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

>> 在疾病面前,所有人都是赤裸的,就像赤条条被晾晒在沙滩上的咸鱼。

>> 可能很多人觉得,精神病人难以理喻甚至有点可怕,但我后来慢慢发现,在精神上有障碍的人,往往都是不愿意伤害别人,而宁愿选择伤害自己的人,他们都是温暖而善良的好人。

>> 抑郁症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

>> 活着,普通人最基本的生存本能,却是我们拼死捍卫的梦想。

>> 在这里,我才会觉得,原来所有的大人,内心里也不过是一个小孩。揭下虚伪的社会面具,他们都有着天真、淘气、纯洁的灵魂。

>> 她们是纯真的、温暖的,所以生病的不是她们的精神,只是她们的大脑。在面临巨大的冲击时,为了继续保持善良,我们的大脑选择了伤害我们自己。

>> 退一万步讲,遗忘,至少可以让你活着。

>> 躁狂症是抑郁症的对立面,如果说抑郁症是大脑里某些激素水平过低,导致太难过,那躁狂症就是这种激素水平过高,导致太兴奋。双相就是这种激素水平忽高忽低,一下子太难过,一下子又太兴奋,非常痛苦。

>> 我无奈又心疼,满心酸楚地想着:人间有些悲剧,你真的只能眼睁睁地看它发生

>> 忘性大,对于艰难的人生来说,也算是一种优点吧——我这样自我安慰。

>> 我们之所以如此惺惺相惜,是因为我们都懂得彼此。而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懂,最难得。

>> 心理学上说,悲伤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离别。

>> 怎样的人可以称作“可爱的人”呢?就是无论什么年龄,到人生什么阶段,都能对生活保持小乐趣和小热情的人。

>> 我们都想过死亡,但我们又都不想伤害爱自己的人。这种矛盾,就是生与死的拉扯。

>> 我总结了抑郁症的两种恢复模式。一种是像我一样的,中间状况反反复复,但总体情况是向好发展的恢复模式;另一种就像我隔壁阿姨一样,今天要死要活,明天突然容光焕发,这种判若两人式的恢复模式。

>> 你在外界的功名利禄,在这里是毫无意义的。这里的所有人,不管身份、阶层、地位,都是病人。

>> 很多人以为,治愈抑郁症的最终目的,是让患者高兴起来。其实不然,我们的最终状态,不是高兴,而是平和。所以我们不是想方设法让自己高兴,而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宠辱不惊。

>> 越接近死亡,越接近生活的真相。

>> 一切都是虚构,一切都是幻想,我在某个迷幻的异次元世界里,构筑着天马行空的虚妄。我是假的,我的思想是假的,我的判断力也是假的。我在脱离世界,然后慢慢脱离自己,我是旁观者,我是独立于所有事物的第三角色。

>> 这是抑郁症所有症状里,让我最恐惧的感觉。后来,我虚心好学地“百度”了一下,发现这种症状也有个专业名词,叫现实解体。听起来非常科幻,但也非常精准。解体,被这个世界剥离,然后永远无意义地游走着。而通向真相世界的钥匙,仿佛就是死亡。

>> 可能真的是一种修炼吧,病人在这里修炼成人,他们在这里修炼成佛。

>> 现在想来,其实无聊也是幸福的一种体现。因为无论是浮生一日的平凡,还是逢年过节的热闹,对像阿华这样的千千万万人来说,都是生命中活着的每一天。只要活着,那就灿烂又闪耀。

>> 人生有一段时间,是注定用来折腾的。

>> 人生啊,哪有什么所谓的容易啊,你要是觉得容易,无非是因为有人替你扛住了所有苦涩。而愿意心甘情愿这么做的,只有永远为你义无反顾的父母。

>> 我突然发觉,人的生活,正是因为选择太多,才显得纷繁冗杂。虽然缤纷多彩,但常常徒添烦恼,病院生活就是把人的欲望简化成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最后发现,人生在世,也不过是吃喝拉撒睡而已矣。

>> 人要是无欲无求,要么无敌,要么无趣,还是了无生趣的那种。

>> 我脑子里突然浮现出一位读者给我的留言:为什么真正的抑郁患者都有好爸妈好朋友?也对,因为没有的都走了。

>> 我早说过,抑郁发作真的是一件很“妙”的事情,在当下,中了1000万元大奖都唤醒不了你对生活的热爱。

>> 人生在世,众生皆苦,而谁又能比谁好多少呢?

>> 因此,在这世界上,只有三种人是最快乐的:大人眼中无忧无虑的孩子;孩子眼里顶天立地的大人;还有我爸妈眼里,童心未泯的我。

>> 现代社会,凡事讲求“努力”。努力生活,努力赚钱,努力实现梦想,努力从普通人中跳脱,成为受人敬仰的人上人。而在同一个世界里,千千万万的抑郁患者,每一天都要努力熬过无数个“死神来了”的瞬间,努力让自己看上去像和大家一样普通,努力劝说自己相信“一切都会好的”。然后,不遗余力地努力活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