告警、巡检或者其他一些的产生事件进行工单配置跟踪。

7、资产管理:海量资产自动管理,最大化利用规划资源。

8、容量管理:"资产U位自动识别,快速发现资产变更情况。减少人工参与,保证数据准确性,容量全局可视,最佳机位查找,设备上架指导"

9、能效管理:监测和优化能源使用,识别浪费,并提供优化建议,以减少能源开销。

10、巡检管理:"降低人力成本;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及时妥善处置关键风险。对区域或者区域设备进行周期巡检设置的管理模块。其中包含主页、巡检任务、计划管理以及巡检配置四个模块。"

11、知识管理:对于平台相关知识的统一管理模块,在该模块可对知识进行发布、审核、收藏以及废除操作。

12、报表管理:报表管理主要有常规报表和自定义报表两个模块,其中常规报表包含:数据查询、监控报表、能效报表、资产报表、容量报表、巡检报表、工单报表以及人员利用率报表。自定义报表包含:订阅报表列表、自定义模板以及Excel模板三个模块。

13、工程配置:该模块具备对系统站点数据、系统对象管理以及组态页面的相关配置的管理。其中有站点管理、对象管理以及组态管理三个模块。对象管理包括:对象分类、对象属性、测点组以及对象实例四个模块,组态管理包括:空间设备页面、设备页面模板、空间页面模板三个模块。

14、系统管理:可对包含的各个模块进行集中管理。其中包含有:组织权限、系统设置、通用配置、运行状态、授权与服务、系统维护、通知公告以及消息中心八个模块。

15、APP移动应用:提供接收和处理告警的流程和在线设备的监控、管理,以及巡检、维保、值班管理等便捷操作功能。

七、总结

综上分析,国内DCIM厂商很多,市场竞争激烈,各厂商在产品特点、技术支持与服务以及价格策略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且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我们有很大的机会突出重围,成就自身。在未来的发展中,技术创新、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以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与架构,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