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 做就好

老师讲的这个,我还真没有搞太明白,只是从一些事情中,找到非常像的现象。比如我高兴的时候,我看到不乐意的事情就可以轻松过去,要是本来心存芥蒂,听啥都是耐着性子,提醒自己。好像就是这样,同一个人同一句话,不同的状态下,我的反应确实不同。

体现到人际交往中,尤为明显,若是我本就认可这个人,好像这个人呢说什么都会有道理,他可以“任性”;若是本就认为这个人有些“丑陋”,可能我真就觉得他做啥都带有些不太好的动机,不愿意接受他的话,不愿意过多接触,好的情况是有种暗暗的抵触,坏的情况就是点着了!

物质世界的客观性,于一般人那都是难以达到的境界。眼睛能看到苹果和脑海中想象苹果,大脑的活跃区域竟然是一样的。可正常我会觉得他不一样,明明一个是客观存在的,一个是胡思乱想得。但听了课,忽然觉得人类其实都好渺小。你只是尘世里的一粒沙,真的渺小到我们没有必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那么在意自己这一次是不是完美,没有必要那么在意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总是优秀的。。。于万事万物来讲,我们不过是渺小而且无法洞察真谛的一介凡夫俗子,来过就好,谁会留下那么多的痕迹,谁又会在意谁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干嘛要那么纠结于某次争吵,某个观点的不同,某次不合时宜的发泄或者爆发,某次感觉好像被不公平的对待,这些只会积攒更多的反面的紧张的情绪到自己的脑海中,逐渐积累,逐渐反应到行为举止上,那这些所谓的“经验”,会给我带来什么?会让我如何表现?会让我日积月累的形成什么样的心态?细思恐慌。。

总纠结于某个心结,自己无法迈出,对啊,怎么迈出,自己的心总是给自己这样的暗示,怎么可能向前看呢。别人都已经开启新的一页,而自己还在原地踏步,差距越大,越会着急,急中出乱,想想,时间久了就是对自己的抱怨,对别人的抱怨,甚至碰到某种现象都会联系到自己身上,好可怕的主观意识。

主观意识不能主导外面的世界,却能主导自己的世界自己的人生。与我现在,丰富自己的大脑,让自己从能力和心态上自信或者坦然,不一定事事都能让自己觉得自己行,但至少行与不行时候都能坦然。丰富自己的学识更丰富自己的见识,这种日积月累才是正能量的。

于做父母来说,自己的一言一行何尝不是孩子“经验”的获取途径呢?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一生的基础,保留了原生家庭对其根深蒂固的影响,都说本性难移,他从小的根已经是日积月累的反应在脑中的“经验”,怎么可能仅仅几本书、几会课、几年的历练可以更改,可以提升,可以完全跳出来的。我们觉得做父母很重要,其实是做自己更重要,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能仅通过几句话让别人,而且还是个孩子总结出人生该怎么活呢。

虽然老师讲的“譬如幻翳,忘见空华”,现在我还没有办法透彻理解,但是与我而言,我想我现在能做的,最该做的,应该就是活好自己,拿出“轿夫的表情”、“中国人的性格”,放弃自以为是的眼光,专注向前看,向逐步丰富和提升自己努力,我们改变大脑里的世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就会改变,让好的习惯和成为影响孩子真正的光芒。

你可能感兴趣的:(懵懂& 做就好)