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山,两重山,都是天远山高

开头先讲个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弘法时,有一个老太太与他同一个城市呆了十几年,她不信佛,也不敬佛。佛陀为了启发大众佛法宽难度无缘之人便去了老太太面前。老太太见佛陀过来了便转过身,佛陀又神通在她身后显身,她又转到前面来,佛陀四周都显身,她还是四面随意来转去,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就把眼睛闭起来,眼不见为净。

后来佛陀回去了,跟阿难交代让他去教化那个老太太,阿难不肯,这么厉害的佛祖都做不到的事他怎么能做到呢?但佛旨已下,百般无奈之下还是去了。

出乎意料的是,老太太看到阿难这个佛子过来异常的客气,最后接受了佛陀的教化。

弟子们不明白,佛陀只是说他与这个老太太没有缘分。

原来,无量劫以前,佛陀和阿难一同在路上行走看见了一只死老鼠,佛陀的前生看了一眼虽觉可怜但也还是转身走了,而阿难在路边挖了一个坑,将老鼠的尸体卖了起来。

那个老鼠便是老太太的前世。佛祖与她只有“看一眼”的缘分,无缘教化,而阿难和她却有“埋葬”的缘分,所以容易接受教化。

众弟子恍然大悟。

前些日子朋友问我,大家所讲的佛法无边还有教化众生之类的难道不属于心理学范畴的自恋问题吗?就像一个心理咨询师觉得自己很厉害可以帮助一切受到心理困扰的人一样。我想了一下,回答他:也可以这么说,也可以不这么说。朋友发了一串省略号表示疑问,我接着说。

佛有万相,就像心理咨询师也各有特色一样,佛祖也有专门擅长的领域,这个管财,那个管智慧,这个专管女人,那个专管下地狱受苦的人。心理咨询师也一样,有擅长治疗抑郁症的,就有擅长双相人格障碍的,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呆着。遇到合适的来访者了,治疗就产生了,就像佛祖遇到有缘的信众了,也就教化了。

朋友说,这样不是对来访者不负责任吗?

我问他,什么才叫负责任呢?

他说,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难道不应该是五花八门样样精通的吗?这样遇到来访者才能更好的工作。

我说,我刚才讲的故事里是佛陀没有做好还是老太太本身慧根不够呢?如果佛陀做好了,为什么教化不了老太太?如果老太太没有慧根,为什么阿难去就行了?一个“缘”字可以包罗万象,涵盖这些的,佛说难度无缘之人,不是说这个人度不了,而是他度不了,也或许不是他度不了,而是现在的机缘还不够,如果强行去度,被佛产生了背离之心,阻了成佛的路,那就开始造业了。就像一个咨询师面对自己不能治疗的问题还要强行去治疗,本质上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恋,而无视来访者的利益,最后让来访对心理学产生了痛恨之心。佛祖一切以信众为先,他度不了的,让别人去度,时间没到的,就再等等。咨询师也一样,我做不了的,可以转介给擅长处理这个问题的同行,当前机缘不到解决不了的,那就再等等,也或许来访的机缘在下一秒的出门右拐处呢?一切还是以来访者为先。

朋友说,听起来心理学好像很伟大的样子。

我笑了笑说那就看如何看待了,佛家讲一切皆为法,心理咨询师们也不是法力无边的。是不是法,是不是伟大,追根究底还是在自己的柴米油盐生活里的,学习什么也好,擅长什么也好,最后还是为了在生活里,而不是为了在学问里。

话至此处,我想起和另外一个朋友吵架的情形,对方因为我曾经写过的一些纪实文字跟我吵架,觉得我在文章里面揭露了她的隐私,看着那些不堪入耳的谩骂言语我突然很难过,一个人还在为十几年前的事痛苦,完全没有放下该是多么痛苦啊。我说如果我的文字让她实在难受我可以删了,但是这不是因为我做错了,她的情绪我不买单,我只是用文字记录了一件事,里面并没有任何的个人信息,并且一再强调,看我文字的人几乎没有熟人,更加没有共同认识的人。她似乎并没有听进去,开始发朋友圈指责,并配了很多解读我那篇文字的评判语言,我那篇文字的浏览量迅速上升了。

我哭笑不得。而在那一刻,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四个字:常啼菩萨。

终究还是苦啊,终究还是不明白,我一段平铺直叙的语言,你怎么评判还是评判的自己啊。口业是刀,刀刀回向的是自己啊。用沈腾在一个小品的一句台词说:台词这东西,谁说了就算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重山,两重山,都是天远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